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文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文革
出生 (1968-03-27) 1968年3月27日(56歲)
中国天津
国籍 中国
职业 乒乓球运动员
知名作品 1985年全国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 1989年第10届世界杯赛男子单打冠军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男双冠军 1992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季军 1992年第13届世界杯乒乓球赛男单冠军

马文革,国家乒乓球运动员。七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75年进入河西区业余体校。1979年进入天津体工大队。1985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右手横握球拍,是中国乒乓球队1989年底至1993 年期间第一主力,也是中国男乒处于最低谷时唯一在世界乒坛最高峰保有一席位置的中国运动员,为中国乒乓的重新崛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在德国甲级队尤利希队比赛4个月,再到比利时一俱乐部打球,后又回到德国效力于甲级俱乐部奥森豪森队。1998年11月加入河北省六通乒乓球俱乐部。

运动生涯

1997年12月1日,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9位。

1998年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10位。

1998年7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15位。

1998年8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排名第18位。

1999年8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最新男子排名第18位。

1999年12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1999年世界最终排名第17位。

2000年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最新男子单打第17位。

1995年,第43届在家门口帮助中国乒乓球队重夺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第43届世乒赛后不久,马文革选择了前往德国打球,直至今天已经处于不惑之年的马文革仍然在乒乓球台上拼杀,以他的竞技状态,在欧洲乒坛仍然位列男单三甲之内,这令昔日的同行由衷地感叹,“以这样的年龄征战欧洲俱乐部联赛,而且每年的成绩都很优秀,他已成为中国乒坛的一个传奇人物。”

时光如梭,细细算来,马文革在德国已经生活了12个年头,整整一个轮回。 好像是命运使然,与天津乒球断绝了多年联系的马文革又回来了,2005年代表天津男乒征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2007年他又加盟浙商银行-天津乒乓球队,重归天津队麾下,就像众多海河儿女一样,即使走得再远,心中也永远割舍不掉对故乡的思念,而且走得越远,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就愈发强烈。

在德国生活的这12年,马文革先后辗转在德国的中、南部,在格兰藻、利勃海尔等五个俱乐部打球,在为这五家俱乐部效力的这12年间,马文革为每一个东家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和冠军奖杯,马文革效力于位于斯图加特东南十几公里的Frick-enhausen俱乐部,他已经为这家俱乐部效力了将近三年时间,他帮助这家俱乐部打进了欧洲俱乐部联赛的决赛。如今,处于不惑之年的马文革事业有成,妻子给他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又拿到了永久定居德国的绿卡,他的生活多少有些令人羡慕,然而在德国生活的这12个年头中,马文革也像常人一样尝遍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马文革退役时仍是中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初到德国时,马文革和刚结婚的妻子像所有初到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一样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当时他们对德语一窍不通,在这里也没有亲戚朋友,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由此在德国生活的前两年被他们形容成“最痛苦的回忆”。

个人生活

在欧洲乒坛混迹了十多年,马文革一直保持不错的竞技水平,其秘诀是什么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对此,马文革的解释很简单,一是自己以前在国内打的底子好,其次在德国的生活节奏慢,这让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延长了他的运动生涯,第三是欧洲优秀选手大都是大刀阔斧的类型,这给他打球降低了很多难度。

马文革介绍说,德国乒乓球赛制悠久、规范,赛事频繁,只联赛就分甲、乙、丙等不同级别,还有德国杯、欧洲冠军杯、国际乒联的公开赛、巡回赛等。国内是“以训备赛”,国外是“以赛代训”。欧洲一流选手每年交手的机会很多,彼此非常熟悉。

拿着一杯纯正的啤酒,吃着可口的香肠,晒着暖暖的太阳,度过一个轻松的下午……这是众多德国人的标准生活,马文革对于这种生活有着深刻的感受,“在国内每天都忙得要命,但是在德国除了三、四个小时有限的工作时间外,剩余的时间就是休息,这让我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乒乓球上,而且还有时间陪伴家人。来德国12年了,我的生活习惯跟以往差不多,家里-俱乐部-外出比赛,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模式,身体由此保持得非常好。”对于闻名遐迩的德国啤酒,马文革坦言,他的感受倒不是特别深,“我不爱喝酒,尝倒是尝过,但是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作为运动员,喝酒要适量,才能保持好自己的身体,这是我保持竞技状态的一大秘诀。”

已经到了不惑的年龄,但是马文革在欧洲俱乐部男单排名中始终位列三甲,2006年和2007年都是波尔第一他第二,即使与正在上升期的波尔交锋,马文革也不落下风。对此,马文革的解释是,这要感谢在国内打下的良好功底,“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我能够打到现在就是最好的证明。欧洲选手都是大刀阔斧的类型,而我的技术相对于他们更加细腻、扎实,与他们交锋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换成亚洲球员,这种优势就几乎不存在了,毕竟我的年龄已高,打技术细腻的年轻人没有优势可言。”

社会活动

单拍闯天涯

在马文革的身上,虽然没有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的光环,但是球迷们仍然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最难堪的时候,马文革替中国队挽回了一些面子,1989年、1992年的第十届和第十三届世界杯赛上,他的金牌捍卫了中国男乒的地位。在那个时候,马文革的冠军是鼓舞人心的,但是,因为技术和中国男子乒乓球的大环境也注定了马文革的成就到了顶峰。

1995年10月,28岁的马文革与妻子到德国打球。十年间,他辗转在德国的中、南部,先后成为奥森豪森和格兰藻等五个乒乓球俱乐部签约球员。据马文革介绍说,德国乒乓球赛制悠久、规范,赛事频繁。他每年大约要参加60多场比赛,平均每周有一场赛事,比国内多得多。 马文革 说起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依然黑黑瘦瘦的马文革告诉我们,他在国外赖以谋生的手段———乒乓球技艺,全是国家多年培养的结果。“我现在还能打球,可以说是在吃老本,全靠在国内底子打得好。”马文革这样说道。

问起在国外的生活感受,马文革认为可以用“独立”、“简单”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以前在国内比赛时,什么都不用操心。现在在国外的一切训练、比赛要自己操持,此外还有家庭等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之事都是要自己去解决,还好小孩子都比较听话。不过当生活具有了惯性时,一切就归于简单。”

马文革夫妇膝下有二子,大的7岁半,小的3岁多。谈到孩子今后的发展,马文革说:“一切顺其自然吧,让他们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于今后生活的打算,马文革乐观地说,身体还好,还能打几年球吧。不过,有记者问是否会考虑选择当教练时,马文革则笑称:“当教练还是太累了。”除了打球外,马文革在德国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器械配件公司,按他说生意还不错。“主要还是想让自己多一些选择,将来不打乒乓球了,最起码还有别的事情可干嘛。不过,生意并不是我管理,我现在仍然以打球为主,我想,这辈子是离不开乒乓球、离不开体育了。” 国内球迷喜欢马文革的原因很多,有人说他打球精彩,观赏性很强;有人说他精神可嘉,在中国男乒最低潮时作出了贡献;也有人说他的品质高尚,不顾个人得失,无怨无悔地担当中国队的陪练。当然,更令人饮佩的是,他对乒乓球的执著,楷模。

相关视频

1993年世乒赛团体决赛,马文革力斩老瓦

2015乒乓球世界冠军挑战赛 马文革vs罗斯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