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飞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1]

基本概念

1.书法: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如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2.中国画:其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虚实相济的典型表现。

3.汉语修辞:在修辞学上,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方式,叫做飞白。所谓“白”就是白字的“白”,即别字。故意运用白字,便是飞白。

引证解释

1. 亦作“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书断》上:“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 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李绰《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 ,在 鸿门 见匠人施垩箒,遂创意焉。”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清赵翼《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诏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飞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素为文人墨客所推崇。“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唐太宗酷爱王右军飞白,自此唐代帝王将相多擅飞白。

2. 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2]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好写起人形,欲图 殷荆州 。 殷 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 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仁宗 万机之暇,无所翫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钱谦益《戏题万户部小像》诗:“ 荆州恰好添飞白,子夏何妨戴小冠。”

3.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

视频

飞白 相关视频

书法飞白的形成方法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这是书法界“扫地僧”?蔡邕“飞白”与苏轼“浓墨”,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飞白笔法? ,搜狐,2015-07-21
  2. 山水画的用色技巧和用笔技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