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州市石鼓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州市石鼓镇隶属于广东省高州市,地处高州市西南部,207国道、广(西)茂(名)公路、汕湛高速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55.24平方千米(2017年),辖29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350多条自然村,是高州地区唯一的国家小城镇重点建设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全国千强镇,是粤西地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素有“小佛山”“金墩””小义乌“之美称。2019年10月,石鼓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中文名: 石鼓镇

外文名: Shigu Town

别 名: 石古、金墩,小佛山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广东省高州市

地理位置: 高州市西南部

面 积: 155.2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转湾岭村沙坡村丽山村

政府驻地: 石鼓圩向阳路18号

电话区号: 0668

邮政区码: 52525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08408人(2017年)

著名景点:石鼓公园

机 场: 粤西国际机场

火车站: 高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K

交 通:汕湛高速、国道207线

行政代码: 440981

GDP: 54.07亿元(2014年)

集镇面积: 6平方公里

命名由来

高州石鼓圩是茂名地区较大的农贸市场,其经济发展素有“小佛山”之称,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期熙熙攘攘,闲日也人来人往趁圩,好不热闹。这里地名原来叫金墩,那为什么后来又叫石鼓?当地人流传着一段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方圆十里的高岭,岭下是一片平原,有名的“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种,割斗一”的大地,农民过着放下禾镰无米煮的悲惨生活。有一年发大旱灾,用水贵如油,人们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拜天神,喊着“天公呀,快下雨吧,旱死禾苗饿死人”的泣声,喊声传到南天门,感动了仙人,带着五面金鼓降落在岭上,神仙化作一姑娘要人们选一名诚实、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在岭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击鼓,唤来雨神,禾苗有救,人有水饮,稻谷丰收,六畜兴旺,并在岭边成立集市,赶集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火红,这圩市便取名叫金墩。不久,五面金鼓响声传到当朝的皇帝耳朵里,便派出官兵千里来抢金鼓,那击鼓的小伙子和当地农民操起锄头、扁担同官兵搏斗,保护五面金鼓,最后斗不过皇帝官兵的刀刀枪枪,官兵抢到了金鼓。忽然只听一声巨响,一道强光,把皇帝的官兵烧为灰烬,五面金鼓变成了五块大石,旁边还留下一张石床、石煲、石碗。人们为了纪念仙人给人带来的五面金鼓,把此岭叫石鼓岭,金墩改名为石鼓圩,并订为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把附近一村子定名为石鼓村、石鼓乡,大跃进年代成立石鼓公社和今天的石鼓镇。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些人在石鼓岭开石放炮,打石建房子,毁去五块大石和石床、石煲、石碗等遗迹。在党的领导下,当地人民改造石鼓黑泥土,修建引淦河,从高州水库引水灌良田,从此稻菽千重,人民丰衣足食。今日的石鼓圩,市场的网织、篾织、针织、纺织等手工业成了一特产。手工打铁到处响叮当,打出的刨刀、镰刀、钩刀、柴刀、菜刀、小刀、锄头、方铲、圆铲、犁耙等小五金又成了粤西地区一特色。簸箕炊、炒河粉、糖心兹、煎堆、大锅狗、小煲粥,牛杂、白切鸡是有名的熟食,消费量是茂名农贸市场第一。旧圩,已变成一排排住宅楼房,沿着高州公路直到林保岭,新建、改扩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石鼓岭边一街延伸出高州至湛江公路,使石鼓路通、财通,形成了新的金墩。

