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坡镇座落于微山湖西岸,地处苏鲁两省交界,京杭运河从镇域东部穿境而过,北与江苏省沛县毗邻,东接微山湖,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相邻,距离徐州市区35公里,全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省级工业园区,人口5万人。是全国闻名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淮海经济区著名的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

中文名称: 马坡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

下辖地区: 马坡村、前八段村、后八段村等1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徐州市铜山区马坡村

电话区号: 0516

邮政区码: 221144

地理位置: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

面 积: 69平方公里

人 口: 5万人

方 言:徐州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机 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徐州空军机场

火车站:徐州站、徐州东站

车牌代码: 苏C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朱友强 镇长:张群

历史沿革

1958年属郑集公社,1966年建马坡公社,1983年改马坡乡。1996年,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辖马坡、河北、蒋楼、九段、前八段、后八段、河涯、十段、王堂、双楼、丁集、和尚庄、杜沟、瓦矿、张庄、丁阁、大新、姜站18个行政村。2006年行政村合并为12个,分别为马坡村、前八段村、后八段村、九段村、拾段村、丁集村、王堂村、大新村、瓦矿村、和畅庄村、蒋楼村、姜站村。2010年铜山区化后,更名为铜山区马坡镇。

环境交通

镇驻地地理坐标东经117°3′45",北纬34°1′21"。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在33—36米之间。,可耕地面积40000公顷。马坡镇属平原地区,地表土质有三种:自西向东分别为沙土、壤土和淤土。马坡镇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在东部穿境而过。傍靠京杭大运河有前八段、河涯、代海三个运输码头。境内纵向有柳马公路和郑马路;横向有河(涯)—马(坡)—张(庄镇)公路,联接京杭大运河和徐屯铁路、徐沛公路。上述三条镇内公路为水泥和柏油路面。镇村公路为石子路。境内有马坡、前八段两个汽车站,客运线路四条。

自然资源

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坨城矿马坡井年产原煤20万吨。

湖产品丰富:四须鲤鱼、螃蟹、青虾、藕、莲籽、鸡头米、菱角是沿湖地带的特产。

经济发展

2013年,全镇规模以上总投资完成2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1%。财政收入实现753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599元。

玻璃产业

徐州市玻璃科技产业园始建于1984年,是铜山区最早形成的工业园区之一,2010年6月,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园区。园区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以玻璃器皿及关联企业为主导,年产各类玻璃制器皿50亿只,产量约占全国玻璃容器总产量的5%左右,销售收入40亿元,是江苏省最大的玻璃包装制品专业园区。园区被评为“江苏投资环境优秀园区”,已形成产业链完备的产业集群,集聚区内玻璃制品产能占全国玻璃行业8%,园区管委会于2010年成立了苏北第一家省级商会——江苏省玻璃器皿行业商会。在政府的鼓励扶持和商会的带动引导下,镇内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玻璃制造企业继续加大技改力度,以2013年为例,徐州华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实施窑炉技改项目,江苏宏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入8200万元新建58立方米窑炉和新生产线,徐州大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入8000万元新建50平方米窑炉和四条新生产线。园区特色产业-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等相关企业共完成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2%,占到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6%。随着镇玻璃工业园区的进一步拓展,积极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动玻璃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有序引导园区玻璃行业健康发展,完善玻璃制品销售途径,投资2600万元在玻璃园区西侧打造了玻璃科技园销售一条街。销售一条街占地约10余亩,共设展位200多个,展位上展出的玻璃瓶种类繁多,有大型玻璃瓶、工艺玻璃瓶、化妆品玻璃瓶、酒杯等40个系列1500多个种类,而且有的玻璃制品还进行了蒙砂、刻字、烤花等深加工,展出的玻璃制品外形美观,做工精致,价格公道,吸引了大批的客商前来选购,为园区玻璃制品的对外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

