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山宝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山宝卷
图片来自pixnet

香山宝卷》原名《观世音菩萨本行经》,又名《大圣法宝香山宝卷》,中国佛教说唱文学文本,[1]共一卷,约于明代前期成书,但其中的主要故事可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于1103年写成。香山是故事主角妙善公主修行之处。现存最早版本1773年刊行于杭州

内容

《香山宝卷》叙述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妙善公主,化度王室与国民归依佛法的故事。

迦叶佛时,在须弥山以西的乐土“兴林”,国王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崇信佛法,决心出家为尼。妙庄王怒斥其不孝,一度加以囚禁。妙善最后往白雀寺出家。住持指责妙善不遵圣旨,百般役使,妙善却得一众神灵协助。妙庄王得知妙善出家,勃然大怒,下令火烧白雀寺,诛灭僧尼。妙善仰天吐血,随即天降大雨,大火熄灭。

妙善被捕后,坚持佛法,被处以绞刑,落入地府,在其中宣讲佛法,超度亡魂。阴司官员见亡魂皆得超生,为免地狱出空,送妙善还阳。妙善复生后,上帝化为老人,送妙善到香山坐禅。妙善在坐禅中顿悟,知道自己原是观世音菩萨

妙庄王因毁佛灭法,身染怪病,无药可救。妙善化身老僧入宫,谓必须以人手人眼合药,方得痊愈,并指香山上有仙人愿献出手、眼。官员前往香山,向一仙姑求取手、眼,仙姑即割去左臂,挖出左眼。官员第二次前来,仙姑连右臂、右眼都献出。妙庄王得药痊愈,遂依誓言改信佛法,并与王后、满朝文武往香山答谢仙人。

香山上有一坐禅女孩,无手无眼,满身血渍。王后追问下,方知她正是公主妙善。众人祈求佛祖使妙善手、眼再生,妙善遂重生手、眼,阿弥陀佛同时现身,妙善得“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于是妙庄王、王后与文武官员都出家求佛,死后到阿弥陀佛净土

缘起

《香山宝卷》的故事源自北宋时观世音信仰的圣地、河南汝州香山寺宝卷是中国宗教说唱文学的文本。

香山寺方丈怀昼藏有一文,讲述观世音菩萨化身妙善公主的故事,于1100年把文章交给汝州知府蒋之奇(1031-1104)。蒋之奇润饰故事,写成《大悲菩萨传》,刻于石碑。(大悲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此石碑仍现存香山寺。)自此妙善公主的故事逐渐流行,《香山宝卷》故事情节即改编自《大悲菩萨传》。

参考文献

  1. 李永平. 神授天书与代圣立言:宝卷来源的人类学解读——以《香山宝卷》为中心的考察. 《民俗研究》. 2012年, (第6期)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