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骆子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骆子珊
别名 网川嘉村,号立鹰,叉号铁花
别署网海书窝主人定静山主人
出生年  1901
死亡年  1969
参与社团 “瀛社”、“高山文社”、“松社”
出版作品 《濒江鹰吟集》

骆子珊(1901'"'-'1969)[1],台北万华人。字网川嘉村,号立鹰,叉号铁花。别署网海书窝主人定静山主人昭和十九年(1944 )曾改日本名为褔岛嘉男

生平

骆子珊为陈廷植颜筠山高足,性恬默,笃厚老成,精古文词,喜交游,耽吟咏'尤嗜击铃催诗,有会必赴。为“瀛社”、“高山文社”、“松社”成员。奉职台湾仓库株式会社,为松山出张所主任。常与文人词客游'叉好集趣味品,与同志组织“东瀛雪鸿会J'每月定期开例会各展所藏。擅书法,所书极联题识,散见于龙山寺与学海书院。[2]诗作散见于《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教育》、《昭和新报》、《诗报》、《风月报》、《崇圣道德报》、《兴南新闻》等日治时期报刊杂志,及战后《台湾诗坛》、《诗文之友》、《中华诗苑》、《棍南诗苑》等期刊。

著作

骆子珊《濒江庵吟集》原抄本封面 原图来源
骆子珊《濒江庵吟集》原抄本首页 原图来源

骆氏《濒江鹰吟集》为毛笔抄写手稿本,收录大正15年(1926)至昭和6年(1931),亦即作者26月31岁,共计6年间之诗作,原件为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所珍藏 。本集是骆氏初涉韵学之作,组略统计,诗作总数(含诗钟)463首,内含其师颜窈山夫子之作品10首、诗友日人鬼冢富螺l首、叶蕴蓝l首、李遂初l首、杜冠丈3首、黄文虎l首、林菊塘l首、洪玉明l首、陈庭瑞2首、黄远山l首、吴怀淇l首、庄樱痴4[3]首、黄景岳l首。骆氏此批诗作,充分反映风华正茂青年之自我光辉形象。至于集中作者自行改订处,足以烛见锺炼之痕迹,可供今之学习传统诗者作为借镜。叉作者当时参与乡土文献高山文社及瀛社活动之记录,由于创作时间及词坛雅会之缘由,明确而详细,成为当时诗坛史料之征实,颇其文献价值。[4]

七言律诗

试新茶
品茗多从活火煎[5],春芽[6] 酒后论 前[7]
味清适口[8] 分优劣,气馥沾唇细究研[9]
休羡卢仝倾七椀[10],须看陵羽著三篇[11]
头番我已尝来惯[12],鲲岛乌龙胜水仙[13]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选自《诗报》第275 号(1942 年7 月)。此诗乃诗社击钵吟的课题诗,所以这首诗的写作稍微脱离当时台湾实际品茶的经验,全诗用了许多典故,声调叶合平仄,用词也修饰而较显典雅。台湾茶是台湾清代以迄现代的重要经济作物,产量、品质均佳,除了大量外销境外,也是台湾人日常生活的饮品。现有的台湾茶种及烘茶、制茶技术,均是二百多年前清代自福建移植,但在台湾却发扬光大。诗中末句提及的乌龙茶,乃清代咸丰年间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台湾自清代以降,饮茶方式大多使用“功夫茶”沏、泡方法,但是此诗首句却援用唐宋时期以烹、煮为主“煎茶”法,可见此诗,好古而不切实际。使用卢仝茶诗、陆羽茶经典故,虽显雅致工整,但是从此诗无法看出当时台湾人饮茶的实际情况。好古不求真,堆砌典故辞藻,也是击钵课题诗最受人诟病之处。不过此诗在当时得到左、右词宗极高的评价,大致是从诗艺技巧著眼。此诗格律平仄完全不失格,对仗也工整,章法井然,堪称重视形式技巧的课题诗典范,颔联对饮茶时的口感经验,也描摹地十分贴切。

【延伸阅读】
1. 李逢时〈食蟹〉,《风月报》第79 期(1939 年2 月1 日)。
2. 傅锡祺〈擘蟹〉,《鹤亭诗集》。
3. 郭柏荫〈蟹簖〉,《诗报》第208 号(1939 年9 月1 日)。

七言律诗

谒台北圣庙
邹鲁[14]渊源接海滨,宏开释奠[15]庙重新。宫墙[16]卜地[17]圆山麓,桧柏参天淡水津[18]