电子商务

院外开花院内香,与传统销售相比,玻璃工业园区的电子销售分外火爆,玻璃销售为主的淘宝小店数千家,其他各类电商近20000家。前八段村玻璃销售一条街上有中通、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国通、邦德、宅急速、百世汇通、邮政、安能、中铁快运等30多家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日均订单100多万元。2009年,园区电子商务销售额仅为2000万元,2010年为3500万元,2011年首次超过8000万元。2012年以后,电子商务步入发展快车道,当年的电子商务营业销售额为15000万元,2013年电子商务销售额36000万元。2014年8月下旬,在省农村电子商务现场推进会上,首批18个“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获得授牌,铜山区马坡镇前八段村榜上有名。从简单仿制到自主创新、从野生土长到拥有自主品牌,马坡网商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路。 在抓好传统特色工业的同时,倾力招引一批非传统项目。其中经过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新能源项目—徐州今典科技2014年已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5亿元,现新西兰(徐州)国际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一期工程鱼塘水面20MW(兆瓦)光伏电站正紧锣密鼓的筹建,有望于2015年初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现有鱼塘水面,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式,充分体现基地节能环保示范效应。项目建成后,对镇区工业、农业甚至旅游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带动。

农业概况

马坡镇地处微山湖西岸,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充分利用马坡无公害农产品资源,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生态鱼米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拉动农业整体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优化布局、发挥优势、进一步巩固完善东鱼、中粮、西菜的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发展水产、畜禽、粮食、蔬菜四大优势产业。马坡镇是生产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副产品的“风水宝地”,三牛面粉、水晶大米在淮海经济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三牛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业牵头,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农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创建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完善“东鱼中粮西菜”农业产业布局的同时,努力推动专业化生产。开展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已注册“面掌柜”、“食微鲜”等商标10余个。着重打造精品农业项目。畜禽规模养殖项目有大新村徐州照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养鹅场,有种鹅3万余套。丁集村德发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存栏量160余头。旅游观光农业项目有丁集村徐州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园区,投资300元万元建成的集休闲、观光、旅游、餐饮、垂钓于一体的农家乐已投入经营。通过招商引进的徐州今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现代养殖业、农业开发的综合性公司,总投资6.5亿元。一期在微山湖畔建设1500亩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其中观光旅游、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生态果园示范基地500亩。

旅游开发

马坡镇依微山湖西岸建镇,其发展脉络与悠悠湖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微山湖的水至清至柔至美,马坡的民风至纯至朴至善。不仅如此,广袤柔美的微山湖和深沉酣畅的运河之水为马坡玻璃工业的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方式;湖区优质的水源培育了优质的稻米、小麦,成就了一批马坡“湖”字牌龙头企业,打造了“三牛面粉”、“水晶稻米”等著名农产品品牌;徐州环湖经济圈的美好蓝图,为我镇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生态旅游画卷,统筹湿地开发、打造滨湖新镇,湖水以它特有的魅力将又一次恩泽马坡人民……马坡镇紧靠京杭大运河,拥有湖区湿地20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商机无限。观光荷塘3000余亩、垂钓渔塘1600余亩、优质稻米绿色食品基地20000余亩。每年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数万人。集休闲、垂钓、餐饮、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湖畔湿地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景以水润,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万顷野生荷花连片盛开,蔚为壮观,万顷芦苇荡,莽莽苍苍,广袤壮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运河穿湖而过,纵贯南北,构成特有的“湖中运河”景观。这里“日出斗金”之盛誉。湖内有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鸟类87种。尤以微山湖甲鱼、毛蟹、四鼻孔鲤鱼、乌鳢、麻鸭、苦江草及微山湖松花蛋、荷香妙龄鸭等最负盛名。湖鲜美味颇我多,如桂鱼、四孔鲤鱼、昂刺、甲鱼、湖虾、毛刀、银鱼、野鸭、青虾、螃蟹、野生水禽等,另有杂草丸子、蜜饯荷花、荷叶包肉、银条等特色菜肴,当地土特产有水晶大米、松花蛋、鲜藕、菱角、鸡头米、杂粮、特色鸭蛋等。伴随国家工程徐州北区快速通道在我镇穿境而过、马坡运河大桥的修通、市环湖大道工程启动、京杭大运河拓宽工程等难得发展机遇,发掘我镇近湖滨水的优势,开发、利用、保护我镇湖西湿地,发展湿地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环湖大堤是我镇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十段村至后八段村全长约6公里的顺堤河沿线拥有天然的绿色屏障和微山湖特有的水生态系统。以湖滩湿地生态系统为基础,集饮食天地、高端养生、乡土休憩、运动休闲、历史回顾等多元主题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湖湿地开发项目必将掀开马坡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

