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銀業貿易場 |
公司名稱: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 外文名: The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Exchange Society 成立時間: 1910年 總部地點: 香港上環孖沙街12-18號 金銀商業大廈三樓 (港鐵上環站A2出口) 公司類型: 外資 |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The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Exchange Society)成立於1910年,當時稱為"金銀業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正式定名"金銀業貿易場"及登記立案。是香港金與銀等貴金屬的交易場所。[1]
簡介
組織與規模不斷成長擴大,以至今日,建立了恆久的基業。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交易大堂設於香港上環孖沙街12-18號金銀商業大廈三樓。貿易場目前有會員171家,可以獨資、合夥或有限公司形式經營,當中30家為金集團成員。交易方式維持傳統,以Open Outcry型式,由行員或出市代表於交易大堂內以粵語公開叫價,輔以手號進行買賣。 創立本場之前賢,皆為當時之找換店及經營各埠匯兌之銀號東主或主事人,戰後出任本場領導人的何善衡先生、何添先生、伍潔宜先生、梁季彝先生、董仲偉先生、馬錦燦先生等皆為香港各大華資銀行的創辦人。九十多年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香港流行買賣碎金碎銀,後發展為錢銀台,再演進為銀號,至現代的銀行,本場純為順應錢銀業的發展而創立。因此之故,本場雖以金銀買賣為主要業務,但戰前還有大金、銀元大洋,戰後還有美鈔、日元、西貢紙、菲律賓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買賣,與金條買賣同時在本場雙邊進行。至1960年,由於美鈔現貨交收困難而時停時復,終以交收閒靜而於1962年正式停頓,只余金銀交易以迄於今。
宗旨
維繫及促進香港與世界各地黃金市場的業務合作
促進同業業務,增進同業福利
致力提高同業專業知識及行業標準,裨益公眾
職能
提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交易所、設施及相關服務;
制定及實施黃金交易所的業務規則,規範交易行為;
監督買賣流程、結算及交收;
設計交易合約及交易細則,保證交易合約的履行;
制定並實施風險管理制度,控制市場風險;
釐訂公價,發布市場信息;
監管會員交易業務,查處違反本場章程規定行為的會員;
會員及理監事會制定的其它職能。
企業架構
「金銀置業有限公司」是本場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67年,負責管理貿易場的物業及資產。
「香港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是本場的附屬公司,成立於1994年。
本場以行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以每行員一票的選舉形式選出21位行員,組織成理監事會,
負責管理貿易場日常運作。理監事會的架構組織如下:
歷史
那為何香港金銀貿易場能由一個地區性市場發展國際性的交易中心?過去100多年為何能一直運行良好,從而成為亞洲地區深受交易商、金飾商、長線投資人士及投機人士認可的交易場所呢?除了貿易場各位會員自律自愛之外,也離不開相關部門嚴密的監管。其實,香港金銀貿易場和香港倫敦黃金交易所都是由香港金管司協助管理的,金管司的全稱是香港金融管理局。
創立本場之前賢,皆為當時之找換店及經營各埠匯兌之銀號東主或主事人,戰後出任本場領導人的何善衡先生、何添先生、伍絜宜先生、梁季彝先生、董仲偉先生、馬錦燦先生等皆為香港各大華資銀行的創辦人。九十四年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香港流行買賣碎金碎銀,後發展為錢銀台,再演進為銀號,至現代的銀行,本場純為順應錢銀業的發展而創立。因此之故,本場雖以金銀買賣為主要業務,但戰前還有〔八九〕大金、銀元大洋,戰後還有美鈔、日元、西貢紙、菲律賓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買賣,與金條買賣同時在本場雙邊進行。至1960年,由於美鈔現貨交收困難而時停時復,終以交收閒靜而於1962年正式停頓,祇余金銀交易以迄於今。
