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雄号两栖指挥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雄号两栖指挥舰
图片来自ettoday

高雄舰中华民国海军旗下一艘现役中的两栖指挥舰[1] ,除了是中华民国海军唯一的一艘同类型军舰外,也是第一艘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军舰。1944年3月11日下水的高雄舰原为美国海军杜克郡号战车登陆舰(USS Dukes County LST-735),曾参与二战太平洋战区的数场战役与韩战,并在1957年时租借予中华民国,之后自美国海军除籍、正式移转给台湾,于2017年借予中山科学研究院转型为中华民国海军史上第一艘飞弹测试舰。

外号

由于高雄号大多情况下只在两栖登陆演习时出海,并非勤务吃重之舰只。经过高雄港的渡轮旅客都会看到她靠泊码头,故此高雄舰又常被戏称为“码头女王”。

历史

LCC-1高雄舰的前身、美国海军杜克郡号战车登陆舰是由位于匹兹堡德拉佛集团(Dravo Corp.)承造,于1944年3月11日下水,1944年4月26日成军,1946年3月曾一度除役。后因韩战爆发,美国海军启封杜克郡号,1950年11月3日再次入役,1951年7月担任扫雷支持舰并参与韩战。1957年5月租借台湾,命名为中熙舰,编号LST-219。在1958年八二三炮战结束后,美军提供中华民国海军一套两栖指挥所需的通信系统组,中熙舰在台湾实施两栖指挥舰改造工程,1962年1月更名为高雄一号,为海军第一艘以台湾地名命名的军舰。

1974年11月1日自美国海军除籍,并在同年由中华民国海军买断且参考美军的统一舰级编号规则,改舷号为代表两栖指挥舰的AGC-1,在美军服役期间此舰分别在二战与韩战获颁4枚与3枚战星奖章,合计7枚。之后,美方将两栖登陆作战舰艇自原本的辅助舰类别中独立而出,其中指挥舰改称为“LCC”,因此高雄舰也参考此异动而调整改为目前使用的LCC-1,隶属于海军205战队。

这艘改装版LST为了容纳两栖指挥所需的通信机具与参谋人员增额,因此对内部实施许多改造,编制人数与舰长位阶也高于一般中字号。早年高雄舰外观与其它中字号最大的不同,为美军移交前便因扫雷支援舰的用途加装对空雷达,也因此改装四脚格状桅杆,同时也具有封闭式舰桥,二战时期建造的战车登陆舰舰桥为开敞式柱状体设计,后来中华民国海军的中字号实施翻修时亦参考高雄舰的部分设计;改装成两栖指挥舰时另一项重要特征是甲板上四支巨大如烟囱的天线柱,不过在后续改装之后取消,目前与一般中字号最大相异特征是在舰桥周遭较多了许多通信天线,其馀外观上已相差无几。高雄舰也和其它中字号一同接受过翻修船壳的“新中”与更换主机的“中新”计划,在舰只性能上与其它一般型LST更加接近。

在LCC-1之前,中华民国海军空有大量两栖运输舰,但缺乏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所需之对空、对陆通信机能;直到LCC-1改装之后,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才获得完整的两栖作战能力。原先海军计画让僚舰中治舰实施相同改装,但因美国不肯供应通讯指管的电子设备而做罢。但也因此中治舰配备与高雄舰相同的桅杆 (原定配备相同桅杆,但由于中治舰在海三厂定保时,同型中肇舰桅杆在运补马祖时断裂,因此紧急将原定安装在中治舰的桅杆换到中肇舰上,中治舰另做一支柱型桅杆)。

武器性能测试

2017年高雄舰在服役生涯尾声,由中科院进行改装,并装上美国售给中华民国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相关雷达射控装置,用于测试中科院新研发的下一代舰载防空飞弹,“海弓三”与“海剑二”。为了搭配未来国造战舰,中科院将原本用于陆射的天弓三型飞弹,与经国号战机使用的天剑二型飞弹,发展出舰射改良型,分别担任长短程防空任务。其中天弓三型射程据信近200公里,并具拦截弹道飞弹能力,性能甚至高于中华民国海军现役最强的美制标准二型飞弹。日前“海弓三”刚在屏东九鹏完成陆上试射,未来将以高雄舰进行海上试射。

参考文献

  1. 两栖指挥舰,mdc.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