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心灵的翅膀(念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飞入心灵的翅膀》是中国当代作家念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飞入心灵的翅膀
如果有人问你:“你有没有一双可以飞入自己心灵深处的翅膀?”你会怎么回答呢?你的“翅膀”是什么?我想,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吧!对我而言,那双可以净化心灵的神奇“翅膀”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的——音乐。
说起我和音乐的关系那可真是“一波三折”:自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就给我买了一套《儿童古典音乐欣赏》,想让我在世界名曲的熏陶下慢慢长大,可那时的我对于这些作曲大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品似乎并不感兴趣,总觉得它们离我很遥远,好像根本就听不进去。比起那些经久不衰的乐坛“里程碑”,我更喜欢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每次听到讲解员阿姨讲述这些乐曲背后的奇闻趣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连睡觉都忘了!而对于那些来自几百年前的动听旋律,我却不屑一顾,心想:要不是为了听故事,我才不会听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呢!
上小学以后,音乐课一般都被安排在下午一点以后,而我下午需要在家做康复训练,因此,我经常错过那被同学们视为“稀世珍宝”的音乐课。在6年小学生涯中,我居然只有三年级上学期上过音乐课!可那时的我不但不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反而还觉得唱歌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每当看到五线谱上那一个个跳动的“小蝌蚪”,我立刻觉得头晕眼花,虽然老师讲得很幽默,可我对于那些活泼的旋律真的没有半点儿兴趣,一心只想着回家,好像只有它才能给我温暖似的。寒假以后,由于调课的缘故,音乐课又被调回了下午,得知了这个消息,我高兴得不得了:总算不用再看见那些烦人的“蝌蚪”了!有时候妈妈让我下午去上一节音乐课,她说学一点儿音乐知识对我肯定有好处,不然我以后肯定会后悔的。可我却一百二十个不乐意,总觉得它会占用我锻炼的时间,而且在我的心里,音乐就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浪费我锻炼的时间,我才没那么傻呢!而且考试又不考它,学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太糊涂了!
上初中以后,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虽然课表上说每周有一节音乐课,可实际上它往往都会被主科老师“借走”。所以,真正留给我们的时间寥寥无几。音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每到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我都要抓紧时间做康复训练,虽然学校门厅里有一架钢琴,但我几乎从来没碰过它,对我来说,那东西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2015年,我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了一档节目——《音乐大师课》。让我在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它竟成了我“音乐生涯”的起点。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展现自我,唱出属于他们的经典歌曲。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她每次上台总会抱着她那把心爱的尤克里里,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把缩小版的吉他,后来通过特写镜头我才知道原来它只有四根弦。渐渐地,我居然迷上了这个乐器,被它那小巧可爱的外表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这一年的圣诞节,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U”,它从此成了我最好的伙伴。一开始,我也想像电视里的那个小姑娘一样自弹自唱,可我很快发现小U那种清澈明亮的音色并不适合我的嗓音,于是我放弃了弹唱的念头,开始转向指弹独奏,也是从这一刻起,我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当我的手指在那四根琴弦上跳舞时,立刻感觉所有烦恼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留在心里的只有快乐与温暖。从这以后,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感受着每一个音符背后的充沛情感。这时的我深深为自己小时候的那种愚蠢想法感到惭愧:原来音乐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呀!我当初为什么就没意识到呢?为什么那时妈妈让我去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还不愿意呢?我那时为什么没有珍惜那宝贵的一个学期,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走进这神圣的殿堂呢?为什么?为什么?我当时为什么就那么无知?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想着想着,我突然有点儿生自己的气,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争取夺回失去的光阴。
初中毕业以后,我正式成为了“家里蹲大学”的学生,开始了我的自学生涯。从此,音乐、文学和外语就成了我的奋斗方向。我始终觉得音乐和文学是一对孪生“姐妹花”,她们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好的音乐可以诠释出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当你静下心来倾听时,你与那首乐曲就仿佛在进行一场灵魂的约会,她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而你也在向她做着无声的倾诉;一篇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正如一段感人的旋律一样,当她遇到能真正读懂她的人时,她便不再是那一堆被封面盖住的静态文字,她仿佛瞬间就活了过来,带你领略着世间的万物的变迁;而那个有能力理解文学的人无疑也把自己的情感代入了他所阅读的那部作品中,就像音乐中的演奏者一样,可能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理解方式,才让她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如果有一千个演奏家,一定也会有一千个《蓝色多瑙河》吧!