经济建设

自1993年至今,该镇已连续15年位居高州市十强镇榜首,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之星”,1999年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批准为广东省中心镇,2001年被列为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0强镇和广东省西翼农村经济总收入10强镇,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渔网渔具专业镇。2008年,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种植业年产值近2亿元;淡水养殖面积1.8万亩,渔业年产值超2亿元;生猪出栏量15万头,存栏量49万头,各种家禽饲养量达172万只。全镇已建成了西基山、金墩、九罡、祥山四大工业园区,形成了造纸、铸铁、木业、塑料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镇共新引进工企业项目14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5亿元。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4.07亿元,年增长7.06%。其中,工业产值36.35亿元,年增长8.09%;农业产值8.1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9.55亿元,年增长9.77%,实现税收792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现有27家,实现产值22.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固定资产投资达8.1亿元;新上较大技改项目3个,总投资额达4200万元。石鼓镇坚持工业立镇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和“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突出特色”的思路,做大做强“工业航母”。一是强化园区意识,推进行业集聚。建成了以乙烯后续加工、铸造业为主的九罡工业园区,以造纸、建材业为主的金墩、西基山工业园区,以木业、制革业为主的祥山工业长廊等四大工业园区,规划开发上垌铸造产业园区、金墩玩具产业园区、石鼓钟表产业城等工业用地,新增工业用地10000多亩。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企业带资合建,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开始集聚。二是强化招商意识,加快资本流入。重点扶持渔网渔具、铸造、针织、造纸、木业、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率先发展,积极培育钟表、电子产品、针织服装等双转移产业。今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为银企合作牵线,半年来帮助7家企业融资1240多万元。积极为科企合作搭桥,先后组织13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生产线13条、设备155台套,联合攻关技改项目7个。通过发展工业,吸收转移了近2万名本地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农民收入5亿多元,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该镇已建成了西基山、金墩、九罡、祥山四大工业园区,形成了渔网渔具、造纸、铸造、木业、建材、针织六大支柱产业。该镇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规划石鼓九罡工业园区及石鼓上垌工业园区规模建设,着手筹备金山工业园区(石鼓低坡片区)及石鼓大丰岭水产品加工区建设,全力打造省服装制造技术创新专业镇,着力打造高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渔网业

石鼓渔网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便有人开始手工编织渔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渔网编织仍为纯手工操作,通过“搓麻线—扎网泡—打网铅—剪网粒”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成渔网。由于农民在劳作之余便可加工操作,很适合农村家庭作坊式生产,所以很多家庭加入到渔网加工的队伍中。80年代后,随着尼龙丝、锦纶丝的问世,人们摆脱了渔网原料不足的困局,开始大量使用尼龙丝编织渔网并拿到市场上卖,织网成了许多家庭的重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入90年代,省时、高效的织网机迅速在本地普及开来,渔网加工开始从纯手工向半机械化过渡,当时全镇以陈大岭村为中心,附近村庄为辐射地带,都从事起了渔网加工业,“家家有网机,户户搞加工”,盛况空前。1993年,石鼓渔网真正的机械化生产时代开始,众多大型渔网生产企业纷纷落户石鼓工业园区,从织网到装扎成型都在机械化中完成,渔网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石鼓渔网市场兴起初期,发展之路较为坎坷。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本地渔网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部分年轻人每人带上几百斤渔网背井离乡,通过‘走圩’的形式,到阳春、开平等地摸清当地市场行情,开拓外地渔网市场。”伍会长回想起当年“走圩”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思想活跃的农民开始带头专门从事渔网的生产和销售,当起专业户。全镇‘冒出’近千名以推销为主的‘大网客’,他们走南闯北,摸清全国各地市场行情,与外地网商或客户签订好供货合同,然后自购原料按合约加工成网。走出去的‘大网客’纷纷在省内沿海城市以及海南、广西等省(区)‘安营扎寨’,设立石鼓渔网直销点,为石鼓渔网‘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再立新功。”现在,实现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的石鼓渔网,享有技术、资源以及市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年成交额超5亿元。渔网业年产值7亿多元

