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阴石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来阴石蕨 |
马来阴石蕨,学名:Humata pectinata (Sm.) Desv.,骨碎补科阴石蕨属的一种,分布于台湾 (台东、兰屿) 。生岩石上或树干上,海拔 400米。也分布于东南亚至密克 罗尼西亚。模式标本产地:波利尼西亚。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马来阴石蕨
拉丁学名; Humata pectinata (Sm.) Desv.
界; 植物界
科; 骨碎补科
属; 阴石蕨属
分布区域; 东南亚至密克 罗尼西亚
目录
1参考资料
2形态特征
3详细信息
4资料引用
参考资料
种拉丁名:Humata pectinata (Sm.) Desv.
科拉丁名:Davalliaceae
属拉丁名:Humata
形态特征
植株高13-19厘米。
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毫米,密被伏生的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渐尖头,黑褐色,边缘色较浅。
叶远生;柄长6-8厘米,粗约1毫米,褐棕色,上面有纵沟,与叶轴均略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8-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并为波状,基部圆形,下部为一回羽状,向上为深羽裂几达叶轴;羽片15-20对,线状披针形,中部羽片长1.7-2.5厘米,宽5-6毫米,向上弯弓,圆头或急尖头,基部与叶轴合生,全缘,基部一对羽片与中部的等长或有时略较短,基部两侧或仅下侧分离,无柄,下侧边缘有时有数片椭圆形的小裂片 (基部一片往往特大) 。
主脉上面隆起,圆形,下面平坦,侧脉上面不见,下面明显,黑褐色,二回二叉,少数为三回二叉,小脉直达叶边。
叶革质,无毛,叶轴及叶下面于幼时疏被纤维状小鳞片。孢子囊群生于羽片的上半部,靠近叶边;囊群盖半圆形,宽约1毫米,褐色,全缘,质厚,基部着生。
详细信息
门中文名:蕨类植物门
纲中文名:蕨纲
目中文名:真蕨目
科编号:0
科中文名:骨碎补科
科拉丁名:Davalliaceae
属中文名:阴石蕨属
属拉丁名:Humata
种中文名:马来阴石蕨
种拉丁名:Humata pectinata (Sm.) Desv. Prodr.
其它属名:种下等级:
生境:岩石上、树干上
海拨低限:400
海拨高限:400
是否中国特有:否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东南亚;密克罗尼西亚
国内分布:台湾
所在卷册:6(1)
资料引用
马来阴石蕨(台湾植物志)Humata pectinata (Sm.) Desv. Prodr. 323. 1827; C. Chr. Ind. Fil. 354. 1905; Alston in Philip. Journ. Sci. 50: 175. 1933: Holtt. Fl. Mal. 2: 369, f. 214. 1954; Cop. Fern Fl. Philip. 1: 178. 1958; DeVol et T. Y. Yang in H. L. Li et al., Fl. Taiwan 1: 276. 1975: Tagawa et Iwatsuki in Fl. Thailand 3 (2): 167. 1985; W. C. Shieh et al. in Fl. Taiwan, sec. ed. 1: 192, Pl. 78, photo 50. 1994. --Davallia pectinata Sm. in Mem. Acad. Turin 5: 415. 1793; Nooetboom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34 (2): 172. 1996. --Nephrodium gaimardianum Gaud. Freyc. Voy. Bot. 335, t. 12, f. 1. 1827. --Humata gaimardiana J, Sm. inLond. Journ. Bot. 1: 425. 1842. --Davallia parallela Wall. ex Hook. Sp. Fil. 1: 153. t. 42A. 1845; Jarrett, Ind. Fil. Suppl. 5: 53. 1985. --Humata parallela Brack. in Expl. Exp. 16:[1]
参考文献
- ↑ [ ],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