2016年,在第二季《音乐大师课》节目中,我又认识了另一位小姑娘,她那纯洁无暇的嗓音彻底把我征服了:那声音如同潺潺的小溪一般流过我的心间,使我躁动的心情瞬间平静了下来。自从见到她的第一刻起,我就成了她的“忠实粉丝”。她就是我心中《音乐大师课》第二学年当之无愧的主力唱将——豆豆。每当我听到她的歌声,都会感觉自己的心仿佛接受了一次彻底的洗涤:那纯洁的童声洗去了我心里的一切负面情感,留下来的只有爱与希望。每当她那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我总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浑身上下仿佛有着永远用不完的劲儿。心中的理想就在不远处朝我招手,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我却隐约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只要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从此以后,我密切关注着豆豆的一切动态。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单曲——《写给未知》,我迫不及待地听了一遍,没想到,这一听就入迷了!短短一天之内,我居然单曲循环了五十遍还多!后来得知它是麦麦童声第一张原创儿歌专辑《Hi你好》的首发单曲,我心想:麦麦童声是什么呀?能写出这么好听儿歌的人一定也很有童心吧!于是,我查到了麦麦的介绍,原来这是一个致力于儿童音乐教学和制作的机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项拿手绝活——“留声计划”:留住不可复制的成长。我被这种极具创意的想法深深震撼了:试想一下,一个已经步入青年的人,如果还能听到自己童年时代的稚嫩嗓音和那段陪伴自己成长的亲切旋律,那该有多么温暖呀!不仅如此,现在它还在为小朋友们歌,争取让他们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儿歌,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所有关它的消息,盼望着能听到优秀更多的作品。现在看来,它就是我音乐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它让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想,当我濒临放弃时,又是它给予了我坚持到底的勇气和信心。
2017年1月7日,《Hi你好》终于全面问世了,听着那一首首为小朋友们量身打造的歌曲,我顿时觉得满身的疲劳一扫而光,身体里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从此,这些歌曲就成了我康复训练时不可缺少的“兴奋剂”,《我们》、《写给未知》、《有关于我的······》、《七彩鞋》······在一首首甜美歌谣的陪伴下,我不断超越着自身的极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我。麦麦不但是我的“兴奋剂”,更是我的“灵感之源”——每当我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这些既熟悉又温暖的曲调,立刻思如泉涌,直到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保卫那颗无价的童心而战!只不过,我们用了不同的“武器”而已。
其实,从认识麦麦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了与它并肩作战的想法。我也想写出自己的音乐作品,我想让它成为我的另一个情感出口,让自己的身心在那音符的海洋里得到慰藉和满足;我想用它捍卫那颗纯洁无暇的童心,让那爱的花朵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绽放;我想用它激励那些曾经和我一起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小伙伴们,但愿他们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
想法很美好,可想拥有自己的音乐作品绝非易事,有很多的基础功课需要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而这一切对于我这个刚刚入门不久,而且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培训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无不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音乐能给予我力量,它能否给我的那些病友们带去一些鼓励呢?也许可以吧!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对基础音乐理论的学习,我没有受过专业老师的指点,家里也没有一个人懂音乐,看来,我只能“孤军奋战”了!虽然前方的路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那几首儿歌给予我的精神支持,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自学了音乐学院大学一年级乐理课,而且让我无比兴奋的是,经过几套习题的检验,我的成绩基本稳定在95分以上,这可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呀!有了这第一次的成功,我信心倍增,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要学完作曲系的所有课程!我要写出自己的儿歌!
虽然有了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练习和弦转换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对于别人来说,尤克里里的和弦转换不是什么难事,但对我而言,它简直就是一座“大山”——由于身体条件所限,我的手指不是很灵活,要想在几秒钟之内准确无误地转换不同的手型,我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但我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然而,要想达到熟练的地步又谈何容易?有时候,我刻苦练习了一个小时,却似乎没有一点点进展!这让我多少有些沮丧,甚至几度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起我心中那个美好的“儿歌梦”,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坚持一下吧!你会成功的!”有一次,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真想把琴扔到一边,好好休息一下,于是,我放下了琴,给自己放了一首《写给未知》,想让它抚慰一下我躁动的内心。说来奇怪,当它那轻柔舒缓的旋律响起时,我就如同找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向他敞开自己的心扉,倾诉心中的一切烦恼;又好像正依偎在一个天使的怀里,她紧紧地搂着我,好像我随时都有可能飞走似的;她轻轻抚摸着我的背,把头凑到我的耳边,温柔的安慰着我:“别着急,慢慢来。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你一定会成功的!”当听到结尾那句“我们的世界永远有光。”我顿时觉得满身的疲倦一扫而光。加油!继续练!你一定可以!我暗自给打气。那天,我一次性练会了三个和弦,就连那个曾经令我头疼不已的大横按和弦也被攻克了!我想,这也许就是童声的力量——它能让你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曙光。
都说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可我想,上帝并不是把它白白地送给我们,只有愿意倾听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它那独特的魅力。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这座神圣的殿堂,聆听这跨越时空的感动与震撼。
作者简介
念童,原名李易洲,1998年出生,脑瘫患者,不能独立行走,性格坚强乐观,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