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安彩陶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安彩陶石


马安彩陶石
原图链接

彩陶石,又称为马安石,产于柳州合山市马安村红水河十五滩,有彩釉和彩陶之分,石肌似瓷器釉面称彩釉石,无釉似陶面者称彩陶石。有纯色石与鸳鸯石之分,鸳鸯石是指双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称多色鸳鸯石,鸳鸯石以下部墨黑上部翠绿为贵。色分翠绿、墨黑、橙红、棕黄、灰绿、棕褐等色,俗称“唐三彩”。属沉积岩,以硅质粉砂岩或硅质凝灰岩为主,彩釉石多见平台、层台形,不求形异,首重色泽,以翠绿色为贵。现在已近乎绝迹。彩陶石多见象形、景观等状。[1]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安彩陶石

外文名;Ma Ancai Tao stone

产 地;广西、赣州

天然马安彩陶石
原图链接

特 性;石色和石质如彩陶

彩陶石介绍

马安彩陶石,又名马安石、彩陶石,主要产于广西合山市马安村红水河河床中。该石是深潭中的卧底石,其石色和石质如彩陶,表面有蜡状光泽;具有翠绿、墨黑、橙红、棕黄、灰绿、棕褐、浅蓝、青灰、古铜等色泽,石上天然过度色极佳,色泽条纹层次分明;石肤润泽,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状多为块状,常有高低错落的方圆角;有绿玉石、黑釉石、黄釉石、粽釉石等多个种类。

马安彩陶石有彩釉石和彩陶石、纯色石与鸳鸯石之分,石肌似瓷器釉面者称彩釉石,无釉似陶面者称彩陶石,鸳鸯石是指双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称多色鸳鸯石,彩陶石是该石种之泛称。

成因

马安彩陶石深藏于红水河河床底部,是1992年初冬于十五滩发现的新石种。此石的产地很狭窄,红水河在此地暗礁侧伴冲出一条很深的河道,旁边形成一条长约三百多米的回水湾,水湾中的石头千百万年来被红水河湍急的流水带着砂石冲刷磨砺而形成。

特性

马安彩陶石属沉积岩,石质以硅质粉砂岩或硅质凝灰岩为主构成,硬度约5.5度,石形以多边形的几何形体居多,水洗度很强,表面光滑细腻,各种矿物组成的颜色鲜亮,一般以豆绿、灰色、墨色为常见,而以绿色为上乘。马安彩陶石的外形变化较小,大多欣赏石头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彩陶石见有象形、景

顶级彩陶石
原图链接

观等状;黑彩陶石质地细滑,润泽感佳;彩釉石则多见方柱棱角之形,石肤温润如脂,石色釉面光彩怡人,尤以翠绿色为贵;鸳鸯石以下部墨黑而上部翠绿色者为上品;而绿质黄釉石具有唐三彩之神韵;尤其是绿玉石,色调沉静优雅,纯净无暇。彩釉石类产出极少。[2]

造型

彩釉石的造型变化不大,多呈块面的几何形体。彩釉石能在众多石种中脱颖而出,广受青睐与魅力主要得益于彩釉石表面那层细密光亮、端丽油润的釉质,极富中国陶瓷之韵味;而其方块造型则被视为刚正稳重、不偏不倚的人格象征。

种类

该石是深潭中的卧底石,色调沉静优雅,其石色和石质如彩陶,表面有蜡状光泽;具有翠绿、墨黑、橙红、棕黄、灰绿、棕褐、浅蓝、青灰、古铜等色泽,石上天然过度色极佳,色泽条纹层次分明;石肤润泽,有的似陶色,有的像古瓷;形状多为块状,常有高低错落的方圆角;有绿玉石、黑釉石、黄釉石、粽釉石等多个种类。

马安彩陶石有彩釉石和彩陶石、纯色石与鸳鸯石之分,石肌似瓷器釉面者称彩釉石,无釉似陶面者称彩陶石,鸳鸯石是指双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称多色鸳鸯石,彩陶石是该石种之泛称。[3]

赣南彩陶石

与广西合山市马安村彩陶石有所不同,“赣南彩陶石”颜色较丰富,红、黄、绿三原色,外加黑色。纯色石和鸳鸯石,色彩明亮,把石头切开,表面反应出的颜色也渗透其中,

表里如一。水冲度极好,天然釉面光泽。特别是鸳鸯石,颜色的变化对比,形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案;而且有些形状奇特,让人们爱不释手。经地质部门鉴定,按地质学分类为酸性岩体中的沉积岩,其成分为:sio269.17%、Al2o311.72%、Cao4.15%、Mgo2.5%、Fe2o33.15%、K2o2.28%、Na2o2.73%、Tio20.11%。由于是沉积岩,其石质细润,硬度6.5—7度。除观赏性外,还可用作雕刻。有些石友雕刻作印章,效果很好。


相关视频

M2107天然彩陶石 原石宝磬观赏石 案头石小摆件

四方来财*宝磬天然彩陶石M2099观赏石原石案头小摆件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