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濕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農耕式淡水濕地-塱原濕地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台灣濕地網

香港濕地屬於自然形成的並不多,僅位於米埔的濕地最大也最為人所知。其他的濕地,就都是從廢棄的農田演變而成,例如塱原濕地。濕地通常很難透過人工方式再造,而現有的濕地再造,亦以失敗居多,根本原因是濕地其實是該區域的原始大自然生態,透過自然調節而產生的。而在香港,濕地再造的原因都是為了配合都市發展的副產品,如:位於新界以北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其實是一個生態緩衝區,它是為了彌補因天水圍新市鎮大規模發展而失去的原有濕地生境而興建。公園內設立了各式各樣的濕地生境,如淡水沼澤、溪流、紅樹林、泥灘、稻田、魚池和蘆葦叢等,為各種蜻蜓提供了棲息地。自2006年5月開放以來,已在公園內紀錄了約50種蜻蜓[1]

濕地再造

而濕地再發展後,通常都會把當地的地勢加高、並把原來濕地的儲水導走。所以,人工再造的濕地,在地形、地貌、水文、甚或生態物種方面,都會和原有舊濕地會有所的差異,以至濕地也有再造失敗的例子。而因物種不同而引致的失敗案例,如:大澳濕地,原因是有關當局並未在重建濕地時,採用當地原生的紅樹苗,而是引進外地物種,加上新紅樹苗種植過於密集,以致水份無法在樹底下川流,來吸引海洋生物的棲息,因此濕地再造失敗。基於這次失敗經驗,九廣鐵路公司在興建落馬洲支線時,最終決定了興建隧道穿過塱原濕地。

參考文獻

  1. 香港濕地公園,香港政府魚農自然護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