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飞扶壁

增加 525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飞扶壁'''<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61215%2Febfb62e387c84acba8cdf2f8d6516035_th.jpg&refer=http%3A%2F%2Fimg.mp.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8901425&t=57b79d78ba4d26f1a876121240f01575"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121618025_227858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飞扶壁'''(英语: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 [[ 建筑结构 ]] [[ 部件 ]] ,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 [[ 起脚 ]] 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 [[ 拱券 ]] 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德语:Strebebogen)。
==简介==
飞扶壁(英语: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德语:Strebebogen)。
它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但是,目前哥特式建筑物最多的国家却是德国、意大利及德语系国家,法国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筑比较多。“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从罗马式建筑的接合拱顶演变而来)与飞扶璧。哥特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与教堂。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
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 世界遗产 ]] ,哥特式建筑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扶壁==
扶壁是一种 [[ 欧洲 ]] 古代上建筑常见的建筑构件, [[ 建筑师 ]] 将其修建在主墙和外部墙壁之间以减轻主墙所承受的压力。
==参考文献==
12,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