生态建设

马坡镇是淮海经济区著名的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国策,严格按照市、区生态镇达标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紧扣综合型生态镇创建目标,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基础和文化底蕴,着力彰显教育重镇特色,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我镇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生态马坡、宜居福地”的新马坡已逐步形成。突出亮点,以点带面,实现生态镇创建新突破。近年来马坡镇姜站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兼顾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环境优美的适居新农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绿色江苏建设模范村”、“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居)、“苏省康居示范村”、“徐州市‘三清三创’先进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十佳小康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宽敞明亮、花果飘香、水清岸绿,村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家庭和眭、邻里团结、社会和谐,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马坡以姜站村为典范,汲取其在环境生态创建中的验,实现马坡镇生态创建工作的跨越发展。生态创建工作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筑镇区特色新格局。2012年同济大学的专家针对我镇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尤其对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镇区商贸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及文化休闲场所等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规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界线,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性指标,初步形成了以环镇南路休闲广场为景区、以沿街绿化为框架、以文化长廊为点缀、以高标准住宅小区为基点的镇区规划新格局。完善基础设施。新修环镇南路,铺设青石板人行道板,安装路灯,新建垃圾池及中转站,整治粉刷镇村街道墙立面,新建村民休闲广场,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拓宽河马路,新建中小学、卫生院楼舍,改善教学环境和医疗条件等。环境整治常抓不懈,镇容镇貌焕然一新,自生态镇创建活动以来,镇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民心工程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全民动员、广泛参与创建的良好工作格局,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和镇区综合改造,马坡镇提出了建设“具有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风情新镇区”的奋斗目标。新修环镇路,镇区的建设与改造以徽派建筑为主题风格,突出水乡文化,建成后将成为集商贸、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建筑集群,逐步转变为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和水乡文化特色的新型小城镇。现街道外立面改造一期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改继续深化“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现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马坡镇将会旧貌换新颜。

社会公益事业

全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初级中学四所,小学1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镇级卫生院医疗设施齐全,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镇驻地有中心水场一座,水质良好。文化、体育工作成绩显著,1990年获省“体育先进乡”、1997年获省“群众文化先进乡”的称号。

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独树一帜。马坡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马坡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为争取民主、自由和幸福的明天,马坡英雄儿女献出了最为宝贵的生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人称坚强的“金刚钻”式的干部王清惠(曾任杨虎城将军宪兵营书记副官);逆境中坚毅不屈的王家骧(曾任徐州工委书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虎将赵瑶烈;舍己救人、奋不顾身与敌人奋战到底的王家珍等共46名烈士。这些才华横溢的风流人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无悔青春。1967年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在战斗故地兴建马坡革命烈士陵园。他们的青春虽然短暂,但先烈们无私无畏、立场坚定、艰苦朴素、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却一代代得以传承。每逢清明,机关、学校以及周边乡镇群众到此缅怀先烈,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崇敬和无比怀念。作为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坡镇常年组织青少年学生及社会团体在这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红色文化在马坡独树一帜且历久弥新。机关文化与时俱进。机关内积极倡导“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创优、团结和谐”的精神,广泛开展机关集中学习、岗位争先创优、学雷锋志愿服务、户外拓展训练、机关讲学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从制度建设、思想文化、人生修养、工作氛围、职业道德等多层面渗透于机关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于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上下联动,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努力为机关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内部氛围。群众文化氛围浓厚。建设和完善镇村体育场所,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平台,太极拳、健身操、腰鼓队等业余健身团队,由小而大、从自发到自觉,健身队伍逐年壮大。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一枝独秀,马坡镇先后走出了赵玉超、欧阳茹玉两个世界级体育赛事冠军。逢重大节日,开展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注重对农民文化团队的扶持,我镇文体站老年学校及新风腰鼓健身队活动开展红红火火,成为较有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活动在市县媒体多次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0年至2012年马坡镇文体站连续三年被评为区文体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马坡镇被授予江苏省首批体育强镇称号。

视频

铜山马坡镇十字街北无耻三轮车撞人逃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