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适

增加 10,4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高適'''<ref>本作「-{高適}-」,簡體字書籍中一般簡化作「-{高適}-」,也有沿用繁體字的。</ref>({{bd|706年||765年|2月17日|}}),字''' 達夫''' 、仲武 [[ 滄州]] 渤海人(今[[ 河北]][[ 景縣]] <ref>一說[[德州]]人</ref> [[唐朝]]邊塞詩人 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 並以建功立業自期。 詩詞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並稱「高岑 」,又與[[王之渙]]、[[王昌齡]]、[[岑參]]合稱「邊塞四詩人 」。[[File: 高适(2).jpg‎|thumb|right| [https://img.91ddcc.com/14479223172989.jpg原圖連結][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AB%98%E9%80%82&sxsrf=ALeKk02PhPj6eshaqB9DGNF1su2uOc8Www:1585397628124&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lys6zkr3oAhUNCpQKHSHSCJIQ_AUoAnoECBcQBA&biw=1422&bih=643&dpr=1.13#imgrc=SRB9SK83nx4FcM] ]]
== 生平 簡介 == 父親[[高從文]]是韶州(廣東韶關)長史,他少時跟隨父親客居嶺南。開元七年(719年),父親高崇文在揚州去世後,家道趨於中落。求仕無成之後,[[ 高適 出生窮困 ]]定居宋城(河南商丘) 甚至曾經 乞討 耕釣 為生。天寶八 載(749 ),高適赴長安應試中第 得到 被任命為 封丘縣尉 的官職 天寶九載(750年)秋,高適北使青夷軍(在河北懷 )送兵,有《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 西塞 薊北》《自薊北歸》等詩 天寶十二載(753年), 高適 一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 入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哥舒翰推薦 的文學創作 擔任左驍衛兵曹 他的作品描寫了 充任節度使府掌書記。在河 西 塞的生活: 期間,哥舒翰發動開邊 場上的景象、士兵的生活和當地百姓少婦的情懷 爭,取得一系列勝利 《[[燕 行]]》是 頌勝利, 高適 的著名 有《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等一系列 詩作。
天寶十 (755年) 節度判官[[田丘]]推薦 安史之亂爆發 高適 入河西節 的詩歌創作大幅減少,但文賦創作卻達到了新的高 使[[哥舒翰]]幕府 。十二月 [[安史之亂]]後任 高適拜 左拾遺 轉監察御史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八月到成都後,升任諫議大夫 。永王[[李璘]]起兵, 十二月,唐 肅宗 任命 高適為 御史大夫、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廣德元年,任 淮南 節度使,代[[崔光遠]]為西川 節度使。
上元元年(760年),在入蜀赴任後,他得知杜甫也在劍南,便寫下了《贈杜二拾遺》詩。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將死之時,才寫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一詩。上元二年(761年)五月,率兵跟隨西川節度使崔光遠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亂。 寶應元年(762年),代嚴武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成都尹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取隴右,十月,進而攻佔分州、武功,高適率兵出南鄙,牽制其力,不成功。廣德二年,吐蕃反兵陷松(今四川松潘)、維(今四川理縣)、保(今四川理縣新保關)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ref>《[[資治通鑑]]·唐紀》:廣德元年十二月</ref>,[[杜甫]]曾勸高適:「請公問主將(哥舒翰),焉用窮荒為?」<ref>《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ref>。高適被召還京,任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一直封到渤海縣侯。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乙卯(765年2月17日),去世,追贈禮部尚書。
== 家系 ==
==著作==
[[File: 高适.jpg‎|thumb|right| [https://www.kekeshici.com/uploads/allimg/180626/1-1P626200IJ13.jpg原圖連結][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AB%98%E9%80%82&sxsrf=ALeKk02PhPj6eshaqB9DGNF1su2uOc8Www:1585397628124&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lys6zkr3oAhUNCpQKHSHSCJIQ_AUoAnoECBcQBA&biw=1422&bih=643&dpr=1.13#imgrc=N0eb5hY_VlDtzM] ]]高適一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他的作品描寫了西塞的生活:戰場上的景象、士兵的生活和當地百姓少婦的情懷。 有《高常侍集》傳世。今人劉開揚有《高適詩集編年箋註》。 《燕歌行》是高適的著名詩作。 【詩歌原文】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② 摐金伐鼓③下榆關④, 旌旆逶迤⑤碣石⑥間。 校尉羽書⑦飛瀚海⑧, 單于獵火⑨照狼山。⑩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⑪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⑫塞草腓⑬, 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⑭恩遇恆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⑮遠戍辛勤久, 玉箸⑯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⑰欲斷腸, 徵人薊北⑱空回首。 邊庭飄颻⑲那可度, 絕域⑳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作品簡介】: 《燕歌行·并序》由高適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高適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邊塞詩約二十餘首,最著名的是這首《燕歌行》。這首詩堪稱盛唐邊塞詩最傑出的代表。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士兵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於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士兵,諷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將軍。《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 【註釋】: ①.《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前人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為思婦懷念征夫之意。 ②"漢家"四句: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後唐與契、奚之間戰事不斷(參《通鑑》213卷)。"非常賜顏色":破格賜予榮耀。 漢將:指張守珪將領。