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秀珍,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人。马秀珍自1955年起,在原籍担任民师,经过几年的用心揣摩,创造了"图形+汉字+拼音"的"马秀珍速成识字法",1960年获全国劳模殊荣。

马秀珍
出生 1941年
国籍 中國
知名作品



目录

人物履历

1955年8月--1967年12月,在平度县城关公社西马家沟村任民办教师;

1967年12月至今,在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官家上观村,曾任妇女主任、计生主任,现家庭妇女。

人物事迹

马秀珍自1955年起,在原籍担任民师,经过几年的用心揣摩,创造了"图形+汉字+拼音"的"马秀珍速成识字法",1960年获全国劳模殊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五十年代末期,全国掀起了扫盲运动。当时的农民缺乏文化知识,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收到一封家信往往满街跑求人念,更不用说记工分、看工票了。而那时她虽然只有高小文化程度,但已是四村八疃有名的"女秀才"了。看到村里人对学习文化的渴望,她找到村干部、公社文化干事和教育局领导,毛遂自荐当上了扫盲教师。

她努力静下心来,向村里仅有的几个有点文化的人请教,向公社和教育局的领导请教,还见缝插针地拿母亲做学员,进行教学试验。一次,一件偶然的事情竟让她"无心插柳柳成荫",得到启发找到了新的教学方法。

那天,姑姑来马秀珍家探亲,带来四个苹果,母亲舍不得吃放在橱顶上。马秀珍无意间问了句:"娘,你认识'苹果'这两个字吗?""唉,娘识几个字你又不是不知道,是在丢你娘的丑吧?""哪能,来我教你。"我顺手写出这两个字,娘认真地看,我说:"你记不起来的时候就想想姑姑带来的苹果。"第二天,母亲说:"这个办法好,看着这四个苹果就想起这两个字来了。"真的是这样?我又做了很多尝试,效果果然不错。之后,她在扫盲班上也尝试用这种办法,大家竟都反映这个办法好,记得快、记得牢。她当时真激动,或许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她在短时间内便设计好了新的教学方法:以身边常见、常用的字为教材,用"实物+汉字"的办法教学,扫盲工作很快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实现扫除文盲的目标,总得先找几个积极分子带头。她先组织了9个年轻、灵气的妇女文盲集中到居住条件比较宽敞的社员李淑芬家中,从自己的名字、常用的工票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情入手,教她们学习识字。不到半年,这批年轻妇女不仅会读会写自己的名字,连生产队里种的庄稼、蔬菜等的名称都会写了,比较聪慧的淑芬、勤玉两人还能帮队长发工票呢。老少爷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纷纷要求参加识字班。村干部对扫盲工作大力支持,晚上利用小学教室点上汽灯教学。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家庭,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极了。看到自己的计划初步实现了,她的心里乐开了花。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其实,马秀珍还有更宏伟的计划:那就是让更多的人实现脱盲!根据村里当时的条件,她把报名的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每家筛选了一个人参加学习,再把这些人分组,由第一批的9位"骨干"任组长,一个近一百人的识字班的开班拉开了西马家沟村全面扫盲的序幕。9位骨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家庭因故不能及时参加学习,她们就到炕头上教;参加生产劳动时,她们在休息时教……总之,农闲时候集中教,农忙时候插空教,不觉又是半年过去,参加识字班的人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学习热情也一直不减。但马秀珍却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出现了差异。怎么办?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学习形式上下功夫!于是,她把这一个大班分成了快班、慢班和年老班、年轻班等若干小班,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人都能得到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根据成年人"会理解、易忘记"的特点,对照实物学识字的"实物+汉字"教学法逐步改成"实物+图形+汉字"和"图形+汉字+拼音"的教学方法,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样更容易接受了。接下来她又用"以面扫点"的办法,让识字班的学员当好家庭的骨干,带好家庭的其他人学识字,掀起了全村性的学习热潮。在田间地头,他们用石头写;妇女做饭时,用火棍头子写;家里有学生的,一齐抢孩子的书读;看到任何有字的纸张都争看着、比着读……冬去春来,社员们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巩固了扫盲效果。县教育局的领导到村现场办公,充分肯定了马秀珍的教学法,并帮其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了"马秀珍速成识字法"。还专门在西马家沟村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一时间,她成为平度县的热点人物,"马秀珍速成识字法"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时隔几十年,这些事仍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平度市获得"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的材料中。

1960年,作为文教战线上的典型,马秀珍先后参加了昌潍地区、山东省英模代表大会。在全省会议上,她第一个发言,介绍开展扫盲工作经验,重点介绍了自己的 "马秀珍速成识字法"的诞生和使用情况。6月,她和德高望重的平度教育界杰出代表任瑞卿老先生等人一起参加了全国文教卫生体育系统群英大会,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分系统开会时,她作为教育代表发言,介绍了"马秀珍速成识字法"的创建过程和扫盲效果。第二天,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并发表讲话。会议期间,宋庆龄副主席亲自接见山东妇女代表,她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小姑娘作出这么大贡献,真不简单,今后要加倍努力,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当时她只有19岁。而今已经48年过去了,但这句话却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似暖流时时涌动在我的心田。

群英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来访者络绎不绝,马秀珍每次都是耐心地为每一个访问团作讲解、演示,并不失时机地学习他们的经验。仅1960年至1962年,她接待的外省、地(市)、县的参观团就有100多个,举办包括本县在内的讲座、报告近200场。当时教育局一位领导在报告会上总结说:"马秀珍就像一匹永远不知疲倦的千里马,为推动整个平度乃至全省、全国的扫盲工作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马秀珍速成识字法'或许将成为全国农民脱盲的捷径!"

"文革"期间,马秀珍结婚、生子后迁到了婆家官家上观村,不再担任民办教师的工作。但是,环境变了,身份变了,她的热情没有变,仍然一往情深地参与、支持着扫盲和创建精神文明的相关工作,积极热情地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先后担任官家上观村妇女主任、计生主任。由于领导的关怀和个人勤奋上进,连续多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等;1982年起,连续三届当选为平度市政协委员;1982年至1985年,先后出席了平度县、青岛市、山东省妇女代表大会。

现在,马秀珍已年近七旬,但仍然发扬着劳模精神,为社会、为村民,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谁家发生矛盾纠纷,总是找她帮助解决;村里出现了赌博的苗头,马秀珍组织男女村民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把村民的精力和爱好吸引到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尽管马秀珍没有工资收入,但生活得很开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工会的领导时刻关心她,经常看望她,使她时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社会的温暖。马秀珍常说:"在自己做了一点贡献的时候,党和国家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在我走进晚年的时候,各级领导仍然给了我无尽的关怀,这辈子,知足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