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甲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甲子(学名:Paliurus ramosissimus (Lour.) Poir.)是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少队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顶端钝或圆形。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绒毛;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1]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野生或栽培。

木材坚硬,可作农具柄;分枝密且具针刺,常栽培作绿篱;根、枝、叶、花、果均供药用,有解毒消肿、止痛活血之效,治痈肿溃脓等症,根可治喉痛;种子榨油可制烛。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6米;小枝褐色或深褐色,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叶互生,纸质,宽卵少队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3-5.5(7)厘米,宽2.2-5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宽楔形、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细锯齿或细锯齿,稀上部近全缘,上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幼叶下面密生棕褐色细柔毛,后渐脱落仅沿脉被短柔毛或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5-9毫米,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斜向直立的针刺,长0.4-1.7厘米。

腋生聚伞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宽卵形,长2毫米,宽1.6-1.8毫米;花瓣匙形,短于萼片,长1.5-1.6毫米,宽1毫米;雄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于花瓣;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杯状,被黄褐色或棕褐色绒毛,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直径1-1.7厘米,长7-8毫米;果梗被棕褐色绒毛;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产生生境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野生或栽培。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

果实成熟时呈淡黄色至褐色,应及时采收,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句开始采收,至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结束。采收后摊开晾干,干藏马甲子果实为核果,果肉内层坚硬,不易吸水,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因此,播种前需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果实装于编织袋内,置于流水中浸泡3-4天待果内充分吸水后,捞起连果实起播种;二是用碾米机将核果破碎,取出种子,用种子播种。注意用碾米机破碎果实时以不碾破种子为度。出籽率10%左右。也可将破碎的果肉连同种子和一起播种。

播种方法

常规大田育苗方法作床育苗。于2-3月播种。用果实播种每亩播100-130千克,用种子播种每亩播4-5千克。1年生苗高30-50厘米,地径0.2-0.5厘米,出苗量每亩约12万-15万株。1年生苗可出圃栽植。

栽培技术

初春在马甲子苗春芽萌动前起苗栽植,在种绿篱带的位置开挖50厘米宽、50厘米深的种植沟,适当施于有机肥,回填土后种植,种成2行,“品”字形栽植,株行距以20-25厘米为宜。栽植后3年左右即可长成高2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的绿篱。

主要价值

经济:木材坚硬,可作农具柄;分枝密且具针刺,常栽培作绿篱。

药用:根、枝、叶、花、果均供药用,有解毒消肿、止痛活血之效,治痈肿溃脓等症,根可治喉痛;种子榨油可制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