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代前期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馬驌,此人尤以研究夏、商、周歷史著稱,時人稱其為「馬三代」,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全書貫通春秋史事,頗便參考。又廣搜古代典籍,編纂《繹史》一百六十卷,為當時學者所推服。

簡介

清代歷史學家。山東省鄒平市人。字宛斯,一字聰御。世祖順治間進士,任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推官,改靈璧(今安徽靈璧縣)知縣。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於官,士民奉祀名宦祠。

個人事跡

博學好古,精研經史,尤致力於《左氏春秋》因專治上古史,時人稱「馬三代」,著有《左傳事緯》十二卷,全書貫通春秋史事,頗便參考。又廣搜古代典籍,編纂《繹史》一百六十卷,為當時學者所推服。

求學、為官經歷

1658年(清世祖順治十五年)中恩科鄉試舉人,次年成進士,選授淮安府推官。蒞任三月余,平反多起冤獄,號稱廉能。以裁缺改任安徽靈璧縣知縣。為政五年,興利去弊,除奸蘇良,頗有政績。1673年(聖祖康熙十二年)因急症死於官邸。人祀名宦祠,私諡「文介先生」。

史學成就

馬驌自幼聰敏好學,成年之後又遍涉百家之言,其在學術上的造詣和地位遠遠超過他的政治聲望。他是清代前期享有盛名的古史學家,畢生殫研經史,尤嗜愛《左傳》。先後撰有《左傳事緯》、《繹史》、《十三代瑰書》等著述。

《左傳事緯》是他長期研究《左傳》的心血結晶。他將《左傳》所記史實編寫成歷史事件108篇,計12卷,另有《附錄》8卷,成為一部以紀事本末體裁敘述春秋時代歷史的通史。此書每篇都有他的精闢見解和詳贍的史料依據,史評雖不免宣揚了一些封建觀念,但其中不少獨到深刻的見解至今猶給人以啟迪。著名思想家、大學者顧炎武也稱此書為「必傳之作」。《左傳事緯》的編纂,顯示了馬驌在史學研究方面的卓越功力與才華。

繼《左傳事緯》之後,馬驌又用十年的時間撰成另一部巨著《繹史》,共160卷。繹史》正文分為太古、三代、春秋、戰國和外錄五部分,一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為春秋十二公時事,共70卷;四為戰國至秦亡,共50卷;五為外錄,記天官、地誌、名物、制度等,共10卷。書後還列世系圖表與正文配合,這在以往的史書中屬前所未有,「卓然特創,自為一家之體」。

《繹史》一書,在內容上既詳載各代治亂興替及其規律,又詳載諸子百家之學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除儒家經典外,廣采百家學說,將經、史、子、集一例看待,互相印證。考訂極為精詳,容納材料相當全面。在體裁上,既具有記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編年體和紀傳體的長處。他創造了集記人、記事、圖表、書表於一書的綜合史書體裁。 《繹史》共160卷,為傳說時代至秦朝末年之史。首為世系圖和年表,包括《世系圖》37種、《地理圖》、《天象圖》10種、《古物圖》85種、《建製圖》8種、《譜表》4種、《古文字摹印》8種,不計卷數。

以下,分為五個部: 太古10卷,三皇五帝,自「開闢原始」至「黃帝紀」。 三代20卷,夏、商、周傳說與故事,自「禹平水土」至「周室東遷」。 春秋70卷,十二公史事,自「魯隱公攝位」至「春秋遺事」。 戰國50卷,三家分晉至秦亡,自「三卿分晉」至「秦亡」。 外錄10卷,分天官、律目通考、月令、洪範、地理、詩譜、食貨志、考工記、名物訓詁、古今人表10類。

此外,馬驌還輯成了一套卷帙宏富的叢書——《十三代瑰書》。該叢書收集了自周秦以下十三朝的經、史、子、集各類著作數百部,現僅存目次。

馬驌是清代前期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尤以研究夏、商、周歷史著稱,時人稱其為「馬三代」,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