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频伽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频伽藏

 

 

 

频伽藏

《频伽藏》Pinjiazang ,是民国初年的私版铅印本。 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 1909~1913年出版。 全藏入经1916部,8416卷,分订为414册(包括目录1册); 合40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霜字。 经文用4号铅字排印,每页40行,每行45字,折为两个半页,有书口和边框,书口印经名、页码等。 基本上是以日本《弘教藏》为底本排印,内容略有变动,删去部分日本著述。

简介

《频伽藏》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近代上海频伽精舍铅印。始刻于1909年,完成于1913年。 发起人为频伽精舍(设在英人哈同的私家花园内)的主人罗迦陵(法名大纶)。 主持者为镇江金山寺宗仰。 参与者有余船愿、黎端甫等。

内容

《频伽藏》是我国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铅印本《大藏经》,以日本弘教书院编印的《缩刷藏》(又名《弘教藏》)为底本(略作取舍),以《嘉兴藏》、《龙藏》和各经坊单刻的善本为校本编成。 全藏总计四十帙(帙号为天至霜),分为四百十四册(内含目录一册),收经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 其结构为: (一)大乘经,下分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盘部等五大类,收四百五十三部。始《大方广佛华严经》,终《莲华面经》。 (二)小乘经,收三百二十部。始《增一阿含经》,终《撰集百缘经》。 (三)大乘律,收三十部。始《梵网经》,终《菩萨五法忏悔文》。 (四)小乘律,收七十二部。始《四分律》,终《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 (五)印度大乘宗经论,收九十三部。始《瑜伽师地论》,终《菩提行经》。 (六)印度大乘释经论,收二十六部。始《十住毗婆沙论》,终《遗教经论》。 (七)印度大乘诸论释,收十一部。始《瑜伽师地论释》,终《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八)印度小乘论,收四十六部。始《佛说立世阿毗昙论》,终《部执异论》。 (九)印度撰述杂部(附外道论、疑似经),收六十三部。始《四十二章经》,终《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疑似经)。 (十)秘密部,下分录内(日本檗山宝藏院刻本)、录外(日本丰山、檗山、灵运寺、高野山刻本)、知津(《阅藏知津》所录)三大类,收五百七十六部。始《受菩提心戒仪》,终《密咒圆因往生集》。 (十一)支那撰述,下分经疏、论疏、忏悔、诸宗(又分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禅宗六目)、传记、纂集、护教、目录、音义、序赞诗歌十大类,收二百十三部。始《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终《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十二)日本撰述,下分天台宗、真言宗、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五大类,收十三部。始《显戒论》,终《融通圆门章》。

史料

与底本《缩刷藏》相比, 《频伽藏》一方面删去了《道宣律师感通录》、《辩正论》、《御制秘藏诠》、《御制逍遥咏》、《御制缘识》、《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玄应音义》、《慧苑音义》、《绍兴重雕大藏经》、《御制莲华轮回文偈颂》以及十五部日本撰述。 另一方面,又将《缩刷藏》中作为附出的一些经典单独立目,如《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后附的《大纶金刚陀罗尼》、《传法正宗记》后附的《定祖图》、《禅宗永嘉集》后附的《证道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后附的《宛陵录》等都分别立为两目。 删、增两项相抵,《频伽藏》的收经总数仍与《缩刷藏》相同,为一千九百十六部。

意义

《缩刷藏》所收经典原有校勘记(排在每页的上方),《频伽藏》在排印时,将它们都删去了,由于排校上的疏误,正文中的错别字不少,这是在阅读时须留意的。

排版

《频伽藏》为方册本(线装本)。 正文用四号字体排印。 每页四十行,折成正反两面,每面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 每面有边框,折缝处刻有经名、页数。 《频伽藏》今存。 我国的许多图书馆和寺院存有它的全藏。 《频伽藏》的总目名为《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总目》(一册),与全藏一起流通。 它的特色在于,在每部经名的上方,依次标注其在清(《龙藏》)、明(《永乐北藏》)、元(《普宁藏》)、宋(《资福藏》)、丽(《再刻高丽藏》)等五种藏经版本中的函号,甚便查检。    [1]

参考文献

  1. 频伽藏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