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身铲颌鱼

高身铲颌鱼学名:Onychostoma alticorpus 脊索动物门,条鳍鱼纲,鲤形目。[1] 别名:高身鲴鱼、赦𩾃、𩾃仔。英文俗名:Sharp-jaw barbel; Taiwan ku fish; Deep-body shovelnose minnow 。台湾特有种,属濒危状态急需保育的物种。分布于南部及东部的溪流,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銮溪及花莲溪等流域均可发现。[2]

目录

形态特征

幼鱼期与台湾铲颌鱼极相似,随成长而渐有变化。成鱼体延长而近于纺缍形,尾部侧扁;体高而隆起,背鳍前方为体之最高处。头小而短圆,头顶略隆起。吻短而圆钝;吻褶向下伸展而盖著上唇。口下位,口横裂而宽广,上颌达眼眶前缘,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前缘平直而成铲状。具两对短小口须,不易察觉,成鱼甚至退化。咽头齿3列,齿式5.3.2-2.3.5。鳞片中等大,腹鳍基部具狭长的腋鳞;侧线完整,略成弧形,侧线鳞数45-47。背鳍最后一枝不分枝鳍条为光滑之软条,各鳍均无硬棘,背鳍软条 3(不分枝软条)+ 8(分枝软条);臀鳍3(不分枝软条)+ 5(分枝软条);腹鳍1(不分枝软条)+ 8(分枝软条)。体呈银白色,体背部为青绿色,腹部银白色;成鱼的头部及体背侧呈暗灰绿色,侧线下方的腹侧粉红或淡橘红色。吻部前方具白色纵带。所有鳍条淡灰黑色;胸、腹、臀鳍鳍膜为粉红色。[3]

高身铲颌鱼分布于高屏溪、卑南大溪、秀姑銮溪、花莲溪等。本种身体高而长,稍侧扁,腹部圆,头相当小且短圆,头顶部略隆起;吻颇短而宽圆,吻褶向下伸展而盖及上唇,口横裂 而呈新月形,上颔几乎后伸到眼眶前缘,下颔有锐利之角质层无须。眼小而曈孔周围均匀是银白色。体背侧青绿色,腹部银白色,鳃盖下缘、胸鳍及臀鳍均呈粉红色,侧线下之腹侧呈漂亮的淡红色。生殖期追星大而硬。

本种是台湾特有的淡水鱼,仅在南部及东部溪流之中游方有其踪影。喜水流湍急,水流量较大之流域,以附著于石头上的水生藻类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长迅速,体长最大可达五十公分,平常约有二五~三○公分,体重约○.六公斤。近年由于河川环境受人为破坏,以及毫无限制的各种违法毒、电鱼,其数量已极稀少,应该立即加强保护。[4]

资料库

  • 沈世杰,1993。台湾鱼类志,国立台湾大学动物学系。/陈义雄、方力行,1999。台湾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
  • 台湾大学动物博物馆
  • 台湾鱼类资料库

影片

by YouTube 高身铲颔鱼( 国语版 )

参考文献

  1. 高身白甲鱼 台湾国家公园
  2. 高身白甲鱼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3. 高身白甲鱼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4. 高身铲颌鱼 台湾珍贵稀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