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场镇林卡中心小学

来自 花瓣网 的图片

马场镇林卡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111年历史的学校,从建立起,就没有搬迁过。学校坐落在花安高速右侧,距黔中大道5公里,东与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毗邻,西与贵安综保区(电子园)相接。

学校现占地面积不过5300余平方米,可谓“弹丸小学”。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兴办学堂开始,学校历经波折,1951年重新恢复教学,直至现在不断改扩建,拥有4栋教学楼。

目录

校园咨询

马场镇林卡中心小学 跨越百年的坚守 让孩子“如树成材”

桂花飘香、柏树挺拔、香樟茂盛……在数十棵参天古树的陪伴下,贵安新区最“老”的学校之一——马场镇林卡中心小学静静地伫立着。

这是一所有着111年历史的学校,从建立起,就没有搬迁过。学校坐落在花安高速右侧,距黔中大道5公里,东与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毗邻,西与贵安综保区(电子园)相接。

学校现占地面积不过5300余平方米,可谓“弹丸小学”。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兴办学堂开始,学校历经波折,1951年重新恢复教学,直至现在不断改扩建,拥有4栋教学楼。

无论风雨如何飘摇,学校均是在原址上办学,并以管仲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校训,强调“树木育人”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坚守乡村教育阵地,让学生茁壮成长、“如树成材”。

据林卡中心小学历史资料记录,清乾隆十年(1745年)迁居于此的周氏家族,在现在的校址上兴建祠堂,请来先生开馆坐堂,建立了周氏私塾。这就是林卡中心小学的前身。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当时的周氏族人举人周熑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该私塾基础上正式创建了“林雅学堂”。“林雅学堂”因林雅乡(即现在的林卡村)而得名。

“这算是我们学校正式创建的时间,之前的私塾只对周氏族人开放。”林卡中心小学教务处主任刘兴明介绍,据考证,当时的学校区域不大,只占用了周氏祠堂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学生日渐增多,为了更好地办学,学校不断扩大,周氏祠堂则不断缩小。2015年,周氏祠堂彻底搬迁出校区。

1911年,该校被命名为东三区第一初级小学。1932年,林雅初级小学与平阳小学合并,更名为县立第五初级小学。1941年,学校由当时的平阳与凯掌合名,改名为平凯中心学校(当时的林卡村为小村,人口较少,平阳村和凯掌村为大村)。1942年,学校又更名为平凯乡保国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学校重新恢复教学,张友梅任第一任校长,教师仅有张洪才一人。

1953年陈荣群任校长,平阳小学合并到林卡学校,共有教职工13人。

1954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文教局派何原化到平坝县马场镇林卡村组建新学校,林卡小学正式成立,之后几年,继任校长先后为陈怀一、吴培华、韩友仁。

1963年,谌业武任校长,学校重整校园,保护古树,严格管理制度。

1971年,林卡小学设立初中部,杨冠弈任初中部主要教师,共有学生200余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校历经校长龙云坤、徐家珍、魏绍林、曹福欣、越祖明、王廷富、唐绍权等,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1985年之前,学校一直在周氏祠堂厢房内办学,直到1986年,学校新建了第一栋教学楼,所有班级全部搬到教学楼内。

2002年,由于马场镇集中资源办学,林卡小学初中部合并到当时的马场三中,学校更名为平坝县马场镇林卡中心小学,属片区中心学校。

2013年,贵安新区设立,林卡中心小学随马场镇划入贵安新区。

从2015年9月起,魏绍雄开始任林卡中心小学校长至今,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环境及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学条件不断提升

马场镇林卡村,距贵州省会贵阳48公里、马场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左右。东连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凯坝村,南接马场镇新寨村,西邻马场镇佳林村,北抵马场镇平阳村,是一个面积只有4.4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林卡、金家和烂坝3个自然寨,全部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村寨。

在这样的小乡村办学,无疑会受到交通、人口、环境等各种制约。

“1998年,我到这里任教时,学校已有90年历史了,但发展缓慢。当时,学校只有这栋1986年修建的楼房,学生100多人。后来,经过不断投入,学校将周边可以征拨的土地利用起来,陆续又修建了3栋教学楼。”指着校门右边3层高的旧教学楼,刘兴明回忆道。

据介绍,现在学校拥有4栋教学楼,最新的1栋教学楼去年才建成,内部还在装饰,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

贵安新区设立以来,大力发展教育,该校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顺利达到国家义务教育[1]基本均衡发展的要求。

目前,该校校舍面积220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27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2506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7.12平方米;学校图书10466册,生均图书29.7册;共有计算机[2]41台,达到每100名学生11.65台;共有班班通11套,达到每班1.22套;共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生师比18.53;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2人,平均班额39.11。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学校学生用的科学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器材保管室、音乐室、美术室、医务室、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文印档案室、广播社团办公室逐步完善。

“现在,学校新修了好几栋教学楼,教学设施换了新的,学费书费免了,还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听说老师上课用的都是电子黑板(班班通),娃娃们的学习条件好得很。”林卡村村民杨盛泉说。

近几年,尽管发展开始加速,办学的软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林卡中心小学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乡村办学的重大瓶颈——学生资源不足、学校用地受限。

“学校没办法再扩大了,学校周边能利用的地域都用上了。”刘兴明介绍,近几年,林卡中心小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设备,吸引了周边几个村寨孩子来就读,学生增加到350多人。而在校园内部,除了保护古树建设的花坛等外,学校还把楼道、走廊等地利用起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周边农村人口不集中,学生人数增长有限。学校面积小,操场、运动场所比较拥挤,课外活动只能见缝插针开展。”刘兴明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