德仰大成惟至圣,道高未有自生民。龙峒[19]久被弦歌[20]化,师表万年向往频。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载于《诗报》第35期(1932年5月15日)。圣庙即今所谓孔庙,又称文庙,祭祀孔子及孔门圣哲贤人。台北城内的孔庙原址位于今台北市城中区市立台北教育大学校园内,始建于光绪5年(1879),到清领结束之前陆续有所增建,但在乙未之际毁于兵燹,尔后于当地兴建国语学校。大正14年(1925)由台北仕绅捐地募款,在今台北市大同区大龙街现址重建孔庙,至昭和14年(1939)完工,总面积五千馀坪,现主管单位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作者当时前来拜谒时,大成殿、崇圣门、仪门、东西庑等主要建物已经先行落成,诗中主要表现对于孔子与儒教的无限崇仰之意。

【延伸阅读】
1. 吴百川〈祝文庙落成〉,《风月报》第100期(1940年1月1日)。

2. 颜笏山 〈谒台北文庙感赋〉,林钦赐编《瀛洲诗集》。

3. 山口透〈大龙峒文庙祭恭赋〉,《瀛洲诗集》。

注释

  1. 编者按:生年据骆子珊(庚午端月三十初度偶作〉一诗推估,庚午为1930年,故其应为1901年出生。
  2. 参考:(1)林正三著〈松山地区之古老诗社一松社},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2)林正三、许惠玟编《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
  3. 原作“新J'后改为“频”。
  4. 林正三,台湾瀛社诗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褔助,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退休,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王雅仪,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全台诗〉搜集、整理、编辑出版计卖”助理。
  5. 品茗多从活火煎:品茗:品茶也。活火,指有焰的炭火,主要取其炽热火力能使水沸滚,与无焰炭火的温火、文火、慢火不同。宋人饮茶,以煎茶为主,先碾碎茶饼成茶末,再以茶末倒入滚烫的热水中烹煮,此为“煎茶”。如苏轼〈汲江煎茶〉诗中便有“活水还须活火煎”,〈试院煎茶〉亦有诗句描写煎茶时的过程、状况:“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但是日治时期的台湾人,以泡茶为主,不碾碎茶叶,也不煎茶,由此可知此诗乃摹古的写法,并不写实。
  6. 春芽:能制作茶的只有茶树春季发出的嫩芽,茶品质最好的在每年4 月上旬的清明以前采摘,所以春芽用来代称好茶。
  7. 酒后论霳前:酒后乘兴于窗前品评茶叶优劣,并品尝好茶。
  8. 适口:食物合于口味,亦指美味。
  9. 气馥沾唇细究研:馥,香气浓郁。细,仔细。究研,即研究。此句写品茗前先闻茶香,再沾唇辨别茶味,并不唐突地一口饮入。
  10. 休羡卢仝倾七椀:唐代诗人卢仝,有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描写自己喝茶的经验,其中有“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而此句则反用卢仝诗句,认为卢仝喝七碗虽然两腋生风,似乎快要羽化登仙,但毕竟喝了七碗已是豪饮,并非品茗,因此“休羡卢仝”,因为他饮茶过量的行为不足取。
  11. 须看陵羽著三篇:陵羽,疑为“陆羽”之误。陆羽著《茶经》三篇,谈论茶之原、茶之法、茶之具,对饮茶文化贡献极大,后被祀为茶神。
  12. 头番我已尝来惯:头番,指第一泡茶。第一泡茶最有茶味及茶香,也最能保持茶汤原本的色、香、味。尝,同尝,品味的意思。尝来惯,指经常品味。
  13. 鲲岛乌龙胜水仙:鲲岛,因台湾岛形似鱼,故自古便以“鲲岛”作为台湾岛的代称。水仙,指福建武夷山所产的水仙茶。一千多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清咸丰年间(1857 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进并改良之,形成风味独特的“闽南水仙”。
  14. 邹鲁:邹国与鲁国分别是孟子与孔子的故乡,故以邹鲁代指孔孟。
  15. 释奠:以酒食祭拜孔子之仪式。
  16. 宫墙:指孔庙必备的建物“万仞宫墙”。
  17. 卜地:选择地点。
  18. 淡水津:指淡水河畔的港口大稻埕。
  19. 龙峒:大龙峒,位于今台北市大同区内。
  20. 弦歌:古代用琴瑟伴奏以咏诗,后用以指称礼乐教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