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利

增加 11,232 位元組, 4 年前
{{good article}}{{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width = 150 180 | image1 =馬利地理位置.gif| caption1 = 馬利地理位置  <br>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geos/locator-maps/ML-locator-mapml.gif html   原圖鍵連來源網站CIA] | image2 = 馬利位置.gif | caption2 = 馬利 <br>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mapsgeos/ML-mapml.gif html 原圖鏈接來源網站CIA]  }}
'''馬利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i;[[法語]]:La République du Mali),另譯'''馬里''',首都[[巴馬科]],位於[[非洲]]西部[[內陸國]],與[[阿爾及利亞]]、[[尼日]]、[[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接壤。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933萬。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語言為[[班巴拉語]]。通用貨幣為[[西非法郎]]。
<ref name="MOFA">{{Cite web |url =https://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D33B55D537402BAA&n=1C6028CA080A27B3&sms=26470E539B6FA395&s=26921E80F6DC89B5| title = 馬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i | date=2018年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1-27}}</ref><ref name="CIA">{{cite web| url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 |title=AFRICA MALI |date=2019-10-02| publisher=CIA|language = EN | accessdate = 2019-11-27}}</ref><ref name="FMPRC">{{cite web| url=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140/1206x0_678142/|title=马里国家概况|date=2019年7月|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27}}</ref>
* '''遍地黃金 人人淘金 窮到剩黃金?—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 '''政變後的恐怖陰影仍持續籠罩著國家—旅遊警示。'''* '''傑內古城—尼日河谷的寶石、世界上最大的泥磚建築。'''<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travel/r5jomlo.html|title=厭煩了千遍一律的大城市,來這看看,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泥磚建築 |date=2019-05-05| publisher=每日頭條|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3}}</ref>* '''廷巴克圖—以學術聞名的古城;宗教、文化和商業中心。'''<ref name="WTG">{{cite web| url=https://www.worldtravelguide.net/guides/africa/mali/|title=Mali travel guide| publisher=worldtravelguide|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ref>{{cite web| url=http://international.loc.gov/intldl/malihtml/islam.html|title=Islamic Manuscripts from Mali: Timbuktu-an Islamic Cultural Center| publisher=The Library of Congres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 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 歷史沿革 ==
=== 建國簡史 ===
[[撒哈拉沙漠]]的岩畫顯示,公元前10,000年的撒哈拉沙漠是土地肥沃、野生動植物豐富之地。此時馬利北部就已有人居住。公元前300年,已有大型的聚落,[[傑內]](Djenné)是[[西非]]最著名、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過去曾是公元6世紀,由於[[黃金]]、[[鹽]]和奴隸貿易帶來可觀的利潤,從而促使了西非地區的帝國的崛起。 公元8~16世紀先後成為[[迦納帝國]] (Ghana Empire) 、[[馬利帝國]] (Mali Empire) 、[[桑海帝國]] (Songhai Empire) 地帶,隨著帝國的崩潰和黃金、鹽和奴隸貿易的衰落,失去戰略意義的馬利 地區 。1895 ,分解成為多個小王國。 [[法國]]人於19世紀中葉抵達馬利,於1895 年遭到法國殖民,改名為 [[ 法屬蘇丹 ]](French Sudan) ,成為[[法屬西非]] (French West Africa) 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民族自治風潮盛行,1946年法屬蘇丹率先成立地方議會,成為法國海外領土,為[[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çaise)之成員國。
1958年法屬蘇丹成為[[法蘭西共同體]] (French Community) 中的自治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合併成立 [[ 馬利聯邦 ]](Mali Federation) 。1960年6月馬利聯邦脫離法國獨立,8月塞內加爾退出聯邦,9月22日馬利共和國正式成立。<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 name="WTG"/><ref>{{cite web| url=https://www.lonelyplanet.com/mali/background/history/a/nar/d58cac6d-2ed0-4abf-8ab7-9e55a50f272e/355436 |title=History| publisher=lonelyplanet|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
=== 國家象徵 ===
馬利的國家名稱源於公元13至16世紀馬利帝國。<ref name="CIA"/>==== 國旗 ====1958~1959年[[ 法屬蘇丹]] 時期的旗幟是以[[ 法國]] 三色旗為基礎,配上名為「Kanaga」的黑人。
1959-~1960年[[ 馬利聯邦]] 時期的國旗,改為[[泛非顏色]](綠、黃、紅),並於中央放置Kanaga。
目前馬利國旗啟用於1961年,刪除旗面正中央的Kanaga,主因為多數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不允許偶像崇拜。綠色象徵肥沃的土地;黃色象徵蘊藏的礦藏;紅色象徵為爭取獨立的烈士所流下的鮮血。
利與塞內加爾的國旗顏色相同,差別在於塞內加爾脫離聯邦後以綠色星星代替Kanaga;與幾內亞的國旗顏色相反。<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cite web| url=https://fotw.info/flags/ml.html |title=Mali|date=2014-01-25| publisher= FOTW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1-29}}</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8841|title=在惡搞國旗嗎?不~火柴人真的存在過~|date=2015-04-29| publisher=ETtoday新聞雲|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29}}</ref><ref>{{cite web| url=https://flagpedia.net/mali|title=Flag of Mali| publisher= flagpedia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1-29}}</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300">
File:法屬蘇丹旗幟.png|210px|1958~1959年法屬蘇丹<br> [https://www.flagmakers.co.uk/flag-history/mali/ 來源網 站flagmakers]File:馬利聯邦國旗.jpg|210px|1959-~1960年馬利聯邦<br>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8841 來源網 站ettoday]File:馬利國旗.png|210px|1960年~迄今 馬利國旗<br> [https://flagpedia.net/mali 來源網 站flagpedia]
</gallery>
 
