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仙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仙琕
 东晋末年将领

字 号 :字灵馥

别 称 :马仙婢、马灵馥

官 职 :信威将军、豫州刺史、南汝阴太守

追 赠 :左卫将军

谥 号 :刚

出 生 地 :扶风郡郿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516年

主要成就 :屡战北魏,朐山之战大败卢昶

马仙琕(?-516年),初名马仙婢,字灵馥。扶风郡郿县人。南北朝时南梁著名将领。

  • 马仙琕初于南齐安陆王、西昌侯府中为将,参与平定萧遥光崔慧景叛乱,抵御北魏军南侵,累官龙骧将军兼南汝阴、谯二郡太守。
  • 西台军起义后,奉东昏侯诏,坚守豫州不降,以义烈闻名。
  • 建康失陷后,方才束身投降,获梁武帝信用。
  • 在天监三年(504年)至天监七年(508年)间,马仙琕屡次与北魏交战,虽败多胜少,但以勇武倔强著称。
  • 天监十年(511年),于朐山之战中大败魏军,克复朐山,取得自钟离之战以来南朝对北朝的又一大捷[1]
  • 晚年官至信威将军、豫州刺史,封浛洭县侯。
  • 天监十五年(516年),马仙琕在豫州去世。获赠左卫将军,谥号“刚”。

人物生平

累功升迁

  • 马仙琕为扶风郡郿县人,他的父亲马伯鸾,在刘宋时官拜冠军将军司马。马仙琕年轻时果敢而闻名,父亲去世时,他“毁瘠过礼”,背着土为父亲建坟,亲手在墓前种植松柏。
  • 马仙琕起家任郢州主簿,后来升迁为武骑常侍。又跟随南齐安陆王萧缅麾下,为小将。永明九年(491年),萧缅在雍州刺史任上逝世,马仙琕转而随从西昌侯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
  •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至永元二年(500年)间,始安王萧遥光及平西将军崔慧景相继发动叛乱,马仙琕在平叛过程中屡立战功,因功升迁至前将军。后出任龙骧将军兼南汝阴、谯二郡太守。
  • 永元二年(500年),徐州刺史裴叔业据寿阳投降北魏,北魏车骑将军王肃犯边,马仙琕奋勇力战,屡次以少胜多,魏军对他颇为畏惧。[2]

节而后降

永元二年(500年)底,行荆州府事萧颖胄、雍州刺史萧衍等奉南康王萧宝融(后称帝,即齐和帝)起兵,反对东昏侯的统治,建立西朝。西台军(指南康王萧宝融麾下的萧颖胄、萧衍等西军)兵锋直指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各州郡颇有响应者。次年九月,东昏侯部署诸将,以马仙琕为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为招抚马仙琕,收取豫州,萧衍派他的旧交姚仲宾劝其投降。姚仲宾到来后,马仙琕先摆下酒宴招待,之后将他在军门前斩首,以向众人宣示决不投附西军的决心。萧衍又派马仙琕的族叔马怀远去游说他,马仙琕对以“大义灭亲”之由,又要斩马怀远,军中都替马怀远求情,才使其得以幸免。西军抵达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的新林时,马仙琕仍在长江西边每日抄截西军漕运的粮米。 中兴元年(501年)十二月,建康城陷落。他命令城内之兵全部出降,只留下壮士几十人,闭门而独守。对峙到天黑时,马仙琕才投下手中之弓,说道:“各位只管来抓捕我,我义不投降。”随后,他被关在囚车中,押送到建康石头城。萧衍释放了马仙琕,让他等吴郡太守袁昂到后,一同入内不久后,马仙琕的母亲去世,萧衍知道马仙琕家中清贫,便送给他许多助丧的财物。马仙琕大哭,对他的弟弟马仲艾说:“承蒙陛下赦免的大恩,没有可以报答的。现在又承受陛下特殊的恩惠,应当与你全身心地报效陛下。”[3]

决战义阳

  • 天监三年(504年),北魏听闻坚守义阳的司州刺史蔡道恭病逝,于是急攻义阳。奉命赴援的大将曹景宗等驻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整日耀武游猎,却不进军。萧衍为救义阳,又派马仙琕出兵。马仙琕领兵转战,直抵义阳附近,兵锋颇锐。北魏中山王元英伏兵示弱,引诱马仙琕进入埋伏圈,致使梁军大败而退。此战中,马仙琕的一个儿子战死。稍作休整后,他又率一万余人进击元英所部,再次失败,将军陈秀之战死。马仙琕心知义阳情势危急,于是集结精锐,与魏军展开决战,一日中间三次大战,都大败而还。元人胡三省感叹,若是马仙琕力战时,曹景宗以大军支援,则“魏必败退,义阳全矣”。
  • 同年八月,义阳守将蔡灵恩力竭投降,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守将闻讯,亦弃城而逃,其地尽归于北魏。[4]