九十二年來,金銀業貿易場憑着嚴密而有效的規章制度、從業人員的信守精神,雖然不斷遭受到各方面的挑戰,在香港黃金巿場巍然屹立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本地及國際投資者、金商,提供了一個具有連續性(Continuity)、流動性(Liquidity)及深度(Depth)的黃金巿場,可以讓大家充份利用黃金作為投資、投機、對沖和套戥的對象。
本場創立至今,除1941至1945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而關閉外,其餘時間,均依照章程營業,為投資者服務。最值得本場自豪者厥為1980年1月,蘇聯揮軍入侵阿富汗,金價於1月18日創歷史高價,每両達港幣$4,855.00,惟於同月23日巨幅下挫,最低見港幣$3,590.00,數日間高低價相差達$1,200.00,當時全世界主要金巿,悉數停板,獨本場制度健全,應變有方,是全球惟一照常開巿的金巿。
1980年香港期貨交易所開始經營黃金期貨業務,買賣以分開喊價方式進行,多方合約以100金盎司為單位,保證金為每份合約1500美元。以每金盎司美元定價,每份合約的價格變動為10美元或其倍數。若每金盎司價格變動超過上一個交易日收市結算價40美元,則買賣將暫停30分鐘以補交額外保證金。交易不設任何變動限制。完成每份合約時.賣方交付100金盎司標準金。期貨交易所按管理規程實施管理,並參照紐約市場規則運行。
倫敦金
1974年,黃金恢復在香港市場自由買賣後,倫敦黃金交易所與蘇黎世黃金交易所幾大金商在香港設立了分支機構,建立了香港倫敦金市場。它是一個現貨市場,黃金在倫敦交收,並在成交後兩個交易日在紐約以美元結算。 香港倫敦黃金市場客戶可利用特別的信貸安排而遲延結算,方法涉及借貸黃金或美元、基本保證金和價格變動保證金等。這個市場進一步發展形成了香港獨具特色的香港倫敦金遲延結算市場。全球的黃金交易商、製造商及生產商均參加這個市場交易。
固買賣場地
香港金銀貿易場已經擁有幾十年歷史,有固定買賣場地。黃金以港元/兩定價,交收標準金成色99%,主要交易黃金規格為5個司馬兩為一條的99標準金條。目前採用公開叫價、手勢成交的方式。貿易場採用會員制管理,有172名會員、31名交易場認可的金條熔鑄商。香港金銀貿易場是一個完全不受政府干預或監管,七十多年來一直運行良好,成為亞洲地區深受交易商、金飾商、長線投資人士及投機人士認可的交易場所。
香港實金市場
主要產品為金條、金幣、金元寶、金像、金佛。一般香港金條的溢價為1%,是銷售金條的基本規則,溢價可確定。金價可隨市波動開展實景交易、在香港的銀行、金店擔資銀行處買賣,並相應形成了實金、黃金存摺、黃金券三個投資產品。
金飾市場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飾出口商,僅次於意大利和瑞士。香港首飾店超過1800家,製造商1000家,由各種首飾協會自律管理。
交易方式
公開叫價
本場以公開叫價形式進行買賣,現在部份主要的期貨市場仍然採用這方式。行員或其出市代表於交易大堂內以粵語叫價,輔以手號進行交易。當買賣雙方交易後,於 十五分鐘內,沽方負責填寫交易票據,交買方確認後再交予本場結算部登記交易及更新每名交易行員的存欠倉,以控制風險。
電子交易
貿易場於2008年9月1日正式推出電子交易平台, 供行員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買賣。
電子交易時段由上午7時正至翌日凌晨5時(香港時間),交易時間長達22小時; 現階段提供「100安士及10安士的倫敦金買賣合約」、「5000安士及500安士的倫敦銀買賣合約」、「人民幣公斤條合約」及「100両的港元999.9黃金合約」。
所有透過貿易場電子交易平台進行之合約買賣均獲貿易場派發獨有的[合約交易編碼],以證明有關交易透過貿易場之電子交易平 台進行,投資者更可以憑藉有關[合約交易編碼]於貿易場網站查閱交易數據,大大提高投資黃金的透明度,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結算
每市完畢,本場會對所有交易作中介結算,然後把結算結果交予指定結算銀行。作結算用的公價於早、午市分別厘定,時間如下:
星期一至五:11時30分(早市)
16時30分(午市)
公價的訂定依隨厘定時的市價,99金以5元的整數計,公斤條以5分的整數計。
所有行員的買賣合約價與公價對比而入帳結算差額,盈虧皆與本場相對清結。所有營業行員均須在指定的同一銀行開設賬戶,以利結算。早巿在下午已結算清楚,午 巿則在晚上。
現貨交收
現貨交收由會員間自行安排。