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於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功,並賄賂奉命前去調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徵戍之事"。 ③摐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 ④榆關:山海關。 ⑤逶迤:連綿不斷。 ⑥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此借指東北沿海一帶。 ⑦羽書:插有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 ⑧瀚海:大沙漠。 ⑨獵火:狩獵時所舉之火。 ⑩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當時戰場。 ⑪憑陵:逼壓。 ⑫窮秋:深秋。 ⑬腓(一作衰):變黃。隋虞世基《隴頭吟》"窮秋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⑭"身當"二句:一寫主帥受皇恩而輕敵;一寫戰士拼死苦戰也未能衝破敵人的包圍。 ⑮鐵衣:借指將士。《木蘭辭》:"寒光照鐵衣"。 ⑯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⑰城南:長安城南,當時是百姓居住區 ⑱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此泛指東北戰場。 ⑲邊風飄颻:一作邊庭飄飄,形容邊塞戰場動盪不寧。 ⑳絕域:更遙遠的邊陲。 "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三時:早、午、晚。 陣雲:戰雲。 刁斗:軍中夜裡巡更敲擊報時用的銅器。 .死節:為節義而死,此指國捐軀。 .李將軍:指漢將軍李廣,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常身先士卒,又體恤將士,被後世視為好將軍的典範。事見《史記 ·李將軍傳》。 【翻譯】: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 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 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 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 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裡夾風雨。 戰士拼鬥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 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鬥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 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 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淒傷欲斷腸, 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 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 一夜寒風聲聲裡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刀亂飛舞夾雜大雪落紛紛, 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勳?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鬥多慘苦, 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韻譯】: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 我感慨於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將領們為掃平兇敵辭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說是單于把戰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暮色降臨孤城能戰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儘管竭力奮戰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徵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那能飛渡;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雲瀰漫;夜裡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戰刀上血跡斑斑;自古盡忠死節豈能顧及功勳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堪稱盛唐邊塞詩最傑出的代表。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士兵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於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士兵,諷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將軍。 第一段八句,寫出師。開頭交代戰爭的地點及性質,寫唐軍出師時一往無前的情景。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瀚海、狼山,逐步推進,概括了出征的歷程,氣氛也從緩和漸入緊張。 第二段八句,寫戰敗。胡騎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戰,浴血廝殺,而將軍們卻還在欣賞美人的歌舞,暗示了戰爭必敗的原因。接著寫力竭兵稀,重圍解難。 第三段八句,寫被圍。處在被圍困險境中的士兵,也是血肉之軀,不能沒有兒女、夫婦之情,然而大敵當前,只能忍受“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的感情熬煎。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四段結尾四句,短兵相接,運用“李廣難封”的歷史典故,譏諷了冒進貪功的漢將,揭示了將士們的思想境界。他們拼死血戰,含辛茹苦,甚至為國捐軀,並非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這比眾多為封萬戶候而立功邊塞人的思想不知高尚了多少倍。  【賞析】:前八句詩概括了將士們出征的過程。 詩的發端“漢家煙塵在東北”兩句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詩中的“漢家煙塵”和“漢將辭家”指當朝將士。“男兒本自重橫行”中的橫行,是橫行敵境,一往無前的意思。“摐軍伐鼓下榆關”兩句寫出征的軍容。“校蔚羽書飛翰海”中一個“飛”字傳神地說明軍情緊急,戰局危險。氣氛由此逐漸推進,趨於緊張。 次八句寫戰鬥危急而失利。<ref>[https://www.thn21.com/wen/show/27028.html 華語網>高適《燕歌行》原詩、註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ref> 
==傳記==
《唐才子傳·高適》<ref>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高適》: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後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後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曆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並傳。</ref>。
 
 
 
==注釋==
{{reflist|2}}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G高]]
[[Category:唐朝詩人|G高]]
[[Category: 景县 中國古代 |G高]][[Category:高姓|S适]][[Category:淮南節度使|G高]][[Category:唐朝刑部侍郎]][[Category:唐朝左散骑常侍]][[Category:西川節度使]]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