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庙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遇,按照瞄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明确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两个重点,培育小辣椒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大牲畜养殖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优化进程。着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等关键性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2018年2月13日,宛城区高庙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高庙乡更名为高庙镇。[1]
概况
高庙镇位于南阳市区东,距市中心23千米。东与社旗县晋庄镇、大冯营乡毗邻,南与唐河县桐河乡接壤。面积81.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8886人(2017年)。辖高庙、孙楼、下曹、大刘庄、上曹、
栗盘、司庄、郭厂、老薛营、邰庄、张庄、小石碑、大石碑、黄池陂、西张营、上官庄、张堂、谢营、南张营、赵桥、塔桥、王良庄、典暴2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高庙村。
地势自北而南倾斜,北部较高,海拔120米,南部稍低,海拔llO米。境内有桐河、清河、珍珠河和小黄河。清河、珍珠河于高庙村东北汇合后称桐河,南从王庄出境,段长10千米。小黄河横越境内,于薛营村汇入桐河。牛高公路、李高公路过境。
沿革
小清河和小黄河东部交汇处有一寺庙,这就是高庙的由来。清末分属黄池陂、马庵及雷神庙3保;民国25年(1936年)分属黄池乡、马庵乡及敬业乡。1949年建国后建立高庙区;1951年9月改高庙区为十三区;1958年属茶庵公社;196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改为高庙乡。1997年,面积81.4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高庙、黄池陂、西张营、上官庄、张堂、谢营、赵桥、南张营、大石碑、小石碑、塔桥、王良庄、典报、邰庄、张庄、老薛营、司庄、郭场、孙楼、下曹、上曹、大刘庄、栗盘23个行政村。
农业
高庙乡立足乡情,突出优势,在稳定粮食、棉花面积的基础上,抓好了小辣椒种植和以牛、羊、鸭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今年全乡小辣椒面积达到50000亩,占总耕地的50%以上。新建邰庄、塔桥、谢营等3个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小辣椒示范方,引导农户连片种植。以杂交新一代和椒都红为主,淘汰其他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在高庙南街建立了小辣椒专业市场,催生了一批从事辣椒购销业务的经纪人,吸引了该乡从业人员400余人和外地客商80余家,带动了全乡信息、中介、餐饮、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畜牧养殖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育龙头、带农户、扩规模、上水平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屠宰加工业走上了养、购、加、销有机互联、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全乡黄牛存栏达15000头,羊存栏30000只以上。建成两个牛羊交易市场。黄池陂村系回民聚居村,有着传统的牛羊屠宰加工习惯,该村两委班子加大资金、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力度,支持养殖大户法玉亮、巴中武投资100余万元,分别建成了存栏400头、600头的黄牛育肥场。育肥场为农户提供种牛、技术服务等,辐射带动全村及周边乡村黄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屠宰大户马延生年屠宰黄牛可达1500头,年销售牛肉200余吨。目前全村屠宰专业户发展到120家,年屠宰牛50000头,羊30000万只。年加工牛、羊肉1.2万吨,人均增收1800元。组建了100余人的经纪人队伍,拥有货车68辆,收购市场涉及社旗、唐河、方城等7个县区,肉食产品远销武汉、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仅销售服务车年可获利75万元。止2005年底,全村已建成清真冷库3座,牛羊皮加工购销专业户8个,肠衣加工厂10家,牛羊杂加工专业户36家,形成了养殖、交易、屠宰、冷藏、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高庙乡肉鸭养殖快速膨胀发展,发展专业场37个,形成塔桥、赵桥、黄池陂三个肉鸭养殖小区。每场可同时养四批,鸭苗存栏3200-4000只,全乡可同期存栏8万只,年可出栏100万只,喂养45天左右即可上市,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效益明显。[2]
交通
乡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资金筹措、清障、拆迁、安全保卫等项工作,止目前全乡公路里程160多公里。有效地改善了该乡的基础条件,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了该乡与外界的联系。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突出建管并重。一是治理脏、乱、差,拆除违章建筑,规范经营区域,禁止超线摆摊;二是扩建黄池陂屠宰加工清真食品一条街和老薛营小集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知名度;三是完成了小辣椒专业市场南端700米双侧临街门面房上下150间的建设任务,新增商户80家,小辣椒市场吸引近4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高庙集镇内居住和发展,壮大了集镇规模,激发了集镇活力。高庙集镇有望成为南阳东部最有影响力的小辣椒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民营经济
高庙乡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目的、以民营经济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工业经济成为全乡经济增长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群众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主体。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争取大中小一齐上、各行各业一齐上、国有、民营、集体一齐上,激活内资。二是坚持各种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突出发展民营工业。三是坚定不移地走招商引资、借力发展的路子。四是大力发展该乡清真食品加工、肉鸭养殖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培育高庙乡工业支柱,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