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黄条叶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蕉黄条叶斑病
香蕉黄条叶斑病是香蕉褐缘灰斑病的一种, 是最重要的香蕉病害之一 . 病原菌的无性世代是香蕉假尾孢 拉丁学名: Pseudocercospora musae (Zimm.) Deighton、Cercospora musae Zimm.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香蕉假尾孢,子座近球形、榄褐色,直径28.8~80.0(μm)。分生孢子梗5~30根簇生,短,孢痕不明显。分生孢子倒棒形,较直或弯曲,基部稍窄,无脐突,浅黄色,隔膜3~8个,大小27.5~58.8×3.1~7.5(μm)。
基本信息
病害中文名:香蕉黄条叶斑病
病害别名: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褐条叶枯病、香蕉黄斑病、香蕉芭蕉瘟、香蕉黄死病
病害英文名:BananayellowSigatoka或BananaPseudocercosporaleafspot
病原中文名:香蕉假尾孢
病原学名:有性世代用名Mycosphaerellamusicola(文献多用);无性世代用名Pseudocercosporamusae(Zimm.)Deighton、CercosporamusaeZimm.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香蕉假尾孢
寄主中文名:香蕉
寄主英文名:banana
侵染部位:叶
病害分类:真菌
主要特征
黄条叶斑病发病初期是在植株顶部第三或第四片嫩叶上表面出现细小的黄绿色病纹,病纹与叶脉平行纵向扩展,形成黄绿色或黄色条纹,之后条纹再扩展形成暗色斑块,出现水渍状,中央变褐色或锈红色,边缘有黄色晕圈环绕,以后斑块或条纹的中央组织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或条纹相互融合,周围组织坏死,叶片大面积变黑干枯和迅速死亡。[1]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长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溅射传播。分生孢子在叶表面水膜中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经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一般1~2月,长者可达115天。分生孢子发芽率较低,但芽管、附着胞可持续6天以上。分生孢子是主要再侵染源。气温23~25℃,相对湿度,叶面长时间湿润有利病害扩展和产孢,气温低于20℃限制产孢,即使湿度很高侵染也明显下降,干旱、夜间无露水适于本病扩展。蕉园密植、杂草丛生、排水不良、偏施氮肥、钾肥不足发病重。品种间矮把香芽蕉、高种香芽蕉、Pisany、Robusta、Valery、大蜜哈等高度感病,面粉蕉、大蕉较抗病。[2]
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加强蕉园管理,去除过多吸芽,清除杂草,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比(1:0.4:2),满足植株对钾的需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及时割除病残叶,烧毁或深埋。
(3)于发病初期(4月初)喷洒25%施立脱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500倍液,隔25~30天一次,或每公顷喷施十三吗啉0.6L,加5.7L矿物油、加50~70(ml)乳化剂,对水至20~25L,每隔18~21天一次,有良好防效。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4~5次。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