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上的娘子军(张明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架上的娘子军》是中国当代作家张明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高架上的娘子军
时光穿流在夏日的热浪中,秦都摄影协会二十余人,手持长枪短炮,急行在陕西六建集团公司承建的“渭水朝阳”、“恒泰新花园”项目的建筑工地间,为“六建杯·七秩芳华”摄影展奔波忙碌。
走进往日难以涉足的基建“禁区”,真是别开生面,让人心底波澜起伏。凸凹不平、泥泞飞溅的大坑里,钢木林立、纵横交错的高架上,拔地而起、耸入半腰的幢楼间,活跃着忙忙碌碌的男男女女,这就是人们眼里的“农民工”。赤、黄、蓝、白的安全帽下,有的挥镢舞铣,挖掘搅拌;有的肩扛手提,搬运钢木;有的上下攀登,转换流程;有的躬身下腰,不断抬起放平;有的面罩折颜,细心焊接打磨。这些奋战在不同方位、不同旮旯的身影,都成为摄影人追逐的目标。
在我记忆的版图上,挖坑搬砖盖房子是男人的世界,流血流汗建大厦是壮汉子施展技艺才干的舞台。今天,穿梭在新时代的建筑工地上,一群别具风色的娘子军刷新了我沉积的意象,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个生气勃勃的巾帼英姿,定格在镜头里的是一幅幅多彩丰满的健美影像。
走近恒泰新花园一座用铁皮围建的库房前,一个身着红装,头戴红色安全帽,扛着一丈多长白色杠子的女人,一下子吸引住我的眼球。直射的光韵,辉映在她丰满滋润的蛋形脸庞上,两道浓黑的长眉下,闪动着一双睿智的大眼睛;高直的鼻梁,樱桃般的双唇,洁白的牙齿,坦诚的笑颜;一尺多长的麻花状发辫绕过后脑勺,垂直在右肩与右臂弯之间。紧追她窈窕、矫健、沉稳、坚毅的身影,我咔嚓、咔嚓、咔嚓,直到她把钢管从肩膀卸下,轻轻地放在整整齐齐的材料堆上。注视她的神情气度,我认定她是个艺术人才、舞台上的“女主角”,这里不是她的世界。追随其后,我低声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干这种话累不累,能适应吗?”她微笑道:“我是四川人,在这干了三个多月。开始吃不消,只能硬挺着。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磨炼出来了,也不觉得累了。你看,前边那些比我年龄大的老姐们,都很吃苦、特能干!”
顺着美女的手势,我踩着坑洼泥泞的路基,一步一步的寻觅着。奋战在“六建”项目工地上的“川妹子”真不少,远影近形,引人瞩目。一辆陕DA8229装着泥沙罐子的大车前,一个体格高胖的中年女人,手持铁锨,顺着滑板之势,把大罐口的泥沙一铣一铣往下刨,装进推车里。速度之快,用力之巧,令人折服。这种挥臂舞铣之势,形似男人影,力超壮汉子。
看,那辆装满木条的卡车下,一个非常干练的中等身材女人,从一大堆木板上,把一条条一丈多长一尺多宽的木板抛向空中,正巧落在车箱中心,由车上的女人接收、放平、装满,运送到工地需用处。这是个危险而又费力的活,但是,车上车下的她们,临危不惧,有条不紊,抛接得当,伸手而就,宛若特技舞台上的魔术师。
当我颤颤惊惊地登上一幢刚刚起造到四层的楼梯中间,恐高加剧,心跳加速,幻觉顿生,似乎要从这钢版临时搭建的楼梯空间摔下去。惊恐之中,周围看不见一个人,上不能下不成,我真想大声疾呼。犹豫之中,刚才那几个“女汉子”的形象闪现在眼前,平静了我的心绪,壮大了我的胆量。我握紧相机,眼睛直视上方,终于攀登上了三层。
朝西望去,十多个头戴太阳帽的女人,围成一个半弧形,全神贯注地给铁网上安铁扣,个个低头无语,唯恐那个扣拧得不合适。看着她们专著的神态,我无法履行“采访”职能,也看不清她们的“真容”,只拍摄到一双双干煸粗糙、熟练拧动着的黑手。这时,身后站着的一个男“管事”告诉我:“这看是个不费力气的细活,但一点不能马虎。她们是我从川北带出来的,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在工地上干了四五年,个个认真用心。一是为了生路,也是为了展示自己,有的比我们男人还强势卖力。”此刻,我眼前闪现出几个翻转镜头,宽阔的广场中央、绿柳飘扬的湖畔路旁,一群群风度翩翩中年女人,合着时兴的声乐,舒展长臂,欢歌燕舞……同样的年龄,不同的环境,异样的生活。而眼前这些“川妹子”,却涉水越岭,远赴关中,拓展生活之道,打造异地蓝图,书写非凡人生……。正当我的视角、思维处于交织之中,男“管事”指着左侧前楼的三层高架,激情地说:“你看她,都五十出头了,还跟壮小伙子攀比,登高磨爬啥活都能干。”顺着他的手指,我用了200的焦距,拉人镜头的只是纵横交错的钢杆中一个瘦小的影子。距离太远,方位不正,视角模糊,我只能下楼另找角度,抓拍这个强势的“川妹子”。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我而言,上行下行都是难。历经了又一次的惊险,神魂未定,就站在西三楼底一片纵横交织的黄色钢架下,我仰面眺望,对准那个瘦小的身影,拉大焦距,让她在广角中放大清晰。她头戴“众创集团”安全帽、工作装,庄重严肃的脸庞,额头上布满条条皱纹,一双黑乎乎的大眼睛,放射着犀利、智慧、坚韧的神光。她不停地攀高爬上,转换着工作流程。先是双手拿着一个软尺,高度聚神的丈量。随之,又一步一步登上钢管,举起一根长长的铁棒,眼睛死死地定格在上头,反复的试行安放……她傲然于高架之上形神洒脱,我持相机的手心却冒出了汗渍。她毎移动一下,我心里就喀腾一下:“小心!小心!”她泰然自若,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双脚牢牢站立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力大无穷,不可征服。
近两个小时的抢拍、抓拍,我不能询问她们的尊姓大名,只能统称她们为巴蜀川地“娘子军”。她们的英姿、她们的辉影,就像《红岩》中的江竹蕴、双枪老太婆,清晰的定格在我的影像里,永久地镶嵌在“六建”工程的蓝图上,必将展现在咸阳城镇建设的坐标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