北伐勇进

  •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命临川王萧宏为帅,统军大举北伐。马仙琕每逢作战,在三军之中表现最为英勇,凡是他首当其冲时,没有不被摧破的。然其具体战绩,史册则未有详细记载。
  • 天监五年(506年)下半年,梁军前锋已攻克梁城,诸将都想乘胜深入敌境。但萧宏怯懦愚劣,尤其是在得知北魏援军已至,即将与元英合攻南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大将吕僧珍认为应知难而退,萧宏赞同,马仙琕与诸将主张继续进兵,并说:“大王您怎么能说出这样的亡国之言呢?天子将大军交付给大王您,应该向前一尺死,而不可退后一寸生!”同年九月,洛口“暴风雨,军中惊”,萧宏趁势抛下众军逃跑,致使梁军损失惨重。[5]

安谧州郡

  • 梁军撤回后,马仙琕被授为辅国将军,兼领宋安、安蛮二郡太守,后又改任南义阳郡太守。马仙琕多次攻破山蛮,使郡境清静安宁。因功获封浛洭县伯,食邑四百户。
  • 经多次升迁,马仙琕累官至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仍带辅国将军号。不久后,晋号贞威将军。[6]

悬瓠失措

  • 天监七年(508年)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推举乡人胡逊为刺史,向马仙琕求援。马仙琕以典签求安成王萧秀允准赴援(萧秀以荆州刺史都督司州在内的各州),萧秀破例同意。萧衍闻讯后,亦下诏命马仙琕赴援,又派直阁将军武会超、云骑将军马广率兵作为其后援。
  • 马仙琕进顿楚王城,派副将齐苟儿以两千兵力协助守卫悬瓠,又派马广进驻长薄、军主胡文超进驻松岘。北魏以尚书邢峦、中山王元英率大军数万攻悬瓠。十二月,齐苟儿开城降魏,白早生等被斩杀。元英转而进攻义阳,收复楚王城,杀宁朔将军张道凝。进而攻克长薄、武阳关,连擒马广及梁军将士七千余人,奉命救援武阳关的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二人也被擒获。广岘、平靖关亦陷落,马仙琕弃城逃走,义阳三关重新陷没。元英穷追马仙琕,企图一雪钟离之战大败的耻辱,但听闻南郡太守韦睿筑城于安陆,这才撤退。
  • 回朝后,马仙琕因罪被改授为云骑将军,后出任仁威将军、豫章王萧综的司马。天监十年(511年),因府主萧综转号为云麾将军,所以又改为云麾将军司马,加号振远将军。[7]

朐山大捷

  • 天监十年(511年)三月,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民众王万寿杀死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砜,献朐山降于北魏。北魏徐州刺史卢昶遣郯城戍副张天惠、琅邪戍主傅文骥相继赶赴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张稷企图阻拦,但失败。四月,萧衍授马仙琕假节,命其督诸军救援。同时,北魏方面又派安南将军萧宝寅、平东将军赵遐领兵增援。马仙琕一面围攻朐山,一面与赵遐以及之后率大军前来的卢昶交战,互有胜败。
  • 当时,张稷亲自出屯六里,以督责梁军粮运;萧衍亦数度发兵援助,以支持马仙琕对朐山的攻势。双方在朐山城外相持至十二月,城内的傅文骥粮尽力竭,献城投降。卢昶闻讯,弃节传而逃,北魏“众军大崩”,相继溃逃,马仙琕乘势追击,大获全胜。时值寒冬,自朐山至郯城,沿途二百里间都是被冻死的魏军的尸体,得以幸免仅有十分之一、二,梁军缴获物资不计其数。《魏书·卢昶传》称“自国家经略江左,唯有中山王英败于钟离,昶于朐山失利,最为甚焉”。马仙琕凯旋后,升迁为太子右卫率,因功进封浛洭县侯,增加食邑至六百户。[8]

薨逝豫部

  • 天监十一年(512年),萧衍改授马仙琕为持节、信威将军、豫州刺史,兼领南汝阴郡太守,并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
  • 天监十五年(516年),马仙琕在豫州去世。萧衍下诏他为追赠左卫将军,谥号“刚”。[9]

