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乐胎教真的有效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胎教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胎教

电影《麦兜响当当》中,麦太为了生个聪明宝宝,跑去参加“莫扎特效应”学习班,没想到被分到对照组——听的不是莫扎特的。结果你看,生出的麦兜还真是傻乎乎的。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准妈妈会有滋有味地听莫扎特音乐进行“胎教”,甚至有的小朋友懊恼自己不够聪明的时候,会“责怪”家长当年没有听莫扎特音乐做好胎教。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1]

概况

音乐家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两百余年后,这个世界上冒出“莫扎特效应”这一名词。按照网上流传的说法,“莫扎特效应”是指把莫扎特的音乐作为胎教音乐,将会提高孩子的智商。据说“莫扎特效应”是1991年法国医生托麦提在他的著作《为什么听莫扎特音乐》中提出的。他相信,当耳朵受到不同频率的音乐刺激时,有助于提高听力,并具有健脑功效。1993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劳舍尔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页纸长度的小论文后,全世界才刮起一股“莫扎特效应”的旋风。

那劳舍尔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呢?首先,他找来了36名大学生,先让一部分学生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其他人则听放松的音乐磁带或保持安静。接着让所有人一起参加几项测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空间感增强,折纸、辨别事物等任务也完成得更好。若运用数字来评价,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在一项智力量表中平均得分比其他学生高3分。如果换算成常见的IQ值,发现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在这几项测试里的IQ平均得分要高8~9分。劳舍尔得出结论,莫扎特音乐能增强人的空间推理能力。

次年,《纽约时报》的音乐专栏作家罗斯对这项研究大加赞誉,声称“听莫扎特音乐真让你更聪明”。然而,很多人对事物的了解总习惯浮于浅表,追求简单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很多人误解并夸大了这项研究的结果,研究结论也被过度诠释为“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

如果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能让孩子更加聪明的话,人们为何不推崇贝多芬或巴赫呢?为何没有“贝多芬效应”呢?谁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成为了不少家长内心的育儿标杆吧。

莫扎特音乐真有如此神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莫扎特效应”的试验,根本就未在准妈妈或儿童身上进行过,并不能得出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的结论。其次,后来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类似的研究,但大多不能得出类似结论。

可是,应该如何解释莫扎特音乐让大学生折纸水平大增呢?有科学家解释道,劳舍尔的研究仅涉及单一类型的任务,用非常简单的神经心理学方法就可以来解释这个结果——你是否能享受这个过程将会对你的表现产生影响。有一项研究就发现,无论听莫扎特音乐还是斯蒂芬•金的有声悬疑小说,都能提高动手折纸能力。其中关键仅在于,听它们对你来说是否是种享受。

可事实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较真地认为听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莫扎特效应”在全球迅速散播。2004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安班格特分析并总结说:“人们相信‘莫扎特效应’的存在,并认为最初的研究也是针对婴儿的,这正是因为婴儿是人们焦虑的中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典型表现。”

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前,这也正是胎教音乐和各种早期幼儿教育在中国大为流行的原因。不过也有人说,许多家长都会给婴幼儿听音乐,其实是让孩子独自安静。孩子专注于音乐后,父母便稍有余力做其他事情,却无形之中减少了亲子间的主动互动时间。

莫扎特音乐甚或一切古典音乐,都未被证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喜欢,去聆听——至少不会毒害你的身体,降低你的智商。批评“莫扎特效应”的科学家也说:“认真、大量地学习一到两门音乐课程,能对智商提高产生少许但重要的影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