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 - 香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樟 - 香樟 |
香樟,正名为:猴樟 Cinnamomum bodinieri 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云南樟 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银木 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香樟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香樟树
拉丁学名;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别称; 樟、香樟、芳樟、油樟、樟木、乌樟、瑶人柴、栳樟、臭樟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木兰亚纲
目; 樟目
科; 樟科
亚科; 樟亚科
族; 樟族
属; 樟属
种; 香樟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
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
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适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1000米。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沟谷中,也常有栽培的。
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于生长在砂壤土 ,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分布范围
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四川省宜宾地区生长面积最广。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本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据科学家研究,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有防虫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杂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香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几乎不需要园丁喷洒农药。香樟树籽含有丰富的油脂,癸酸含量高达40%以上,属中短碳琏脂肪酸,有其特殊的生理和营养作用,利用樟树籽开发新的油脂产品正在研究之中。
香樟树籽可做成枕。
园林价值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事业单位,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工厂,道路两旁,广场、校园绿化颇为合适。
药用价值
樟树皮药用:
【药名】樟树皮
【功效】行气。
【应用】樟树皮粉巧治下肢溃疡。
新鲜樟树皮适量,刮去外皮,烘干后研细末,过80~100目筛,贮瓶中备用。
先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去除腐烂组织。然后取樟树皮粉适量加维生素AD丸内油调拌,敷于溃疡面,再用纱布或绷带轻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15~25日即愈。
香樟树果的药用: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香樟条。
【采集】秋季采,阴干。
【性味】微辛;温。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热。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选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 研末,开水送服。
香樟树根的药用
【异名】香通,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
【采集】2~4月间采挖。 洗净,切片硒干。
【药材】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 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产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苏。
【性味】《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 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脚汗。
药材简介
【药名】樟木
【别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树干,锯段,劈成小块后晒干。
【性状】
为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外表呈赤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质地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以块大、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盛产我国沿海一带,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以台湾产量最大。
四川地区有以本品制成的船底板,经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药者,名"甲沉香"。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有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
②《本草再新》:"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
【功效分类】祛风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研末,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胃痛:樟木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②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③治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④治蜈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
各家论述
《纲目》:"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卒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品汇精要》:樟,木高四、五丈,径大丈许。皮如柳而坚实,叶似梨厚大而面青碧,背丹如枫,枝干婆娑荫地,夏开白花,五出若梅,秋结子,至冬成实如榛,褐色而不堪啖,惟可作油燃灯而已。生福建福州府罗源深山谷及樟州府,或道傍郊野中亦有之。
2.《纲目》:樟,西南处处山谷有之。木高丈余,小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雕,夏开细花,结小子。木大者数抱,肌腠细而错纵有纹,宜于