人物成就

马仙琕一生仕于南齐、南梁二朝,屡次与北魏交战,战功卓著:

  • 南齐时期:
  1.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至永元二年(500年)间,马仙琕先后参与平定始安王萧遥光及平西将军崔慧景的叛乱,并以别部抵御魏军南侵,屡次以少胜多。
  2. 永元二年(500年)至中兴元年(501年)间,马仙琕为东昏侯政权坚守豫州,抄截西军漕运,拒绝投降,有义烈之名。
  • 南梁时期:
  1. 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马仙琕奉命驰援司州,转战而前,兵锋甚锐。在义阳城外与北魏中山王元英等数次交战,皆大败撤回,而大将曹景宗玩寇不进,致使义阳及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尽陷于北魏。
  2. 次年,马仙琕随临川王萧宏北伐,屡战有功,在萧宏企图退缩时力主进军。
  3. 任南义阳太守时,多次攻破山蛮,安定郡境。
  4. 天监七年(508年),马仙琕赴援悬瓠,派兵进驻义阳三关,为元英逐个击破,狼狈撤回。
  5. 天监十年(511年),马仙琕督军进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与魏军对峙数月,最终迫使朐山城粮尽而降,城外魏军一举溃败,损失惨重,“朐山至于郯城二百里间僵尸相属”,取得自钟离之战以来南朝对北朝的又一大捷。

人物轶事

  • 进不求名:马仙琕骁勇善战,但每到诸将争论功勋大小时,却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有人向他询问原因,马仙琕答道:“大丈夫为时势所知遇,应该‘进不求名,退不逃罪’,这是我平生的夙愿。有什么功劳好说的呢!”[10]
  • 以玉代女:马仙琕幼时名“仙婢”,等到他长大,认为“婢”字不雅,于是便用“王”字旁代替“女”字旁,改名“仙琕”(琕古同“鞞”,意为刀剑鞘)。 [11]

人物评价

  • 马仙琕为将能与士卒同甘苦,又每战争先,所以所向克捷。自他为将到在州郡任职,都能与士兵同辛劳、共安逸。马仙琕身上穿的不过是粗布衣衫,居住的地方没有蚊帐被子遮挡,行军吃喝与最下层的厮役一样。 [12]
  • 马仙琕在边境时,常常只身一人潜入敌军间,侦察得知军营的围墙、村落的险要所在,因而作战多能取胜,士兵也心甘情愿为他所任用,萧衍平素也喜爱并倚仗他。[13]

史料记载

  • 《梁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14]
  •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 [15]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四·齐纪十》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纪一》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

参考资料

  1. 《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国学导航.2016-03-27
  2. 《梁书·马仙琕传》: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3. 《梁书·马仙琕传》:……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4.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纪一》:(天监三年)魏人闻蔡道恭卒,攻义阳益急,短兵日接。曹景宗顿凿岘不进,但耀兵游猎而已。上复遣宁朔将军马仙琕救义阳,仙琕转战而前,兵势甚锐。元英结垒于上雅山,分命诸将伏于四山,示之以弱。仙琕乘胜直抵长围,掩英营;英伪北以诱之,至平地,纵兵击之。……仙琕大败,一子战死,仙琕退走。……仙琕复帅万馀人进击英,英又破之,杀将军陈秀之。仙琕知义阳危急,尽锐决战,一日三交皆大败而返。蔡灵恩势穷,八月,乙酉,降于魏。三关戍将闻之,辛酉,亦弃城走。
  5.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天监五年)九月……己丑,夜,洛口暴风雨,军中惊,临川王宏与数骑逃去。将士求宏不得,皆散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及羸老,死者近五万人。
  6. 《梁书·马仙琕传》:授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迁南义阳太守。累破山蛮,郡境清谧。以功封浛洭县伯,邑四百户,仍迁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如故。俄进号贞威将军。
  7. 《梁书·豫章王综传》:五年,(萧综)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十年,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
  8. 《梁书·马仙琕传》: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收其兵粮牛马器械,不可胜数。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六百户。
  9. 《梁书·马仙琕传》: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子岩夫嗣。
  10. 《梁书·马仙琕传》: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11. 《梁书·马仙琕传》: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12. 《梁书·马仙琕传》: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13. 《梁书·马仙琕传》: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14. 《梁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国学网.2016-03-27
  15. 《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国学导航.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