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顏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顏回
顏回.png
子淵
時代 春秋
國家 魯國
出生日期 周景王24年(西元前521年)
逝世日期 周敬王39年(西元前481年)
顏無繇
子女 顏歆

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唐代為避李淵名諱,曾改其字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之一。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顏回年紀比孔子少三十歲。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可惜,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後世尊稱為「復聖」。

生平

求學

有一次顏淵、季路侍候孔子,孔子要他們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可見其輕視財物、好交朋友的個性。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意即不張揚自己的優點、不強調自己的功勞,可見其謙虛與仁愛的本性。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困於匡

孔子受困於,顏淵在後跟上。孔子說:「吾以女為死矣。」顏淵說:「子在,回何敢死﹖」

去世

顏回39歲,頭髮盡白,再二年即去世。孔子非常難過,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又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隨從說:「子慟矣。」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無繇請孔子把賣掉以用來為顏淵買棺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弟子們又欲厚葬顏回,子曰:「不可。」最後還是厚葬了顏回。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之後,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留有一子顏歆

歷代追封

漢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係,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淵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

特殊待遇

除了歷代追封外,顏淵的嫡系後代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世襲。

人物軼事

顏回坐忘的故事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之首,顏回一生都在追隨孔子,而孔子對顏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師徒關係,兩個人可以說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為過。能夠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顏回可以說絕非平庸之輩,顏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僅僅可以將孔子的思想吃透,還能夠活學活用,可以說天分是非常高的。

《莊子-大宗師》記載了關於顏回的一個小故事,一次顏回跑來對孔子說,我進步了,老師,孔子問,怎麼進步了?顏回說,我忘記仁義了。孔子說,好是好,不過還不夠。過了一段時間顏回又跑來跟孔子說,老師,我又進步了。孔子問,怎麼進步了?顏回說,我忘記禮樂了。孔子說,還不夠。又過了一段時間,顏回再次來找孔子還是說自己又進步了,孔子又問是怎麼進步了,顏回說,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驚嘆,問,你是怎麼樣「坐忘」的?顏回答道,整個身體感覺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將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卻,感覺到自己與整個世界相通,與清靜融合。我覺得這就是「坐忘」。孔子感嘆道,與道相通就不會出現任何的分別與喜好,與大道一起變化就不會出現任何的障礙,顏回你真是一個大賢啊,我也願意跟你一起「坐忘」。

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顏回真的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已經能夠不受到任何的約束,不會受到任何的個人喜好的影響,因為其本身就是仁義,本身就是禮樂,這些東西完全已經內化成為了顏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約束力,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無矯飾的。「坐忘」的境界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做到的,當然,尚未經過教育的兒童最接近那種境界,可是兒童總會長大,要想終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難的。

天賜顏回一錠金

顏回是孔子的學生,但是顏回性格比較內向,總是沉默寡言,一開始的時候孔子也曾經認為顏回比較愚笨,但是後來經過了解知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顏回的沉默有時候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不了解的人非常容易誤會,其實用現在的話說,顏回屬於大智若愚,但是這是需要時間去檢驗的,下面就講一個顏回的小故事說明這一點。


據史書記載,有一段時間學堂內總是丟失紙筆,孔子問是誰偷的,大家都說是顏回偷的,於是孔子批評了顏回,顏回自己也不申辯,還是繼續的認真學習,本分做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孔子覺得顏回不像是會偷東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試一下顏回,於是用紅紙包起一錠金子,並且在紙上寫道:「天賜顏回一錠金」,並且將這錠金子丟在顏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藏在遠處觀察顏回,顏回見到金子,也見到了紙上的字跡,顏回並沒有將這錠金子放進自己的衣兜,用筆在紙上添了一句:「外財不富命窮人」,然後將金子丟在路邊,自己走掉了。從這件事上孔子對顏回大加讚賞,對於顏回的人品看得一清二楚,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說顏回偷盜,如果有人說,孔子就重重的懲罰。並且將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

從這則故事上我們可以看到顏回的高風亮節,顏回不會接受任何的來路不明的錢財,這是非常智慧的一種做法,如果顏回拿走了金子,那麼可能再也沒法洗清自己偷盜的惡名。別人說顏回偷盜,顏回不申辯,因為沒有證據申辯也沒用,顏回知道清者自清,所以顏回真的是大智若愚,其境界非一般人可以理解。[1]

評價

孔丘

  • 孔子:「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第二)
  • 孔子:「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其餘,則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第六)
  • 孔子:「哉!回也。一,一,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 孔子:「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論語・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先進第十一)
  • 孔子評顏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曾子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宋代

顏回受宋代思想家贊譽為超凡入聖的師表,能持之以恆,保持操守,是完美典範,最接近成聖,未能大成只因早夭。[2]

參考來源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ffea0102xttm.html 新浪,2016-07-03
  2. Ira E. Kasoff著,羅立剛譯:《張載的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頁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