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飞仙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仙阁》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飞仙阁》系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之一,为写景之作,描画巴蜀山水之奇绝,飞仙阁之险峻。全诗由景转意,在叹息中结语更显山水之奇,之险,之仙境难登。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飞仙阁[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飞仙阁》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点评鉴赏

《唐诗归》:钟云:极细画手(首二句下)。谭云:"淡泊"安在"日"上,妙!妙!钟云:"外"字尤妙("寒日"句下)。钟云:说得白昼欲晦("长风"句下)。钟云:游山记妙语("歇鞍"二句)!谭云:五字真境真事。钟云:要知此五字言其险,非言其远也("往来"句下)。1钟云:"饥饱"二字并说妙("饥饱"句下)。钟云:埋怨得妙,诘问得妙,亦嘲亦愤(末二句下)。

《杜臆》:"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搅作一块,妙极。日寒故"澹泊",而疏林间之,故云"外、奔涛在"积阴"之内,而长风鼓之,故云"中"。

《义门读书记》:虽知其牢,然势则危矣,曲折入神("梯石"句下)。

《杜诗详注》: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揽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挟奥,峭刻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

《读杜心解》:"奔涛",即疏林之欹势。身度林壑之上,俯瞰阴林摆动,如涛奔也。"外澹泊",内阴而光在远也。"中怒号",度狭而声愈猛也。"外"、"中"二字、妙于体物。读者如行峻岭空弄间。"疲劳"反从"歇鞍"后托出,绝无呆相。

杜诗镜铨》:栈之旁("万壑"句下)。栈之下("积阴"句下)。 王阮亭云:倒醒"飞仙",妙甚。叹息处正为地险添毫。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视频

诗圣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飞仙阁》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