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 动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鬣狗 - 动物 |
鬣狗(学名:Hyaenidae):哺乳动物,是中等体型,生活在非洲、阿拉伯半岛、亚洲和印度次大陆的陆生肉食性动物。它们同属于一科,仅4属4种,可分为2个亚科:鬣狗亚科和土狼亚科。体型似犬,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鬣狗(条纹鬣狗)体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为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觅食腐肉。棕鬣狗体型较大,分布于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滩寻食螃蟹、鱼等。斑鬣狗仅见于非洲,体型较大,成群猎食,除食腐肉外,能猎捕羚羊。土狼为特化的食蚁动物。
分布于非洲、阿拉伯半岛、亚洲和印度次大陆。2015年12月2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发现了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经过多年的化石研究,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鬣狗(liè gǒu)
学名; Hyaenidae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 Euther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亚目; 裂脚亚目 Fissipedia
科; 猫型总科
亚科; 鬣狗亚科、土狼亚科
属; 4属
种; 4种
命名人和时间; Gray,1821
进化主干在古北界和非洲,中中新世时有一早期特化的中鬣狗类;晚中新世时鬣狗繁盛;新世现生属出现,其中一支豹鬣狗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发现了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经过多年的化石研究,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鬣狗科是一类外观类似犬、个体中等偏大的食肉类动物,其中,上新鬣狗等拥有比犬类更加强壮的上、下颌和更锋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地咬碎猎物坚硬的骨头,因此被称为“碎骨者”。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介绍,札达盆地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地点位于札达沟东侧陡峭崖壁上的黄色砂岩透镜体中,海拔4195米,最先由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颉光普于2012年发现,此后经过干筛,获得化石材料数件,包括一些残破的下颌和零散的牙齿。
李强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佩里耶上新鬣狗的起源地可能在中国北方,发源的时间为晚中新世末期。早上新世时期,这类“碎骨者”已经成功扩散到青藏高原和遥远的欧洲西部,上新世时期至早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中国消失于大约220万年前后。[1]
形态特征
鬣狗是鬣狗科动物,体型似犬,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色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由于其后躯低于前躯,所以它走路和奔跑的姿势不甚优雅,可是跑起来却是相当迅速而且有耐力。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60千米,而且能够跑很长的距离却没有倦意。非洲斑鬣狗,咬合力平均为460千克,作为对比,非洲之王的狮子咬合力也“仅仅为360千克。
鬣狗(条纹鬣狗)体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为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觅食腐肉。棕鬣狗(Hyaenabrunnea)体型较大,分布于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滩寻食螃蟹、鱼等。斑鬣狗(Crocuta crocuta)仅见于非洲,体型较大,成群猎食,除食腐肉外,能猎捕羚羊。土狼(Proteles cristatus)为特化的食蚁动物。
栖息环境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有稀树的草原和荒漠地带。也有一些生活在海岸附近,白天隐藏在稠密的灌木丛、较高的草丛中,以及岩石隙缝。
生活习性
族群 鬣狗过着母系社会体系的群居群猎生活,依靠发达的嗅觉和强健颚齿觅食腐肉。雌性体重比雄性重10%左右,是两性中强壮、具支配权地位的一方,地位低的母鬣狗生育的下一代地位也低,其他母狗必须负责帮忙照料仔犬。每次狩猎距离最远高达100公里远,狩猎中难免有犬只受伤,受伤者会留在洞穴守护地盘及照料仔犬,狩猎群回洞穴后,会吐出食物喂养其他犬只。
鬣狗群体生活,一个群体大到几十只,小到十几只,每群的首领是一个体格健壮的雌性鬣狗。鬣狗的社会组织等级森严,觅食时“母首领”总能得到一块最大、部位最好的肉食,而且这是理所当然的。
鬣狗在群体生活的前提下,有相当大的自由,经常独来独往,单独狩猎,自己吃食。群体的成员往往不是长时间在一起。一旦它们重逢,又理所当然地以集体一员的身份行事,以此体现它们的社会合群性。当两只性别不同的斑鬣狗碰到一起时,雄性总让雌性走在前面。如果只有一块肉,雄的会把它留给雌的。
声音
在非洲大草原上,入夜后草原深处会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那是鬣狗在围捕猎物或互相打斗。它们能发出十多种叫声,这对于它的生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经常在夜间活动,必须依靠不同的叫声来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但这些叫声差不多都非常奇特,常常令人听了感到毛骨涑然。尤其是在一旦寻找到食物,或者发情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强烈的叫声,更是令人胆战心惊。由于鬣狗常常给人们以十分讨厌和喜欢偷懒的形象,所以有些地方流传着只要它在人类的居住地出现,就会带来死亡的荒诞传说。
鬣狗在一起时,好像一群嬉戏的孩子,吵吵嚷嚷,异常热闹。它们用耳朵、尾巴互相传递信息,不停地用叫声互相联系。它们有时高声咆哮,有时爽朗地大笑,有时低声地哼哼,有时吃吃地低笑,声音可传到几千米外。
捕食
鬣狗喜欢在夜间捕食,鬣狗能以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追逐奔跑速度达每小时40公里的斑马或角马群。斑鬣狗可以单独地、成对地或三只一起猎食,也能整群地进行围猎。单个行猎往往收获不大,5次中有1次成功就算不错了;然而成群猎食,11次中就可能有8次会有收获。有纪录片显示,鬣狗在单独猎食时,如发现食物,会以嚎叫召唤群体前来,甚至能驱走体型、气力更大的花豹。
鬣狗是一类强悍的中型猛兽,它们集体猎食瞪羚、斑马、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可以杀死半吨重的非洲野水牛,并不是靠吃狮子吃剩的残骸和尸骨果腹生活的弱者,相反,狮子则是经常掠夺斑鬣狗的猎物。
鬣狗是动物界有名的“机会主义者”。除了自己捕猎之外,还经常抢夺其它肉食动物所捕获的猎物,比如花豹、甚至狮子。它们的咬合力其实很一般,与花豹相比,略逊一筹。
当鬣狗集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同时撕猎物咬的肚子、颈部、四肢及全身各处。为了防备狮子前来掠夺它们的食物,整个族群的斑鬣狗就一起狼吞虎咽地分享这份大餐。鬣狗是效率极高的食肉动物,短短数十分钟内,猎物便只剩下骨头。
领地
每个斑鬣狗群都有自己的巢穴。洞口野草丛生,洞内四通八达。每群斑鬣狗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为20平方千米左右。它们严守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别的斑鬣狗群侵犯。如有越界现象发生,双方就会相互对峙,甚至发生冲突,但这种武斗并不多。当一群鬣狗追逐猎物到另外一群斑鬣狗的地盘上以后,如果对方的数目较多,这群鬣狗会把所猎得的猎物让给对方。一旦鬣狗离开自己地盘1000米以外,它们就会失去安全感。
在群体中,不管雄性或雌性的成年斑鬣狗在受到刺激时都以张开肛门、排出肛门腺分泌物的方式来标示领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