== 地理環境 ==
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境內約65%的土地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形。
 
北部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中部則屬於半沙漠地形,地勢平坦,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南部是有著稀疏草原的丘陵地形,為熱帶草原氣候。
 
6~10月為雨季,11~5月為旱季。旱季最高溫可達50℃。終年高溫的[[卡伊]]有著「非洲壓力鍋」之稱(pressure cooker of Africa)。
 
流經馬利境內的[[尼日河]]和[[塞內加爾河]]是兩條最大河流。尼日河被視為馬利的命脈,它提供食物、飲水、灌溉和運輸。
 
礦藏有[[金]]、[[磷酸鹽]]、[[高嶺土]]、[[岩鹽]]、[[鈾]]、[[鋁土礦]]、[[鐵礦石]]、[[錳]]。[[水力發電]]資源豐富。<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 {{Cite book | author =James Marr| title = City of Myths, River of Dreams: Overland from the Barbary Coast to the Gulf of Guinea | publisher = Troubador Publishing Ltd | date = 2013-08-01 | pages =117 | accessdate = 2019-12-03 | url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tiDPBQAAQBAJ&pg=PA117&lpg=PA117&dq=#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africa/ml-geography.htm |title=Mali-Geography| publisher= globalsecurity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worldatlas.com/webimage/countrys/africa/mali/mlland.htm |title=Mali Geography| publisher=worldatlas|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
 
== 經濟 ==
=== 經濟概述 ===
[[File:Terrorism Mali travel advice.jpg| thumb|220px|右|馬利旅遊警示圖<br> [https://travelersafrica.wordpress.com/2017/02/14/travel-advice-uk-gov-western-africa/ 來源網站/travelersafrica]]]
馬利是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棉花產地。
 
經濟以礦業、農牧漁業為主體,80%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黃金和棉花的出口,這使得財政狀況易受到國際價格及收成狀況而有所影響。
 
土地約65%是沙漠或半沙漠之影響,主要經濟活動限於尼日河流域,多數人民從事農、牧、漁業。
 
主要種植棉花、小米、玉米、稻穀、花生等經濟作物,但糧食無法自給,政府採取對穀物生產提供補貼,以降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及價格波動所帶來的衝擊。
 
畜產品以牛、羊為主,是第三大出口產品。
 
工業基礎薄弱,以農產品加工為主。
 
旅游資源豐富,除了首都巴馬科、水城[[莫普提]]外,[[傑內古城]]、[[廷巴克圖]]、[[阿斯基亞陵]]、[[邦迪亞賈加拉陡崖]]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最佳旅遊季節為11~1月。
受到伊斯蘭激進份子武裝攻擊之影響,多國發出旅遊警示,目前不建議前往該地區旅遊。
 
目前馬利政府著重於發展農業、加強基礎建設、開發石油探開及開發礦產,並逐漸恢復至2012年政變前的水平。<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news| url=https://www.gov.uk/foreign-travel-advice/mali/terrorism |title=Terrorism - Mali travel advice| publisher=GOV.UK|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3}}</ref>
 
=== 過去一擲千金 現在窮的剩黃金 ===
馬利帝國的[[曼薩穆薩一世]](又稱曼薩‧穆薩Mansa Musa)被認為是史上首富,他的財富是難以估量。
 
據信於1324~1325年間,他率領6萬人的車隊前往[[麥加]]朝聖,車隊如同沙漠中移動的城市,看不到盡頭。途中他大肆揮霍並慷慨分發了許多財寶,最著名的當屬,他的朝聖隊伍抵達[[埃及]]的3個月內,揮霍了大量的黃金,直接導致黃金持續貶值,使的埃及的經濟遭受嚴重的打擊,多年後才恢復。
 
