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桥文化,发现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被视为太湖流域(包括杭州湾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存,因此类遗存最早发现于上海马桥遗址中层,故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与越国历史重叠。
简介
马桥文化距今约3200-3900年历史,于1959年在原上海县马桥镇东俞塘村发现,1982年被命名。马桥文化来源于浙江西南与中原龙山文化后的岳石文化及二里头文化,覆盖范围小于或等于良渚文化的地域。
从年代上来讲,马桥文化紧接着良渚文化[1],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马桥文化继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类良渚文化因素在马桥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
马桥文化的文化特征出现返老还祖现象。如在马桥古文化遗址中只发现了粗陋的陶器杂件,却并没有出土同时期其他文化已出现的,包括玉器,带细刻图案的陶器、象牙器等的精美物件。此外,作为马桥文化原始文字的形器结构和表意方式,比上距千年的良渚文字更为简单。出现这种现象,考古界认为除社会发展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石器仍然为主要的生产工具,重要的是出现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虽未发现铸铜工具,但预示著古上海及长江下游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
文化影响
对良渚文化的影响。在地域上,马桥文化与良渚文化也处于同一分布范围。在浙南、闽北等地区的影响。几何形纹陶与良渚文化诸陶系相比,制法、造形或纹饰等都发生了突变。而拍印篮纹或绳纹的印纹陶,在福建闽侯县昙石山遗址中层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已经出现,在浙南江山地区,还发现可与新石器时代相接,而器型与马桥文化极为相似的遗存。据此,马桥文化的几何印纹陶[2],可能是受浙南、闽北印纹陶遗存影响的产物。
在中原地区影响。石器中,除了柳叶形或菱形带铤或带翼的石镞外,还出现大量的扁平三角形石镞。陶器中,压印的带状云雷纹与商代早期的文化极为相似。所以,马桥文化也有可能是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可以从上海金山的亭林遗址上层文化遗存中找到它的脉络。亭林文化各类器物,石镰和三角形带柄石刀,显然与马桥文化一脉相承。
视频
马桥文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文化断层,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 ↑ 试谈马桥文化的泥质红褐印纹陶,行知部落,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