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駱山大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駱山大龍

駱山大龍起源於明代,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駱山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駱山大龍龍身巨大,體長將近百米,參與者達五百人之多,號稱「江南第一大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內容

中文名:駱山大龍

批准時間:2008年

地理標誌:溧水和鳳鎮駱山村

事緣

駱山村百姓依賴石臼湖為生,新年來臨時,則在湖灘上載歌載舞、龍舞盤旋,以降魔驅妖,祈求風調雨順、人口平安。長此以往,駱山村便有了舞龍的習俗。

簡述

舞龍的時間一般從臘月二十四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正月十八,一共25天。此時,正值冬季枯水季節,有大片湖灘可以利用,駱山大龍龍身巨大,體長將近百米,參與者達五百人之多,號稱「江南第一大龍」。

駱山大龍興起後,在溧水、高淳等周邊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臘月正月到駱山看龍」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娛樂活動。人們還利用這一機會走親訪友,密切感情,增進交流。屆時,偌大湖灘上旗幟招展,火銃、喇叭聲不斷,兒童打扮得花團錦簇,白色巨龍在湖灘上盤旋,一時人潮湧動,觀者如堵,場面十分壯觀。

過程

舞龍主要分為跳珠、跳龍、跳雲三部分。跳珠:是由掌珠人在前面引導龍首前行。跳龍:掌珠人手持火紅龍珠,百般引誘挑逗,大龍在掌珠人的引導下,高低起伏跳龍,其陣式有巨龍擺尾、一字長蛇陣、盤旋陣等。跳云:由66名8歲至12歲男童表演。他們身着彩衣、彩帽、腳穿繡鞋,每人分別手持兩塊繪有雲彩的雲板。他們在龍身圍起的空場中進行表演,分為圖陣和字陣兩種。圖陣有 「雙龍出水」、「滿天星」、「三角形」、「五角形」等各種陣式。

製作

駱山大龍的製作工藝相當講究,主要步驟有扎制龍身骨架、糊紙、彩繪等。龍頭高2.3米,寬2.2米,龍身共24節,每節長2.8米,整個大龍體長將近百米。龍頭上還要扎制108將,有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有楊宗保、穆桂英、樊梨花等民間傳奇的英雄人物。表演時,龍尾處還需接出一截長約10米的粗繩,由十來位精壯後生用力拖拽,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目的是為了防止由於舞龍時因慣性過大而造成龍尾脫手。大龍扎制完成以後,要到臘月二十四起草時再行開光。此外,還需製作龍旗、彩旗、大小燈籠、以及喇叭、馬蹄炮等。第二大類為製作雲板和彩繡。雲板共66面,用竹篾扎制輪廓,用蠟光紙、金紙及各色彩紙糊制,上面繪有雲形圖案。彩繡分為製作頭飾、繡衣及繡花等。

名譽

2006年,駱山大龍入選江蘇省非物質遺產名錄;[1]2008年入選非物質遺產項目。

傳承保護

2007年3月,駱山大龍入選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京市溧水區文化館獲得「駱山大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