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山症泛指人體處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海拔特殊環境所導致的健康風險,正確的名稱為「高海拔疾病(High altitude illness)」。
當海拔高度的上升時,很多環境條件和地面不太相同,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但其中對健康影響最大的就是因氣壓較低,同時導致空氣中氧分壓較低,以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為例,山頂的氧氣含量僅有平地的7成左右,旅客突然處於這樣的特殊環境時,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1]
目錄
高山症的分類
-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
通常在抵達高山後的1~12小時出現。臨床的症狀有:頭痛,伴隨有以下任一項:虛弱無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頭暈頭昏;睡眠不佳。症狀通常在24~48小時適應後緩解,或因使用氧氣及止痛或止吐藥而解除。
- 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
高海拔腦水腫一旦出現會快速導致死亡,通常在出現急性高山症(AMS)後出現。症狀有:協調能力喪失、步態不穩或意識狀態改變。可以請受試者在平坦地面上,腳跟緊接著腳尖走一直線,大約走5公尺,正常者是不會搖晃或跌出線外,若有則要提高警覺。
- 高海拔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
高海拔肺水腫也是一旦出現會快速導致死亡的疾病,而且進展到死亡的速度可能比高海拔腦水腫更快。臨床上可以單獨出現或合併高海拔腦水腫一起出現。臨床症狀有:休息狀態下有呼吸不適、咳嗽、虛弱無力或運動能力喪失、胸悶。[2]
高山症症狀
高山症(高海拔疾病或高山反應)可能出現的3種類型的狀況:
- 急性高山症:患者會因為缺氧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厭食以及失眠等症狀。
- 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腦水腫最主要的症狀是劇烈頭痛,並合併步態不穩、噁心、嘔吐、行為異常、幻覺和意識模糊等症狀。
- 高海拔肺水腫:患者會先出現運動能力變差,合併乾咳、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狀,之後會發展為咳血、虛弱以及發紺等嚴重症狀。[3]
如何預防高山症?
1.出發前先諮詢醫師作身體檢查評估。
2.目的地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時,應先在1500∼2500公尺高度處過夜休息,且盡量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如果必須直飛使得首日睡眠得在高度超過2500公尺的地區,最好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且在3000公尺以上,睡眠高度每天不增加超過600公尺。之後每2∼3天(或每上升1000 公尺)建議需休息一天不增加高度。
3.登山時要慢慢上山,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逐漸適應低氧氣的環境。可以白天爬高一點,晚上則睡在海拔較低的地方。
4.在抵達高地後避免劇烈的活動以及酒精性飲料,不要抽菸,記得要多喝水並注意保暖。
5.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可增加體內二氧化碳,提高呼吸中樞的驅動能力。避免碳酸飲料及豆類等產氣食物,以減少脹氣。
6.盡量避免使用鎮靜安眠用藥(會抑制呼吸中樞及缺氧時的換氣反應)。[4]
預防高山症的藥物
藥物的選擇與用法(預防與治療的劑量不同),可在登山前向醫師諮詢,並按醫師指示事先服用來預防:
1.丹木斯Diamox(Acetazolamide):為一種利尿劑,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出發前一日開始服用,每日兩次,每次125mg,抵達後繼續服用兩日再停藥。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以及蠶豆症不能使用。
2.得利生Dexamethasone: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是一種類固醇類藥物。用在對Acetazolamide有禁忌而無法使用的族群,或已出現嚴重高山症而下降高度可能延遲的病人身上。
3.口服Adalat(Nifedipine)、口服威爾鋼Viagra(Sildenafil):用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出現高山症該怎麼辦?
降低、降低、再降低!!
