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城镇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位于淮河中游南岸,蚌埠都市区西南部重要的工业新镇,南接淮南的重要节点。面积176平方千米(含高新区天河科技园),人口11万余人(含高新区天河科技园3万余人)。辖21个行政村。206国道横贯镇境,淮河及天河环绕镇区。马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远在4200多年前的尧、虞时代,这里就设有涂山氏国,是涂山氏族聚居之地。城镇定位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业和生活配套服务业,与天河科技园互补发展,一座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特色的生态型山水田园小镇。在旅游空间布局上,将紧扣“依山、沿河、滨湖”三大景观特征,打造“两带三区”的旅游业空间格局,其中,“两带”即沿天河休闲文化与生态旅游带和沿淮河风情旅游景观带;“三区”为天河大禹文化旅游区、孔津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和上窑山休闲体验旅游区。

2019年1月,马城镇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

建制沿革

秦[1]代公元前221年在这里设当涂县。

公元前137年,西汉建元四年,设当途侯国,地址先设涂山北麓,后被淮水淹圮,移筑马头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封魏不害为当涂侯,属九江郡,涂山也改名为当涂山(大清一统志)、(汉书·地理志)、。

王莽新朝时(公元前9-25年),当涂改称山聚。

东汉时,复置当涂县(安徽省情)。

三国时,属魏境,当涂县废。

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再设当涂县属淮南郡(安徽省情)。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侨立当涂县于江南(今当涂县境), 废古县为马头城(大清一统志)、(辞海1210页)。

东晋安帝元年(公元397年),置马头郡(因山形立名),治所在马头城。辖境约当今安徽怀远及蚌埠市西部地区(辞海)。

北齐,设荆山郡(以山立名)。改马头郡为马头县,为荆山郡治所(辞海)。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荆山郡,改马头县为涂山县(以山立名),属钟离郡(辞海))。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涂山县并入钟离县。

五代十国属南唐;后周,赵匡胤征南唐,在马头城设镇淮军。

南宋时,马头城一度沦为金人之手,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韩世宗收复淮北失地,再置荆山县于马头城。宋理宗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设怀远军,辖荆山县。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月,撤废怀远军,与荆山县合并,定名怀远县,治所改置今怀远城关(怀远县志)。至此,马头城作为方国、县、郡治所地早于怀远县城1500多年。

明,属江南省凤阳府怀远县。

清,属安徽省凤阳府怀远县。

清康熙十年(1671年),县以下设置都图,一直到清末(1911年),时马头城境分属10都3图、5图、7图、10图。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都,改图设方,方下设保,设马头城方。

民国五年(1916年),改方设区,马头城区为第二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实行保甲制,全县设10个区,马头城区为第二区,辖76保、804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并为5个区,马头城仍为第二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马头城沦陷,全县65%以上土地被日伪军盘踞。翌年,日伪政府划设6个区,马头城为二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实行区、乡制,全县设6个区马头城区仍为第二区,辖马头城、禹帝庙、考城、龙头坝、上窑、孝仪6个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战争结束,民国县政府设5个区。马头城区仍为第二区。

1949年1月,怀远解放后,马头城划属凤阳县。

1952年,凤阳县宫集区划归怀远,改名为马城区,辖上洪、白衣、孝仪、马城、秦集、草寺、新城、花郢、仁和、庙前、宫集、西泉、仲集、钟井14个乡。

1958年9月,撤区建社,设马城人民公社和孝仪人民公社。

1964年5月,恢复马城区,辖马城、孝仪、禹庙、上洪4个人民公社。

1969年2月,撤区并社,复设马城人民公社和孝仪人民政府公社,成立公社革委会。

1980年1月,设区划社,复设马城区,辖上洪、白衣、马城、孝仪、禹庙、新城、庙前7个人民公社。

1984年1月,以社建乡,以队建村,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2年3月撤区并乡,撤马城区,设马城镇和孝仪乡。

2004年4月,乡镇区划调整,孝仪乡整建制划归马城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9月,辖马城村、胡圩村梅姚村五淮村白衣村、立新村、岗李村、黄庙村、庙前新村、张湾村、朱村、西程村、后程村、孝仪村、(新城口村、贡姚村、叶姚村、姚郢村、洪集村、黄郢村、殳李村、禹庙村、东周村、团结村等10个村由高新区天河科技园托管)。托管秦集冯嘴村、禹会村、草寺村、杭刘村、广德村、花郢村、前郢村。[2]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马城镇是蚌埠市禹会区下辖镇,位于禹会区西南部,东邻天河,与秦集镇接壤,南与淮南市上窑镇分山而治,西临淮河,与怀远县隔河相望,北与涂山风景区相连,中夹国营十二门塘水稻良种场。