农业发展

该镇是高州市的农业大镇。按照“依靠科技,兴粮足食,兴菜富民,兴果强家”的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面推行渔畜果菜综合种养模式,已形成优质稻、蔬菜、玉米、南药、花生、瘦肉型猪、淡水鱼七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花卉、盆景、风景树等特色农业逐步兴起并形成基地。该镇积极探索以工促农的有效方法,立足“把区域农业做大、把立体农业拉长、把农产品加工做细”,着力打造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协作、产业化运作的“现代农业航母”。一是科学规划,形成产业带。重点发展规模健康养殖、特色种植、特色中药材开发、特色林产品开发四大产业,基本形成了中部蔬菜,东部首乌、花生,南部养殖,北部水稻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生猪、罗非鱼、首乌、四季菜、花生五个拳头产品。二是示范带动,普及农业科技。大力发展首乌套种示范村,西基山白坭塘村首乌套种蔬菜、豆角、青瓜等经济作物,年亩收入达1.5万元。2011年起,该镇成为茂名地区唯一的全国水稻高产创建整镇整建制试点镇。水稻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育秧插秧等大批农业适用新技术广泛推广,三是规模发展,壮大养殖业。积极发展规模特色养殖业,年收入近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农户年均获纯收入10000元以上,助农增收年均600多万元。该镇现有年出栏量1000头成品肉猪的养殖户共60多户,其中年出栏量过万头的有5户。养殖罗非鱼现已形成了从饲料、种苗、养殖、加工、仓储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产量稳居茂名第二。该镇是粤西商贸重镇,素有“小佛山”之美称。已建成饮食、农产品、工业品、渔网、农贸等五大市场体系,市场面积2.3万平方米,年集贸成交额1.3亿元。农贸综合市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

镇区建设

镇容镇貌好。该镇集镇建设日新月异。近景规划控制面积14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大小街道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并安装了街灯、统一种上绿化树。市政配套设施完善,自来水供水网络与高州市网道相连,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广东省中心镇、茂名市示范镇,省“岭南杯”达标镇。集镇建设方面,南华大道一、二期改造工程全线竣工,人民路、向阳路等8条墟街进行沥青铺设,石鼓体育文化公园一、二、三期建设工程已竣工,集镇扩容提质取得较大成绩。2014年以来,集镇房地产建设日益繁荣,高州市龙田房地产有限公司和高州市聚富房地产有限公司等进驻石鼓东区,先后建设了鸿福花园等中高层花园式小区,提升了石鼓集镇品味和形象。

文化教育

该镇是高州市教育“窗口”镇。有中小学校50所,1994年就全面实现了“普九”达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在茂名市镇级处于领先地位。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原高州市石鼓职业高级中学)是茂名市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效益最显著、影响力最大的龙头职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高州一职学生首次就业率连续10年达98%以上,高考连续15年独领风骚,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考生上线率90%以上,近三年出现的总分或单科状元达18位,学生参加省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合格率更是高达100%。学校的数控、电子专业已发展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石鼓中学是茂名市第一所独立性农村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该校更是被省教厅定为茂名市农村中学首个普通高考考场。自1998年起,石鼓中学已连续十四年高考上线人数、上本科线以上人数和上线率稳居高州市农村中学第一位,高考进入省单科前100名尖子生行列的达7人,先后有2人以满分的成绩分别勇夺广东省文科和理科基础状元。祥山中学是一所粤西地区享负盛名的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茂名市一级学校,高州市和茂名市美丽校园、文明单位。石鼓一中:全名叫高州市石鼓第一中学,年年升上四大中居农村中学首位,其中升上高州中学每年都超过50人以上。祥山一中是石鼓镇的一所初级中学,位于祥山圩。为抓好教学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名校交流、函授、进修和校本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合格率达100%。

医疗卫生

高州市石鼓医院始建于1956年,位于高州市南部的石鼓镇,靠近207国道,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主要服务于周边30多万人口区域。历经50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初级卫生保健、康复和教学于一体的具有二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是粤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镇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61平方米。院内园林布局,绿树掩映,花径纵横,环境优雅,是治疗、疗养的好地方。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可开放病床300张,现有职工200多人,分设有内科、中西科、中医科、外科、骨科、妇产科、甲亢治疗专科、五官科、口腔科、精神病防治科、老人养护中心等10多个病区和4个门诊部。医院设备精良,拥有先进的美国进口全身ct机、飞利浦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美国进口彩色b超机、德国狼牌腹腔镜、德国目乐手术显微镜、心电监护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肠镜、脑电地形图、500毫安电视系统全自动x光机、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肝功能检测仪、血液稀释机、甲亢测定仪、全自动进口甲亢扫描机、先进激光治疗仪、大型眼科检测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石鼓医院全体职工发扬“团结、爱院、务实、求真”的精神,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可靠有效、真诚贴心的医疗服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是国家爱婴医院、市文明医院、市先进集体、市十佳服务单位、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成为茂名市、高州市镇级医保、工伤医疗、合作医疗、白内障助残复明工程定点单位。

视频

高州市石鼓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