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麝
原圖鏈接


马麝[1](学名:Moschus chrysogaster),是麝科、麝属的动物。马麝是麝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雌、雄均无角,头形、耳狭长,雄体具月牙状上犬齿,雌体腹部无麝香。背部沙黄褐色或灰褐色,背毛粗而脆,腹、腋下毛细长耳柔韧。

马麝晨昏活动,白天休息,生性多疑,行动灵活,迅速敏捷,反刍,性情孤独,营独居生活方式,每年12月中、下旬进入交配期,每胎1-3只,栖息在海拔2500-5000m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里,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


簡介

馬麝[2]是體型最大的一種麝。體長80~9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10~15千克。鼻端無毛,黑色。全身呈沙黃淡褐色。成體背面具隱約斑點,頸吻不顯,與背顏色一致。雌、雄均无角。后腿比前腿长约1/3,故臀高大于肩高。脚具4趾,侧趾很发达,在硬地上走时触地。头形狭长,吻尖,无眶下腺和跗腺,耳狭长。雄体具发达的月牙状上犬齿,向下伸出唇外;腹部具特殊的麝香腺囊;尾短而粗,裸露,其上腺体发达,仅尖端有束毛。雌体腹部无麝香,有一对乳头;上犬齿小,未露出唇外;尾纤细;无腺体。

马麝背部沙黄褐色或灰褐色,后部棕褐色较强。颜面灰棕色,鼻端无毛,黑色,耳尖稍暗,耳背即周缘黄棕色。颈被有较宽的暗褐色斑块,其上有4-6个排成两行的棕色斑。背毛粗而脆,呈波浪式弯曲,基部浅灰色,向上渐转淡褐,仅尖端外有橘黄色环,尖端褐色。腹、腋下毛细长耳柔韧。


栖息环境

马麝栖息在海拔2500-5000m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里,灌丛下草本植物层以珠芽蓼苔草为优势。

生活习性

马麝的生活有规律性,晨昏活动,白天休息。反刍,性情孤独,雌雄分离,营独居生活方式。夏季早、晚在阳坡吃草,休息在阴坡灌丛里。雄麝喜欢攀登山势险峻之处,行动灵活,迅速敏捷。

马麝生性多疑,行动时总是东张西望地警惕着四周,恐惧感比林麝更严重,在不受惊扰情况下,它的活动很有规律,蹭尾巴的桩子,活动的道路都是固定的,甚至连粪便堆也是固定的。受惊之后,便离开自己的巢域,过了几天,它又会回来。因而人们说它是“舍命不舍山”。由于马麝几乎没有任何用以自卫的武器,高原上的许多动物,如狼、猞猁、狐狸和猛禽中的金雕、草原雕,都是它的天敌,连香鼠也不放过它,常常残酷地将仔麝活活咬死。

马麝食物以各种草类及嫩枝、树叶为主,亦食苔藓和野果,偶尔也食一些菌类,特别是在枯草季,每天傍晚要到溪边或有淡水的地方饮水。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西部地区。


繁殖方式

马麝每年12月中、下旬进入交配期,次年6月底开始产崽,每胎2只,偶尔1或3只,幼兽3岁性成熟。寿命12-15年。新生崽具成行的斑纹,第一次换毛时消失。交配期,雄兽麝腺分泌比平日为多,香味更浓,此时雄兽昼夜发情,追逐雌兽,争雌激烈。


參考文獻

  1. 马麝. 百度百科. 
  2. 马麝.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