本場買賣的99金和公斤條均實行認可交收條制度,只有經本場認可 金條才可作市場交收(認可黃金煉鑄商名單)。鑄制本場認可交收金條的可以是本場行員,也可以是非行員,只要能提供鑄制和質量控制的技術數據,符合香港商品 法例規定,再向本場申請,經本場核定,即可成為認可交收之煉鑄商,其鑄制的金條可作市場交收流通之用。
倉費
本場是一個將現貨及期貨結合為一的市場,既有現貨交收,但又可通過支付倉費,延期交收,因而產生期貨的功能。
倉費於以下時間在市場公開議定,屆時有意交收現貨金條行員分別登記上板,由現貨供求及港元利率的高低以決定是日的倉費。
星期一至五:早上11時正(99金)
早上11時15分(公斤條)
如果現貨黃金需求較大,收取黃金的買家可向要求延期交出黃金的沽家索取倉費,以作補償,即由沽家(持淡倉者)付倉費,買家(持好倉者)收取倉費,行內術 語稱為〔高息〕或〔加倉費〕。
同一道理,如果現貨供應較多,即套現需求較大,要求延期交收的買家付倉費,沽家可收取倉費,此稱為〔低息〕或〔低倉費〕。
如果認交與認收實金數目相等,買賣雙方均無異議時,倉費便作訂定論,假如買賣雙方都不用付息的話,行內稱為〔平息〕。
為防範操縱,市場對倉費的變化設立規限,這制度為倉費的變化設立上限及下限,分為5級,假如現貨交收不平衡持續,到達每級頂限後,須維持3天才能升級。
每級最高倉費(以公價每1,000元計算):
級別 每天利率 伸算年利率(約)
1 0.03% 11%
2 0.04% 15%
3 0.05% 18%
4 0.06% 22%
5 0.07% 26%
風險管理
關於風險管理方面,主要透過兩項措施,第一是設立保證金制度。每一行員的信用額目前是1,000両或35公斤,在這範圍內免付保證金,否則每100両須付保證金港幣10萬元及每5公斤付保證金港幣14萬元予本場。信用額両數及保證金銀碼均隨金價波幅由理監事會隨時調整,以平抑風險。記得80年初旺巿 時,每百両保證金高達港幣16萬元。因為有這個機制,所以貿易場於歷次黃金風險潮中均能履險如夷,平安渡過。
另外一項重要的措施是折價停板,根據本場章程,金價上落價位與前巿公價比較,每両公價相差達到港幣1,000元(公斤條:每克港幣28元),即需實行折價。舉 例而言,依目前保證金標準,上巿公價為10,000元,現巿於未定公價前已上升至11,000元或下跌至9,000元,任何一種情況都需要實行折價,而折價與 一般巿場升跌停板差不多,本場依例需由理監事會通過公布執行,宣布公倉買賣停止,以折價價位為公價,立即登記上板交收現貨,議訂倉費,所有公倉買賣,一律 以公價折實,作為了結,並照公價交收,折價後需隔兩巿時間,然後才可以復巿,買賣需要從新開始。
行員名單
由於貿易場的業務蓬勃發展,已經逐步開拓大陸市場,致力於給大陸境內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黃金投資平台。
目前,由於境內黃金現貨交易受到國家在2011年底頒布的政策所限制,以及人民幣受管制等政策影響,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業務開展上往往得不到官方政策的認可,以及銀行三方存管給予的資金安全支持,因此貿易場在境內業務開展上經常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境內投資者在境內沒有24小時連續交易黃金投資平台,但是將資金匯至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做交易又要涉及幣種兌換、流程繁瑣、出入金時間延遲以及資金安全問題等不穩定因素,同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正規成員又無法使投資者確認其資質,另有一部分違反行業規則的成員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使得金銀業貿易場在境內的業務拓展舉步維艱。
1、通過公司賬戶,讓投資者將資金兌成美元電匯或者郵匯至公司對公賬戶,出金的時候通過提交出金申請,然後通過網上銀行收到自己的銀行卡內。
2、通過貿易場成員公司境內的中轉賬戶,讓投資者直接將人民幣匯至中轉賬戶,然後公司再將等額的交易資金劃撥至投資者的交易賬戶中。這個中轉賬戶往往是成員公司的一個私人賬戶。
兩種方式相對比,第一種顯然安全性更高,但是投資者需要自己兌換美元,且到賬時間可能較長,第二種方式一般只需要不到1個小時就可以入賬,但是安全性卻略低。
隨着貿易場各成員在境內業務的業務拓展,其平台推廣也逐步完善,目前比較流行的是與境內的投資公司或者資訊網站合作,由貿易場成員提供平台,由境內投資公司提供資金安全方面的支持以及產品後續服務,而投資者即享有一個受監管的投資渠道,又能安全順利的完成出入金流程,從而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