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區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髂區肌 |
系髖肌前群肌之一。由腰大肌和髂肌構成。腰大肌起自腰椎體的側面和橫突,髂肌起自髂窩。兩肌相結合,經腹股溝韌帶的深處下至髖關節的前面而止於股骨的小轉子。此肌可屈與外旋大腿,下肢固定時使骨盆和軀幹前屈。受腰叢肌支(胸12腰1—4)支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髂腰肌
- 外文名:iliopsoas muscle
- 拼音:qià yāo jī
- 組成:髂肌和腰大肌
- 作用:收縮時能使大腿屈等
- 訓練方法:抬腿運動等
- 脆弱時疾病 身體虛胖、體態變形等
解剖結構
髂腰動脈:系髂內動脈分出的壁支之一。此動脈自髂內動脈起始部發出,向後外行在腰大肌的深處,分支營養髂肌、腰大肌和腰方肌,並有分支入椎管分布於脊髓。
由髂肌和腰大肌合成。該肌受腰神經叢支配。腰大肌起自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呈扇形,位於腰大肌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互相結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和髖關節的前內側,止於股骨小轉子。腰大肌被一筋膜鞘包裹,當患腰椎結核時,膿液可沿此鞘流入髂窩或大腿根部。髂腰肌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幹和骨盆前屈。該肌由第2、3腰神經前支支配。
(一)髂肌
1.起點:髂窩。
2.止點:股骨小轉子。
(二)腰大肌
1.起點:第12胸椎、第1~5腰椎橫突。
2.止點:股骨小轉子。
(三)腰小肌
1.起點:第12胸椎至第1腰椎。
2.止點:髂骨筋膜。
3.扳機點位置:
(1)股三角外側緣
(2)髂前上棘。
(3)臍下,腹直肌的外側。
4.牽涉痛:①在腰椎同側,沿脊柱到骶髂關節,再到臀部的中、上部;②腹股溝和大腿的前內側
解剖結構
由髂肌和腰大肌合成。該肌受腰神經叢支配。腰大肌起自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呈扇形,位於腰大肌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互相結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和髖關節的前內側,止於股骨小轉子。腰大肌被一筋膜鞘包裹,當患腰椎結核時,膿液可沿此鞘流入髂窩或大腿根部。髂腰肌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幹和骨盆前屈。該肌由第2、3腰神經前支支配。
(一)髂肌
1.起點:髂窩。
2.止點:股骨小轉子。
(二)腰大肌
1.起點:第12胸椎、第1~5腰椎橫突。
2.止點:股骨小轉子。
(三)腰小肌
1.起點:第12胸椎至第1腰椎。
2.止點:髂骨筋膜。
3.扳機點位置:
(1)股三角外側緣
(2)髂前上棘。
(3)臍下,腹直肌的外側。
4.牽涉痛:①在腰椎同側,沿脊柱到骶髂關節,再到臀部的中、上部;②腹股溝和大腿的前內側
前弓後箭
1.雙手放在腰上,眼睛凝視正前方。 2.邁出右腳,注意腰背挺直,右腳膝蓋彎度不超過腳尖,以防膝蓋受傷。吸一口氣後再恢復
原位,重複8~10次。
與髂腰肌相關的疾病
髂窩膿腫
髂窩位於盆腔兩側後方,在後腹膜與髂腰肌腱膜之間,系一疏鬆組織間隙,其中有髂外動靜脈、精索(或卵巢)動靜脈、髂窩淋巴結、生殖股神經和輸尿管等。髂窩膿腫是指髂窩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最終形成的膿腫。
病因