采收与储藏;定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树干,锯段,劈成小块,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樟木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 (名樟油)。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沸点160~165℃),中含1,8-桉叶素25~30%、α-蒎烯、莰烯、柠檬烯等;赤油24%(沸点 210~250℃),中含黄樟醚、α-松油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等;蓝油1%(沸点250~300℃),中含毕澄茄烯、甜没药烯、α-樟脑烯、薁。樟树 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碱和牛心果碱。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33异烷烃、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 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尚检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酸肉豆蔻、硬脂酸、油酸等。叶中尚含C16~33的正 烷烃。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为80、17、1、2%。髓季节不同,叶中含樟脑 0.2~1.5%。叶中黄樟醚含量为0.04~0.05%,与季节无关。
樟树变种的叶含重挥发油0.83%,轻挥发油0.26%。重油中含黄樟醚80%,樟脑10%;轻油中含芳樟醇70%,樟脑1%。
云南樟叶袖中含莰烯、α-蒎烯、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柠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桉叶素及丁香油酚。
毛叶樟的小品种之一香茅樟的鲜叶出油0.68~2%,叶油中樟脑约为50%,柠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约为42%,另外尚含有1,8-桉叶素、α-蒎烯、莰烯及dl-柠檬烯。毛叶樟的另一小品种毛叶芳樟的叶油以含萜烯和1,8-桉叶素为主。
日本产樟树的叶和小枝产挥发油 和樟脑约1%,挥发油去樟脑后的余油约占10%,中有α-衣蓝烯约3%,β-榄香烯约8%,β-石竹烯约35%,葎草烯约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 1%。
【炮制方法】洗净、阴干、密闭保存
2、【药名】樟木子
【别名】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树果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实。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气滞腹胀;脚气
【功效分类】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以水调敷患处。
【采收与储藏】11~12月间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摩尔百分比例为80:17:1:2。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或有光泽,基部有时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质而薄,内含大而黑色的种子1粒。气极香,味辛辣。
3、【药名】樟树叶
【别名】樟叶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功效分类】祛风药;祛湿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 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志》:被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病,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3.《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采收与储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时采,鲜用或晾干。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 樟脑(camphor)(54.54%),还有1,8-桉叶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 pinene),α-蒎烯,牻牛儿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龙及 (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4、【药名】樟树皮
【别名】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痛,腹泻,肿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功效分类】行气药;止痛药;祛风湿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
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冼。(《陆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病,腹泻,肿胀。
《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病。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切段,鲜用或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树皮含左旋-表儿茶精 (epicatechin),右旋-表儿茶精,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s)B1、B2、B7、C1及桂皮鞣质Ⅰ(cinnamtannin Ⅰ),还含丙酸(propionicacid),丁酸(butyricacid),戊酸(valericacid),已酸(caproicacid),辛 酸(caprylicacid),癸酸(capr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硬脂酸 (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及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acid)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树皮表面光滑,黄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纵裂沟缝。有樟脑气,味辛苦。
繁殖方法
多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栽植时间 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春季春芽苞将要萌动之前定植。在梅雨季节可以补植。秋季以9月为宜。
栽植方法
栽植坑穴深度、长度及宽度都要达到50~60厘米。栽植深度以地面与香樟苗的根径处相平为宜,栽植时,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连,回土不紧或不实会形成吊空。不论是阴天或晴天种植香樟树,都应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遇到干燥、曝晒的天气要每7天左右灌一次透水。连续3~4次即可。
1 裸根香樟树苗整剪
栽植前应对其根部进行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使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大大减少。
2 带土球香樟树苗的修剪
带土球的苗木不用进行根部修剪,只对树冠修剪即可。修剪时,可连枝带叶剪掉树冠的1/3~1/2,以大大减少叶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份损耗,但应保持基本的树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尽快达到绿化效果。
香樟短枝多,连续结果能力强,只需树势正常,年年都会大量开花。但如花量过度,负载过重,树体养分盈余时,也会显示大大年后果景象。因而,需求及时疏除多余花、果。但香樟花期短,雌花花器又小,因此消费中多不疏花,而行疏果,但香樟树体高大,疏花疏果难度都很大,因此有的位置试用化学药剂,实行疏花疏果。
