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体育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体育馆(英语:Hong Kong Coliseum,俗称红磡体育馆、红磡香港体育馆,简称红馆)是香港的综合室内多用途表演场馆,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红磡湾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平台上,于1983年4月27日开幕,外形上阔下窄像一颗钻石或倒转的金字塔,全馆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内里设有12,500个座位,数量为香港室内场馆第二多(第一为2005年启用,位于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旁的亚洲国际博览馆),也是少数可以开设四面台的场地,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馆亦为2009年东亚运动会赛场之一,也是43座参与幻彩咏香江的代表建筑物之一。

香港体育馆虽以“体育馆”命名,但实际上除了举行体育活动外,其最著名用途反而是在很多日子租予歌星举行演唱会,香港很多歌手普遍都以能在红磡体育馆举行个人演唱会为荣,并视之为个人演艺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许冠杰是首位在此开演唱会的歌手。红磡香港体育馆也是香港以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娱乐表演场地之一,亦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收入来源的其中之一。

历史

早于1960年代,当时的市政局已计划在香港兴建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室内体育馆,当时属意在香港岛觅地兴建。其后由于香港岛并无合适选址,市政局决定于九龙红磡湾填海地上,当时正在兴建的九广铁路九龙车站(今红磡站)侧红磡货场(现红磡站新建月台及列车停放处)上盖,兴建香港体育馆,并于1973年3月开始地基工程。但因工程开支问题,直至1977年工程才正式展开,1981年8月完成;整项工程由时任工务局建筑师、及后曾出任建筑署署长的鲍绍雄设计。1983年4月27日由当时的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主持启用仪式[1],并由电视直播过程。

香港体育馆建筑费1亿4000万港元,当中2,350万元由市政局拨款支付,并由市政局管理;2000年市政局解散后改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体育馆中央表演场面积1,680平方米,场内天花悬挂的电视放映系统,当时甚为先进。体育馆外的露天广场,可供进行相关活动;体育馆侧的附属大楼,在落成时曾设有一间酒楼,惟现时已不存在。

现有设施

香港体育馆的设施主要由大型多用途室内表演场馆及多个活动室所组成。共有3间活动室及一间贵宾室设于体育馆大楼,可用作举行酒会、记者招待会等节目相关活动;体育馆则设有8个化妆间及4个更衣室。

多用途室内表演场馆

多用途室内表演场馆是综合表演及体育赛事场地,设有12,500个座位,另有贵宾室。表演场可依照主办者要求,装置成中央(四面台),正面或闸角位(三面台)等编排,以进行不同类型活动。表演场的混凝土地面亦可依照要求而铺上木地板或胶地席,以进行如五人足球篮球或排球比赛等活动,亦可搭建舞台,供演唱会等文化活动使用。

地面

场馆是一个边长43米的混凝土地面。在不同类形的表演时,场馆的地面或会铺上一些覆叠性的地面,例如场馆进行羽毛球、篮球、排球及溜冰等的时候,以便活动的进行。此外,场馆的地面能承受每平方米1,800公斤(1,800 kg/m2)的压力,是一般的工业大厦未能做到的。地面对压力的兼容性能使在进行演唱会及类似表演时舞台的升降台及广播系统的设计和摆设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观众席

香港体育馆设有4面观众席,闸口以4种颜色:红色蓝色绿色及黄色闸分辨,一般在活动的入场券上印上座位所处段落及颜色以兹识别。体育活动及部分演唱会多数开放全部4面观众席,即所谓“四面台”,而部分活动则只使用3面观众席,余下一面作为后台,即“三面台”。体育馆共有10,500个固定座位,其余2,000个座位为拉出式,可于进行部分比赛或活动时隐藏于观众席下,而在部分演唱会等活动,则可增加临时座位。

从1983年4月启用至2006年3月间,在香港体育馆举行的活动共有超过4,300项,入场观众共有约3千2百万人次[2]。香港体育馆一直有甚高使用率,在2005至2006年度,使用率达97%。

放映系统

场馆中央部分悬挂了巨大的银幕,可用作即时播放场馆内进行中的活动。同时,场馆内亦设有不同的技术性设备及一部四方向,水平高度可因应要求调校的彩色LED电视系统,能将台上表演者的容貌显示在萤幕上,以便在后排高处的观众(该等观众常被演出者称作“山顶上的朋友”)亦能清楚看见演出者的容貌。

视频

香港体育馆 相关视频

香港在红磡体育馆举行文艺晚会 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香港红磡体育馆有多厉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