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臾镇面积5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05人(2017年) ,位于邯山区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高臾。1953年6月始置高臾乡,因驻地得名。
邯郸冀南新区 高臾镇:高臾原名膏腴,意思是土地肥沃,风水好的地方。又传在磁县西部向东看去,只能见到此村,地势较高,战国时期建村,已有几千年历史。古老相传村名以前还叫上马头,村北有中马头,大马头,因滏阳河从村中穿过,运输业繁荣,由磁州窑运往各地的瓷器,由此码头中转,起重要作用。本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盛产大米、莲藕,莲藕曾作为贡品进宫,久负成名,镇政府驻高臾村,2016年9月30日划归邯郸市邯郸市邯山区管辖。[1]
建制沿革
高臾镇位于邯郸冀南新区 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高臾。
1953年6月始置高臾乡,因驻地得名。
1958年8月并入中马头公社。
1959年12月中马头公社改为高臾公社。
1984年4月改称高臾乡,同年5月改称高臾镇。
1996年1月,将白塔乡并入。
行政区划
高臾镇辖18个村委会:高臾一街、高臾二街、高臾三街、高臾四街、高臾五街、高臾六街、西玉曹、东玉曹、甘草营、十里铺、柳儿营、南西、白塔、阿庄、赵庄、兴善、中马头南街、中马头北街。[2]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东与成安县长巷乡相连;
东南与临漳县章里集乡毗邻;
西与光禄镇接壤;
南与磁州镇交界;
北与辛庄营乡、邯山区马头镇相连。
地形地貌
高臾镇总面积50.75平方公里。
地处低洼平原、冲积扇平原,海拔在60~90米之间,地下水位4~6米。
土壤为沼泽潮土、潮土,东部有部分固定风沙土。
水文
滏阳河、丰收渠从境内流过。总耕地5.16万亩,水浇地3.56万亩。
人口民族
7494户,35148人,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
含9个自然村,辖15个村民委员会。[3]
经济概况
2005年粮食总产1.8万吨。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谷子、甘薯、花生、大豆、西瓜等。
乡镇企业有水泥厂、水泥制品厂、塑料厂、面粉厂、陶瓷厂。
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东部万亩林果基地,南部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北部万亩水稻、莲藕基地,中部千亩洼水养殖基地。
社会事业
镇办初中2所,小学13所。镇卫生院1处,个体诊所20个。
白塔至西光禄公路与开河至李庄公路从境内通过。
高臾学区
高臾学区,下辖16所学校,其中2所初中,14所小学,在校学生4628名,教职工189人。还设有乡成人学校1所,村成人学校18所。
从建国初到1955年,辖区各村(阿庄除外)成立了小学。1957年中马头人民公社成立。甘草营、十里埔、白塔、兴善、柳儿营等8个村设立了高小班。1959年,中马头公社改为高臾人民公社。高臾一至六街和阿庄成立联校。这一时期,学区设校长1人,负责教育管理工作。"文革"期间,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83年公社改为镇政府。当时教育机构名为镇文教,设校长、教导主任、会计各1名。1996年,县机构改革合并乡镇,高臾镇与白塔乡合并,镇文教改为高臾镇学区。设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会计等职,负责学区的各项工作。
高臾镇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不少村盖了教学楼,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就读。镇内建了两所中学,占地面积和各项设施均达到标准化要求。特别是兴善中学(高臾镇第二中学)在管理上独具特色,教学成绩显著,成为当地学生向往的中学。
名胜古迹
高臾奶奶庙,位于高臾镇,俗称"平顶山",是原磁州的官方奶奶庙,由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共建。
该庙占地面积十余亩,山门后并列为三大院落,中院为玉皇殿、五圣阁,东院为三皇殿、佛祖殿,西院为碧霞宫、老母殿等。
该庙历史悠久,民间信仰浓厚,建筑规模宏大,为邯郸市邯山区高臾镇的道教圣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