地形地貌

马城镇位于淮北平原南缘,沿淮丘陵东南部,镇域南部为大洪山山脉,呈东西走向,东部、西部分别毗邻天河、淮河,地势较低洼,尤其毗邻天河西侧的部分村庄常受洪涝灾害。镇整体地形为南高北低,东西两侧低洼。东部属缓坡岗地和浅洼平地,西部属泛带平坡地,南部属丘陵堆积带。

气候

马城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降水、温度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表现为冬季干寒,夏季炎热多雨。

平均降雨量903.2mm,年最大降雨量为1559.5mm(1954年),年最小降雨量442.1mm(1978年),6至9月份降水集中,为年降水的60%,11月至来年2月降水量最小,仅占年降水的10%,年均蒸发量1626mm,潮湿系数0.7,相对湿度70——80%,年均气温15.1°C,极端最高气温41.5°C,极端最低气温-24°C,全年无霜期200-220天,冻结最大深度0.16m(1956年11月10日)。

水文

河流:马城镇境内主要河流为淮河、天河、独山河、龙南新河(人工河),水面面积大约为2829.71公顷。河网密度一般。径流总量一般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径流深度一般在2.5-2.6米之间,地下水常年深度1.5-2米之间,旱年可达2.5米。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250毫米,中等干旱年份降雨入渗补给量为210毫米,干旱年份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70毫米,降雨入渗为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湖泊:马城镇境内湖泊主要有孔津湖,位于淮河右堤苏黄段内,荆山湖,与孔津湖隔河为邻,黄郢水库、禹庙水库。孔津湖现已改造成为“十里稻花香、满田泥鳅肥”的生态良田和水产基地。“孔津湖牌”泥鳅飘洋过海,出口韩国。

山脉:大洪山是马城镇,也是蚌埠市南部群山,属淮南丘陵区,西自淮河右岸新城口,东至禹庙,延绵10余公里,大小山峰10余座,海拔均不足200米。超过100 米的有:大峰山(111米)、大白山(130米)、大磨山(164米)、赤坝山(126米)、尖山(136米)、钱家山(130米)、姜家山(168米)。[3]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马城镇境内有植物200多种,动物100多种。

植物

粮食作物:小麦、大豆、山芋、绿豆、红小豆、谷子、豇豆、水稻、玉米、蚕豆等;

经济作物:花生、红麻、薄荷、大蒜、蓖麻、油菜、芝麻等;

蔬菜类:白菜、韭菜、萝卜、茄子、豆角、辣椒、大蒜、梅豆、西红柿、马铃薯、地瓜、洋葱、大葱、芹菜、菠菜等;

瓜果类:南瓜、葫芦、冬瓜、西瓜、甜瓜、苦瓜、北瓜、桃、李、杏、梨、枣、石榴、柿子、菱、藕等;

野生药材:半夏、半枝莲、半边[1]莲、马齿苋、酸枣、菟丝子、野薄荷等;

树木:大官杨、沙兰杨、法梧、泡桐、槐树、椿树、刺槐、榆树等。

动物

主要有:禽类、鸟类、龟类、虫类等百余种。

土地资源

马城镇位于淮北平原南部,为下降堆积平原,有较厚的土层和矿层,在砂层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境内第四纪地层比较湿润,有湖泊沉积物和残积物,粘土、亚粘土、粉细砂土交替沉积。据初步调查,由于受地形、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潮土、棕壤土等二等土。

全镇现有土地总面积15784.4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947.3公顷,林地1269.44公顷,未利用土地293.78公顷;水域2829.71公顷。

矿产资源

马城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石灰岩资源主要分布在镇南部的大洪山,品位高、质量好,矿石裸露,易于开采。镇东部有丰富的铁矿,现有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30多年。大洪山东部还有名闻遐迩的观泉。新城口至马头城之间的淮河内蕴藏大量河沙,是建筑的上等材料。

气候灾害

冰雹:冰雹常在夏季对流天气出现,但冰雹不大,一般不会给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

冻:马城镇处在淮河右岸,年均气温15.1°C,极端最高气温41.5°C,极端最低气温-24°C,全年无霜期200-220天,冻结最大深度0.16m(1956年11月10日)。

病虫害:病虫害以旱地作物或水稻病虫害为主,水稻病虫害以纹枯病、卷叶螟、稻飞虱为主。[4]

经济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亿元(不含高新区天河科技园),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213元增长到2015年的12810元。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开发等都取得长足发展,新修公路26公里,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1个共6000余平方米,征迁面积5.2万平方米。