現今馬利政府開放人人皆可淘金,但國民卻仍處於貧窮的狀態。
這肇因於多數人民是被金礦主所雇用,經過層層剝削後所得僅能溫飽。
 
目前政府透過發展鐵礦石開採,使外匯收入自黃金中分散出來。<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finance/yyk4x6j.html|title=這個國家窮的只剩黃金,人人淘金年賺6億,卻吃不起糧食 |date=2017-08-21| publisher=每日頭條|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3}}</ref><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mlj3mgg.html|title=窮得只剩下黃金了?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人就來自這個國家 |date=2019-08-24| publisher=每日頭條|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4}}</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7525522|title=史上首富:盛世王朝的繁荣和衰败 |date=2019-03-14| publisher=BBC News 中文|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4}}</ref>
 
== 社會 ==
=== 社會概況 ===
馬里人口約1933萬,絕大多數人口居住於南部。
 
主要民族為[[班巴拉人]](Bambara, 33%)、[[富拉尼人]](Fulani/Peuhl 13.3%)、[[索寧克人]](Sarakole/Soninke/Marka 9.8%)、[[塞努福人]](Senufo/Manianka 9.6%)、[[馬寧卡人]](Malinke 8.8%)、[[多貢人]](Dogon 8.7%)[[桑海人]](Sonrai 5.9%)、[[圖瓦雷克人]](Tuareg)等。
 
多數人民信仰伊斯蘭教,另有原始部落宗教(泛靈論)、[[基督教]]。
 
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語言為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另有各民族之語言。
 
馬里人認為[[驢]]是生產得力助手並視為家庭成員。<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http://cs.mfa.gov.cn/zggmcg/ljmdd/fz_648564/ml_650675/|title=马里| publisher=中国领事服务网|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2}}</ref>
 
=== 政變後的恐怖陰影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ELTdiwHA|alignment= right|dimensions= 20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 疑種族仇殺 西非馬利再傳屠村近百人死}}
政變後的混亂導致馬利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武裝衝突造成超過20萬以上難民逃往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和尼日等國。法國與部分非洲國家,應過渡政府要求出兵協助平叛、打擊恐怖組織,基本上政府軍控制北方地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MINUSMA)前往馬利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
 