特殊技术处理:移栽过程中,为了保持大香樟树干的湿度,减少从树皮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浸湿草绳缠绕包裹直至到主干顶部,如果分枝较大也要进行缠绕。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缠绕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在大香樟掘起后,还要对断根、破根和枯根进行修剪,剪后再用粘土泥浆浸裹树根;泥浆中如果加入0.03%的奈乙酸生长素,可以促进大香樟移植后的新根的生长。
管理养护
由于是在不适宜的反季节中栽植香樟树,因此,香樟树栽好后就更加要强化养护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还要经常对地面和樟树叶面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苗圃地选择
选择整齐开阔、地面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低的地带作苗圃地。一般以2~5度的缓坡地为好。平地须开深沟,以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在冬初未上冻前进行第一次耕翻熟化,耕翻不宜过深,以控制主根生长过强,促使侧根生长。播种前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为农家肥。
二、种子的采集和贮藏
在11月中下旬,香樟浆果呈紫黑色时,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果实。采回的浆果应及时处理,以防变质。即将果实放入容器内或堆积加水堆沤,使果肉软化,用清水洗净取出种子。将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后进行精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
三、播种
香樟秋播、春播均可,以春播为好。秋播可随播,在秋末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需用0.1%的新洁尔溶液浸泡种子3~4小时杀菌、消毒。并用50度的温水种催芽,保持水温,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前发芽10~15天。香樟可采用条播,条距为25~30厘米,条沟深2厘米左右,宽5-6厘米,每米播种沟撒种子40~50粒,每亩播种15公斤左右。
四、抚育管理
出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覆盖物,以免幼苗黄化。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做到早间苗,分期间苗,适时定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间出的健壮苗,应另行栽植,以节约种子,提高出苗率。栽植后注意遮荫、浇水养护,以保证成活。 适时移栽:一年生香樟苗高60厘米左右,根径0.8厘米左右,产苗量每亩2.5万株左右。除用作造林外,一年生香樟苗达不到城市绿化用苗标准,移植后须再培育3~6年。
小苗养护
遮荫:高温季节树体水分蒸发比较大,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功能前,过多的失水将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遮荫有利于降低树体及地表温度,减少树体水分散失,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可以在树体上方搭设60~70%左右遮光率的遮阳网遮荫。同时做好树木根际的覆盖保墒工作,可以在树木根周覆盖稻草及其它比较通气的覆盖材料,以提高土壤湿度。
浇水:连日干旱无雨时,应在早晚做好浇水工作。浇水时,不但要浇透土壤,而且树体及其包裹物(如包扎树干的草绳等)都要浇湿。但排水不良的土壤要注意控制浇水次数,以免土壤湿度过大引起烂根。
排水:这个季节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圃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树体支撑:因为五月份移栽的树木根系还没有恢复固土支撑能力,在大风(如台风)天气时容易被吹翻,从而影响根系恢复生长,故应及时做好树体的支撑工作。支撑材料可以是竹竿,也可以是铁丝等。但在支撑树体时,应保护好树皮,避免铁丝等伤害树皮甚至嵌入树体,影响上部树体成活。
激素浇灌:为尽快恢复树势,可在根际适当浇灌一些生长促进类激素,如ABT生根粉等,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移栽方法
(1)截根促根 对于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树苗,只需按常规要求挖掘土球移栽,通常土球直径约为移栽树主干的5~6倍,而对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苗,则应先进行截根和促根处理。具体做法是:在主干相对的两侧,距树干直径2~2.5倍处挖土开槽,用锯子或利斧截断粗大侧根,截面必须平齐。较小的侧根可以用修枝剪剪断,再覆盖细土,使其当年于断口附近长出细根,第二年在未断根两侧重复作业,第三年的春季才可以起苗。
(2)截干缩枝 较小树苗,1~2年生的无须截枝,3~6年的树苗应截枝1/3,通常在主干下部1/3的侧枝都应剪去,上部2/3的侧枝应分层剪去,而较大的树苗则应全面截枝。通常行道树主干高度控制在3~3.5米,粗大侧枝保留0.3~0.5米。截完后,对截口用蜡封好或用塑料薄膜包好,防止水分散失。
(3)起球包扎 起苗及移栽时间最好在3月份,土球带土应为胸径的5~6倍(小苗可30~40厘米),用草绳缠绕,保证土球不散。
(4)移栽种植穴的口径应大于香樟土球的1/3,深度以土球人土,根茎部与地面相平即可。将l树栽下后,把细土填人空隙并用粗棍捣实。还差10~20厘米时,浇水使之吸透水分,再将余土填上,直至树干基部成馒头状为止。
虫害防治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且枝叶幢幢,浓荫遍地,是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下面就其病虫害的防治简单介绍一下: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二、黑斑病: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四、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五、樟巢螟: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六、樟天牛: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七、红蜡蚧:该虫为香樟树的次要刺吸类益虫。若虫初为淡白色,较扁平,背面部隆起,构成星状白色物质;雌成虫呈椭圆形,具暗白色蜡壳。以雌成虫和若虫群栖于香樟芽梢、枝梢及新叶上,吮吸植株汁液。香樟受害后新梢停止抽发,渐至叶落枯枝,重者香樟全株殒命。联合香樟冬剪,剪除有虫枝条。清除越冬代雌虫,夏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清除越冬代若虫,春季抽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香樟树根四周土面喷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对香樟植株上若虫,捉住孵化盛期(6月初~7月上旬)。可喷速扑杀1500倍液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每隔1周1次,延续3~4次。维护天敌,各种小蜂多是该虫的天敌。
八、白蚁;找雨后的晴天施药,白蚁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颈附近的土壤中筑巢活动,挖开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蚁活动,挖成一个环沟,沟宽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颗粒剂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将呋喃丹埋在表土下。将香樟树干上的白蚁做的泥壳用工具全部破坏,让树干上的白蚁全都回到土壤中去。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水,后撒药,以利于药剂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