工业

积极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招商引资,力促项目发展。通过努力,总投资5亿元港币的建华管桩公司在马城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总投资4亿元,年设计吞吐量160万吨的中宏码头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马城界内唯一一座千吨级的货运码头;总投资2亿元的大连中嘉锆质新材料、总投资3亿元的金华新宇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工作;年产12万立方米PC构件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项目的实施将为马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农业

全镇耕地面积9.5万亩,2014年粮食总产量4.23万吨。总投资近1500万元的马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竣工,提升8万亩农田产出比。总投资200万元的小型农田水利提升改造项目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涉及白衣、梅姚等6村,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农业增收增效成果显著,2015年粮食总产量4.7万吨。注重新型农民培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采取专业合作、典型示范、创业实践等方式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升农民素质。

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强。五年来,全镇流转土地面积4.7万亩,涌现出赵其瑞、路鹏飞等一批种粮大户。全镇各类农业合作社45个,其中鲲鹏农业、鸿恩草鸡、农兴农业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孔津湖泥鳅、天河水产等一批农产品远销国内外。

城镇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176平方公里的马城新区——马城镇(含天河科技园)总体规划获批。总投资13.6亿元的206国道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征迁320户、交付净地900余亩,在马城境内全面开工建设。争取2000多万元资金,新建马孝路、梅姚、黄庙、黄郢等公路8条,总里程达26公里,改善了近5万人的出行条件。总投资8.5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1600套的马城安置房项目已启动征迁工作,将于8月份开工建设。

占地30亩的马城公交枢纽项目已完成征迁工作,建成后将使8万马城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总投资2亿元,铺设主管网80千米、支线及入户管网411千米的马城自来水厂项目主体开工,4.9万居民将吃上放心水。206国道改扩建项目二期、马城自来水厂用地项目分获2015年市、区优秀项目组。新区建设呈现出基础设施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产城一体加快融合的景象。实施大洪山封山治理,建立大洪山林场非法采石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加大巡查力度,组织专职看护队伍,查扣各类机械20余台,价值500多万元,拆除破碎机30多台(套),基本杜绝了非法采石和石料加工,有利打击了盗采问题,大洪山区域环境显著改善。对非法码头和采砂船进行拆解,截至目前,共拆解采砂船24条,保证淮河水道安全畅通。

建立区、镇、村三级巡查督查网络,日报告、周点评、月考核,有效遏制了违建的势头,违建图斑由2014年的2000余片降至2015年的800余片,草寺、前郢、西程等村被评为区拆控违先进村。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打造了冯嘴村和马城水稻良种场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点。[5]

社会事业

教育医疗

马城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病房大楼已经建成,将改善马城及周边15万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五年参合率达到100%。投资2000余万元的马城地区学校改薄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新建张湾、白衣、塘底等5座标准化教学楼,总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使1500余名适龄儿童的学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注重提升教育质量,组建教育集团,提升办学质量。马城镇为民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12类53项便民服务,五年来开展免费孕前健康检查1600余对。

文化事业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保护工程通过国家级验收,禹会禹墟遗址得到专家认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村民自治和村务[3]公开继续推进。殡改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移风易俗逐步深入人心。设立马城镇为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12类53项便民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加规范。

注重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传习所规划获批,定期开展花鼓灯传授,培养继承人。冯嘴村花鼓灯参加央视7套节目录制并展播,西程花鼓灯应邀参加农民歌会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保护工程通过国家级验收。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发掘,禹会禹墟遗址得到专家认证,正在推进禹墟遗址公园项目申报;总投资100余万元的黄柏郢大屠杀纪念馆及遗址保护项目完成规划,正在实施征地拆迁。马城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2014—2016年度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计划投资1000万元,重建汉唐色彩的传习所,打造50亩的亲水型演艺广场,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户外运动、特色农业种植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小镇正在积极打造中。

体育事业

2014年9月25日,在世人瞩目的仁川亚运会“男子8人单桨”赛艇比赛项目中,孝仪中学学子程勋满和同伴一起勇夺冠军。

2007年,阳光男孩程勋满跨进了孝仪中学的大门。进校不久,就被体育老师杨浩慧眼识中,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经过杨浩老师两年多的系统训练,2009年,他被选送到蚌埠市水上运动中心,开始了水上运动生涯,并一路进入了省队、国家队,屡屡获得全省、全国冠军,并最终在仁川亚运会上与队友勇夺金牌,登上了他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

风景名胜

马城镇现有的名胜古迹,主要有206国道927公里处的观泉,洪集中学院内的古银杏树,马头城北0.5公里小新庄南的当涂县城遗址等。[6]

