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额外外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额外外委,绿营军最低级的军官,秩从九品。是在外委额数之外,由督、、镇等再加拔委的领兵人员,故称“额外外委”,职掌与外委相同,亦有巡守汛地之责,相当于现在的副连长。 光绪时全国绿营计有陆路额外外委三千三百六十一人,水师营额外外委二百三十人,北东河营额外外委五十五人,海防营额外外委四人,直隶捕盗营额外外委十六人,额外外委属未入流,上级指挥为外委把总(从九品)。


绿(lù)营,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顺治初年,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全国绿营兵额总数时有增减,在咸丰以前大约六十万左右,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在清朝前期,尤其是在康熙初平定三藩之乱及在乾隆中叶以前的历次战争中,绿营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士兵为世兵制,父死则子继。将兵由兵部直接统辖,将领无法直接统兵,有效地防止军人拥兵自重。随着八旗军的腐化,绿营的重要性就日益加强。 清朝中期以前,绿营尚称精锐。但以后承平日久,营务废弛,日趋腐败。自嘉庆初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即已不能得力。于是自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裁汰,最后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绿营之制仅存空名而已。 清初由汉兵编成的分驻在地方的武装力量,用绿旗做标志。清中期开始,为了加强对战斗力强悍的绿营(相对于腐化堕落的八旗而言)的控制,清政府开始不断地加派旗人担任绿营中的中高级军官。乾隆后期开始,绿营逐渐成为以汉兵为主旗人主导的军队。[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