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都是會快速導致死亡的疾病。但是,如果及早處理,幾乎可以得救且完全康復。所謂及早處理,就是一發現立刻下降海拔(一般降低500~1000公尺)。而像高壓袋治療、氧氣治療只是暫時救急的方法。
不要將患有高山症的人單獨留下,還有務必謹記不要帶著急性高山症的症狀繼續上升高度,如果在同一高度休息後,症狀仍未緩解或一旦症狀惡化,立刻再往更低海拔下降,才能避免意外的發生。[5]
高山症狀及處置
強健體魄雖有利爬山,但高山症是基因所致,科學家至今仍未找出致病基因,因此要預防高山症,行前不妨先爬小山測試,合歡山高度就相當適合民眾測試。
台北馬偕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表示,通常高山症的發生時間較慢,須經歷一天才可能發生。一旦發生,「降低高度」是最正確的處置方式,若繼續待在相同高度休息、睡覺,只會讓病情惡化。
到高海拔地區如何預防出現高山症症狀?
1. 謹慎規劃爬升速度
預防高海拔疾病最重要、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快速上升高度,讓身體能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如果行程安排許可,最好先在海拔2000~3000公尺處待1至2天,超過海拔2750公尺後,每天睡眠高度不要爬升超過500公尺,此外睡眠高度每增加1000公尺,最好要多花一天時間適應。在同樣的海拔高度,夜晚的氣壓會比白天低,所以判斷是否有高山症症狀應以夜晚為準。
2. 提早練習適應高海拔環境
如果預計要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活動前30天內可至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地區停留2天以上,有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環境。
3. 使用預防藥物
4. 在高海拔地區的一般性預防措施
(1) 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劇烈活動會加速消耗血氧,增加肺動脈壓
(2) 保持身體溫暖,低溫會增加肺動脈壓
(3) 不要吸菸,吸菸會減少吸入的氧氣量,增加肺動脈壓
(4) 不要飲酒、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及缺氧換氣反應,此外飲酒、服用鎮靜劑也會使意識狀態改變,容易和高海拔腦水腫症狀混淆
(5) 飲食盡量高醣低脂,但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如大豆、碳酸飲料等)
5. 給登山旅客的建議
(1) 登山本身就是一項高耗氧活動,旅客一定要謹慎衡量自己的體力、路況、負重等條件
(2) 登山行程應視人數搭配適當數量的專業嚮導,嚮導應熟悉路況,並清楚高海拔疾病緊急處置
(3) 旅客應事前了解求援管道,如在國外登山,一定要確認醫療保險是否能夠提供山地救援的服務,以及是否能夠全額理賠
(4) 攀爬4000公尺以上高山者,可考慮攜帶折疊式加壓袋、氧氣瓶等裝備,並應事先了解途經的山屋、營地有哪些設備
6. 很多高海拔地區的居民有預防高山症的偏方,如:中國大陸的紅景天、南美地區的古柯葉,旅客可嘗試,但不建議用來取代正規的預防藥物,也不該因此忽視高山症的初期症狀.[6]
兒童高山症
大部分看到的都是針對成年人的高山症的預防與處置,但隨著愛山人口增加,我們也開始看到許多小朋友會跟著父母親一起上山親近自然。但是成年人面對自己的不舒服,可以比較明確表達,可是對於還不能很清楚表達自己感受的兒童,發生高山症的機率並不比成人少,那到底幾歲才適合上山?如何能知道小朋友罹患高山症?兒童高山症要怎麼預防? 另外,肥胖與體能不佳的兒童與青少年,也是高山症好發的族群,發生高山症的機率甚至高達83%,比一般同齡者多出一倍多!