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八大规划”,绘就美丽马城发展蓝图

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八大规划”,引领马城未来五年发展。

积极对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谋全局、立高远,做好马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精准化发展水平;二是围绕“一线三片”的总体布局,着重打造206国道沿线,天河片区、孝仪片区和中心镇区,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三是围绕“两路一河”(新、老206国道和淮河),将胡圩、马城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集中安置,打造美丽中心镇区,编制中心镇区改造和建设规划;四是以建华建材、PC构件等大项目为带动,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区,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五是构建防洪抗旱、农田灌溉等农田水利体系,分区域建立养殖区,优化畜牧业布局,实现沟渠配套、人畜分离,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六是实施“五通”工程,实现自来水、电、燃气、网络、公路村村通、户户通,编制基础设施提升规划;七是打造“一河一山”,着力建设天河滨湖景观带和大洪山森林公园,弘扬大禹文化和花鼓灯艺术,编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八是以激发机关干部活力、培养年轻干部实力、提升村干部能力为目标,做好干部队伍和人才培养规划,为马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打造实力马

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主导产业种养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重点抓好8.6万亩优质小麦、4万亩优质糯稻、70万只草鸡、4000亩泥鳅等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水产、畜禽、果蔬、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新建规模养殖小区3个,发展养殖大户40个,构建区域明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谋划天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孔津湖农业示范园,高标准建设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农场种植基地,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发展资金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争取上级水利项目资金,加快实施以泵站改造、水渠硬化等为重点的孔津湖洼地、独山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十二门塘灌区改造等项目,改造近3万亩中低产田。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全面完成206国道改扩建工程,改造村级路网160公里、危桥5座。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监管,确保各项惠农资金落到实处。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20年新增土地规模流转面积不低于1万亩。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农民培训150班次,1.5万人,不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强化项目推动发展,全力打造活力马城

强化项目推动作用。继续完善推动项目的各种工作机制,谋划充实项目储备,抓细、抓实项目建设。以禹会马城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定位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年产12万立方米PC构件、年产1.3万吨锆质新材料生产线、中宏码头、尚能风电、马城自来水厂、马城公交枢纽站、马城镇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马城新区安置房、金华新宇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

发挥招商引领作用。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决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着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投资福地。坚持招大引强,突出招大企业、引大项目,主动瞄准恒天集团、中建材等央企、国企,提升招商质量。坚持精准招商,瞄准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力争项目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3]。

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完善和落实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制定并落实“四个一”政策,即一个项目、一位领衔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套保障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贴身保姆式服务。加快马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三通一平”等工作,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承载平台。

深入推进新区开发,努力建设魅力马城

完善村镇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206国道及马城新区路网、马城快速公交枢纽站和中宏码头等一批重点交通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晰的水陆运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马城商业综合体、马城新区安置房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加快实施昆仑燃气、马城自来水厂和村级为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实施美丽乡镇提升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孝仪街道畅通工程、治脏治乱整村推进工程、一村一路引领工程,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中心村及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向垃圾围村宣战。加快落实黄郢中心村建设项目,推进黄柏郢大屠杀纪念馆及遗址保护项目,把村庄整治建设同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在建设新家园中创造新家业。通过“四个一点”方式即成功人士捐一点、村里兜一点、群众掏一点、镇里补一点,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护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加快马城新区建设。推动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和工业走廊集中布局,进一步优化马城工业园区建设。坚持生态化、科技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以建设生态型山水田园小镇和产业新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借力发展、合作发展、协同发展为主要途径,紧紧围绕马城镇区南扩的主线,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魅力马城内涵将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幸福马城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支持马城中学、孝仪中学、白衣中学及马城小学等学校的健康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马城中心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入学远的问题。推进马城中学纳入蚌埠一中教育集团,共享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卫计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强化服务,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总投资3000余万元、设计床位280张的马城中心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及120急救中心建设,推进中心卫生院与解放军第123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加快推进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孝仪卫生院建设,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启动“村情镇史”收集编撰工作,推进各村建立“村情村史展览室”,提升马城文化影响力。积极谋划禹墟遗址公园、禹墟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占地800亩的冯嘴村花鼓灯艺术传承保护及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做好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重点打造“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品牌,努力将天河周边打造成集花鼓灯演艺、休闲度假、水上拓展、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皖北特色旅游精品景区。推动大洪山森林公园旅游综合体项目、黄郢村大屠杀纪念馆等文化项目建设,打造马城门户形象。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建设和谐马城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发生。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使群众反映的问题[3]能解决、权益有保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妥善解决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应保尽保。实施精准扶贫,摸清贫困底数,建立镇村干部联系帮扶机制,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站。改扩建3所敬老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每所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200人以上,进一步提升管养水平,推进敬老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加强敬老院管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7]

荣誉记录

2018年4月,入选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

2019年1月,马城镇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