而恐怖組織仍以游擊戰方式盤據中、北部地區,突襲政府軍及維和部隊,已造成數百名士兵死亡;煽動多貢人與富拉尼人衝突,並傳出多起屠村事件。迄今危機仍未解除。<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news| url=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47694445|title=Mali attack: Behind the Dogon-Fulani violence in Mopti|date=2019-03-25| publisher= BBC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2}}</ref><ref>{{cite news| url=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50558972 |title=Why France is focused on fighting jihadists in Mali |date=2019-11-27| publisher= BBC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2}}</ref><ref>{{cite news| ur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324/1406596.htm|title=馬利驚傳「獵人屠村」!包圍村莊進屋攻擊 至少100多人死亡|date=2019-03-24| publisher=ETtoday新聞雲|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2-02}}</ref>
== 政治與外交 ==
=== 政體 ===
馬利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採用[[雙首長制]](Semi-presidentialism) 。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擁有任命總理並組閣的權力。
採行一院制,最高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權,採行多黨制;議員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
=== 政情概述 ===
[[File:馬利阿扎瓦德地區.jpg| thumb|220px|右|圖瓦雷克叛軍宣稱阿扎瓦德地區(虛線以北)將從馬利獨立<br> [https://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2/04/10/all-hail-azawad/ 來源網站opinionator]]]
[[莫迪博·凱塔]](Modibo Keïta)為首任總統。1968年[[穆薩·特拉奧雷]](Moussa Traoré)發動政變上台。1991年[[阿馬杜·圖馬尼·杜爾]](Amadou Toumani Touré)發動軍事政變並遵守承諾,還政於民選政府。1992年由非洲團結正義黨[[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Alpha Oumar Konaré)當選總統,成立第三共和國,並於1997年連任。2002年由前軍政府領導人[[阿馬杜·圖馬尼·杜爾|杜爾]]當選總統,2007年連任,其施政方針為加強北方發展及減少國內貧窮,執政期間政局整體穩定。
2012年3月22日馬利部分軍人以1月北方[[ 阿扎瓦德]]地區的 圖瓦雷克人]](Tuareg)[[分離主義]]者發動武裝發動叛亂,而政府無法有效應對為由,發動政變推翻杜雷政權;政權由「全國民主暨國家重整委員會」(CNRDR, Comité national pour le redressement de la démocratie et la restauration de l'Etat)接管。4月在「[[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領導下進行密集的調解工作,最終簽署協議,將政權移交馬利國民議會,由議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Dioncounda Traoré)領導過渡政府盡速舉行民主大選,並處理北部危機。
在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協調下,臨時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3年6月簽署和平協議,並舉行總統大選,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ïta)當選,馬利內部危機稍緩;2014年 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在阿爾及爾啟動和談,在國際調解下,於2015年6月正式簽署了和平協議。[[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凱塔]]於2018年再度連任。<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
=== 外交 ===
現為[[聯合國]](UN)、[[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非洲聯盟]](AU)、 [[ 西非 國家 經濟共同體]](ECOWAS)之成員。 目前外交策略以區域發展、爭取援助、拓展[[南非]]及[[歐洲聯盟|歐盟]]的關係。 與布吉納法索有邊界爭議,經[[國際法庭]]仲裁後,目前兩國關係修復,雙方高層往來頻繁。<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 https://www.icj-cij.org/en/case/69 |title=Frontier Dispute (Burkina Faso/Republic of Mali)| publisher=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2}}</ref> == 世界遺產 ==馬利境內有4個[[世界遺產]]。 分別為1個為[[複合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邦迪亞賈加拉陡崖]](多貢族地區)Cliff of Bandiagara(Land of the Dogons);3個被列入瀕危的[[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傑內古城]](Old Towns of Djenné)、[[廷巴克圖]](Timbuktu)、[[阿斯基亞陵]](Tomb of Askia)。<ref>{{cite web| url=http://whc.unesco.org/en/list/ |title=World Heritage Lis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2 }}</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500">File: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jpg | thumb | 350px |右|邦迪亞賈加拉陡崖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6643 來源網站UNESCO] File:傑內古城.jpg | thumb | 350px |右|傑內古城 <br> [https://twh.boch.gov.tw/world/intro.aspx?id=589 來源網站UNESCO] File:Timbuktu (Mali).jpg | thumb | 350px |右|廷巴克圖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07957 來源網站UNESCO] File:Tomb of Askia (Mali).jpg | thumb | 350px |右|阿斯基亞陵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33121 來源網站UNESCO] </gallery>
目前有8項入選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f>{{cite web| url=https://ich.unesco.org/en/state/mali-ML |title= 社會 Mali and the 2003 Convention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2-02}}</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dex.aspx |title=無形文化遺產 | 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language =ZH |accessdate=2019-12-02}}</ref>{||-| 政變後 馬爾卡拉 混亂導致馬 面具及木偶的呈現 || (Coming forth of the masks and puppets in Markala)|-| 阿爾及 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 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 馬利 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與尼日圖阿雷格社區的Imzad習俗與知識 || (MINUSMAPractices and knowledge linked to the Imzad of the Tuareg communities of Algeria, Mali and Niger) 前往 |-| 馬利 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 和布吉納法索色努佛社群的巴拉風文化 ||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xpressions linked to the balafon of the Senufo communities of Mali, Burkina Faso and Côte d’Ivoire)|-| 柯勒度告秘密社 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但恐怖組織仍以游擊戰方 :馬利的智慧儀 盤據北部地區,突襲政府軍及維和部隊,並傳出多起屠 || (Secret society of the Kôrêdugaw, the rite of wisdom in Mali)|-| 坎加巴 事件 的聖屋 迄今危機仍未解除。<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七年一次的卡瑪布隆屋頂重修典禮 || (Septennial re-roofing ceremony of the Kamablon, sacred house of Kangaba)|-| 在古魯坎富加宣讀的「曼登憲章」 || (Manden Charter, proclaimed in Kurukan Fuga)|-| 桑科蒙:桑科湖集體捕魚儀式 || (Sanké mon, collective fishing rite of the Sanké)|-| 雅阿拉與迪卡文化場域 || (Cultural space of the Yaaral and Degal)|}
== 地理環境 視頻 ===== 位于 非洲 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 的馬 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曾是黃金之國 干旱炎热。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 分为2个季节:6~10月为雨季,11~次年5月为旱季。旱季最高气温达50℃,雨季最低气温为14℃前絕對是土豪文明! ==={{#iDisplay:i0802bfctmb|480|400|qq}} <br>
== 經濟 ==
系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系非洲主要产棉国和产金国。近年马里政府重点发展农业,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勘探和矿产开发。为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兴建水泥、汽车组装、食品加工、制糖等一批新兴企业,还大力推动矿产、油气资源开发。目前马国民经济逐步恢复,但尚未达到危机前水平。2016年,马里竞争力指数在全球13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5名,营商便利指数在全球186个经济体排名第141名。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60 763 非洲史地總論撒哈拉]]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