一、高山症的發生率:
1.急性高山病在兒童之發生率似乎與成年相近。 2.高海拔肺水腫在居住在低海拔兒童身上不會增加發生的危險,但長年居住在高海拔的兒童比較會發生重返的高海拔肺水腫。 3.沒有任何已經發表的文獻討論兒童的高海拔腦水腫。
二、危險因子:
1.上升速度過快 2.抵達地點之海拔過高 3.勞動 4.寒冷 5.已存在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6.原先就存在的心肺疾病 7.個人對疾病的感受度 8.居住地在高海拔且自低海拔地區之後重返高海拔之孩童 9.大型有組織的登山隊伍
三、症狀評估:
1.大於八歲:可用成人的方式來評估症狀。 2.三歲至八歲:需用睡眠、食慾、活力及情緒,以及使用改良版之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診斷標準來評估。
四、高山症之預防:
1.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兒童高山症之預防,但是一般認為可以採用成年之預防方式。 2.上升速度:成年的緩慢上升速度方式是否可以用於兒童,目前尚不清楚。 3.使用藥物預防:一般而言應避免使用藥物來促進高度適應,因為緩慢上升速度便可以達到相同之效果。但如果先前便容易發生高山症的兒童,使用藥物也許有幫助。
五、教育訓練:
孩童、照顧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應該在兒童進入高海拔前先了解可能之症狀。 親人也應該了解孩童在高海拔的反應與一般簡單旅遊疾病有何差異。
六、緊急救護計畫:
任何進入偏遠高海拔地區之團體都應該有緊急救護計畫。緊急救護計畫必須事先聯繫以促進脫困。 假如孩童進入高海拔,立即下降高度或取得氧氣必須越快越好(幾小時內)。 應避免撤退時需要曠日廢時或需要先上升高度才能下撤。
七、團體高海拔旅遊: 應提供高於2500公尺之先前之睡眠高度以促進高度適應,並應盡量緩慢上升高度,且行程必須保有彈性來處置可能之病童。 先前之計畫應該包含以下幾項:
1.評估所有孩童之過去病史 2.教育所有孩童、工作人員以及家長關於高山症以及其他環境急症 3.對於工作人員必須進行野外第一線急救訓練以及準備野外急救包 4.緊急救護及脫困計畫,必須包含緊急事件時的聯繫 5.醫療及救援保險。
八、治療方式:
1.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兒童高山症之治療,但是一般而言,可以遵照成年人的處置流程。 2.藥物劑量方面應有所調整。 3.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一旦兒童發生高山症症狀需要下撤時,必須比成年病患更早下撤,其原因是高山症在孩童的疾病進展尚未完全明瞭。在下撤過程,必須盡可能的減少勞動以免惡化症狀,並且在下撤過程必須由有緊急處置能力的人員陪伴。
常見謬誤
1.高山反應 = 身體缺乏足夠氧氣使用。
錯! 身體缺乏氧氣將直接引致昏厥和窒息,來不及有高山反應前已死亡。 高地外界環境的氧氣量少了,但通過增加呼吸和心跳頻率,身體仍能獲得所需氧氣。 幾種高山反應的一個主要成因反而是在剛到高地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2.體育健將不會有高山反應,年輕人有高山反應的機會較小。
錯! 體育健將和年輕人如自以為體能好而登山太快,甚至有較大機會令高山反應惡化。
3.到訪高地很危險很易喪命。
錯! 真正致命是兩種少見和可避免的高山症:高山肺水腫HAPE 和高山腦水腫 HACE。 到訪高地出現一般高山反應其實很普遍,除了1~2兩天頭痛外甚少引致生命危險。 致命的通常是患者忽略早期病徵勉強登山,或因特殊情況不能撤退所致 (如:走青藏線受困於唐古喇山口)。 只要身體健康,沒長期病,對高山反應和高山症有充分認識,不值得因為過度憂慮而放棄前往尼泊爾山區、西藏、秘魯、玻利維亞這類很有特色的高山地方。
4.尼泊爾山區居民不會患上高山症。
錯! 尼泊爾的雪巴人Sherpas(夏爾巴人) 天生能適應五千米高度, 但尼泊爾山區還住有很多其他民族沒與生俱來對高地適應。
5.我以往曾乘車/纜車到過某高地遊覽沒有異樣,我不會有高山反應。
錯! 高山反應往往會在到達高地後一些時間才出現,最危險是到達一個更高高度後的首個晚上。 白天玩幾小時OK,晚上出問題;登山較坐車易得高山反應;到過五千米,下次到四千米地方仍可能有高山反應。
6.我在高地走路氣喘 = 我有高山反應
錯! 氧氣少了自然較易喘氣,高山反應是因高地空氣稀薄而引起體內發生較長期的生理 / 化學變化, 引致不同程度的病徵。除非你停止運動甚至坐下來休息很久仍感呼吸困難,或出現其他病徵。[7]
視頻
健康醫點靈-家醫科俞恩醫師-高山症的預防與處理
高山症預防與處理
一分鐘學知識,認識高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