多由外感濕熱或邪毒內蘊,結於髂窩脈絡之間,久之發為本病。致病菌多系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和大腸桿菌。常繼發於下肢、會陰、肛門周圍等的化膿性感染,經淋巴回流到達髂窩;也有由遠處感染經血行轉移引起。
症狀及診斷
起病較急,往往有惡寒、發熱、頭痛、乏力、全身不適等症狀。由於病變部位較深,局部症狀最初並不明顯,一般僅有腹股溝上方疼痛。繼而有行走困難,大腿不能平伸,並在髂窩腹股溝上方出現腫塊。腫塊呈長圓形,有壓痛,波動不明顯。髖關節漸漸不能伸直,伸屈活動時疼痛加重,主要是因為炎症刺激髂腰肌、腰大肌等所致。因此中醫稱本病為縮腳腸癰。病期多較長,後期膿腫可自腹股溝韌帶下方穿破至淺部,最終潰破形成膿竇。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
鑑別診斷
(1)闌尾周圍膿腫:發生在右側髂窩的膿腫需與闌尾周圍膿腫區別。闌尾周圍膿腫常有較典型的上腹或臍周痛轉移至右下腹的病史,其腫塊和壓痛位置較高且偏向內側,一般無屈髖畸形。
(2)嵌頓性腹股溝疝或股疝: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的腫塊位置比較偏向恥骨上方;嵌頓性股疝的腫塊較小,常呈圓形,位於腹股溝下方。兩者均可引起急性腸梗阻。
(3)急性髖關節炎:髖關節活動受限,保持在一定位置,叩擊足跟時,髖關節疼痛加劇,髂窩無腫塊。
(4)髂窩寒性膿腫:常繼發於胸、腰段脊柱結核,病期長,起病慢,有潮熱盜汗等陰虛發熱症狀,X線片可發現脊柱病變。
治療
1.一般療法
應臥床休息,患側膝下墊枕,吃清淡飲食,補充維生素C和B等。
2.辨證施治
本病常因濕熱邪毒蘊於脈絡,化熱生火,故治宜清火解毒,如黃連解毒湯;內熱熾盛,大便燥結者,給內疏黃連湯以通里瀉火解毒。潰後可給補氣養血之劑。
3.抗菌藥物
宜選用氨苄、羧苄青黴素、慶大黴素、及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症狀較重者宜用大量或聯合應用,疑有厭氧菌感染時可加服甲硝唑。
4.外治
(1)早期可外敷如意金黃散或芙蓉膏,也可進行熱敷或理療。
(2)切開排膿。一旦膿腫形成(可穿刺抽出膿汁或超聲檢查確診),應及時切開排膿。手術可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消毒皮膚後,自波動明顯處(或隆起最高點)穿刺,抽得膿汁後,以穿刺點為中心,作一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切口,長4~5厘米,按層分離腹壁組織,于波動最明顯處再進行穿刺,證實為膿腫後切開小口,膿出後以手指(或止血鉗)擴大切口(應向外擴開,避免撕破腹膜)使能容兩指即可。用手指或器械在膿腔中探查或擴斷間隔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樣作不僅可能損傷膿腔後壁的血管、神經和腹膜,還有使感染擴散的危險,也增加了毒素的吸收。當大部分膿液排出後,置入兩根煙捲引流,要求放到膿腔最深處。傷口外面蓋以生肌玉紅膏紗布或凡士林紗布,再以無菌敷料包紮固定。
術後如膿汁量很多,可隨時更換敷料。48小時後取出煙捲引流。換用2根直徑在1厘米左右的硅膠管,以保持引流通暢。每天通過膠管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膿腔1~2次,沖洗後用干脫脂棉吸淨殘留水液。最後通過膠管向膿腔內注入廣譜抗生素溶液數毫升加α-糜蛋白酶5毫克,以利感染的控制和加速膿腐的液化與清除。病人可以經常變換體位(包括半坐位)和深呼吸,以助膿液排出。當膿汁量已很少,並且變為血漿樣時,每天或隔日剪去膠管0.5~1厘米;傷口淺至5厘米以內時,拔除膠管,改用去腐生肌散棉捻換藥,直至癒合。
如換藥過程中,膿汁量突然增多,體溫再度升高,多半因引流不暢,應設法改善引流。[1]
視頻
參考文獻
- ↑ 腰痛,腰肌勞損?髂腰肌要瑜伽拉伸,也要加強力量!」,瑜伽的事,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