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魏克思(英语:Joseph Wilkerson,1913年9月15日-2001年6月11日),美国外科医生,长期与妻子魏爱伦一同在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服务,第八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1517年,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对放纵欧洲建立的拉丁教会。而他们共同秉持的“简化宗教手续,人人皆为神父”等理念[1],则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诞生[2]。
简介
魏克思(Joseph Wilkerson),1913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德罕郡。少年时曾立志当牧师,后来自觉木讷寡言,无法在众人面前证道。于田纳西州的马里维尔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为医疗宣教,考入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在美国接受住院医师训练之际,适值日军偷袭珍珠港,便奉召入伍,在水陆两栖部队担任中尉军医官。
退伍还乡后,为了实现到中国当宣教医师的任务,在1947年和未婚妻魏爱伦先到耶鲁大学学习中文,1948年结婚。后一起到浙江嘉兴基督教医院行医,不久国共内战,魏克思独留嘉兴,妻子前往上海待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被因当成美国间谍而监禁九个月。1951年抵达香港,后以担任香港总督夫人随船医生的身份,搭船到加州与分离两年的妻女重逢。
魏克思仍一心要到东方行医,在美受过外科专科医师训练后,1953年来台湾,先后至屏东、嘉义基督教医院及台北马偕医院服务,隔年在兰大弼邀请下,担任彰基任外科主任,并兼任医务副院长。彰基医疗品质部督导黄峰美回忆,魏克思当年不仅是外科权威,也从美国带来美国手术室护理学会的手术全期护理,从他那边学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完整性考虑。彰基外科部主任陈守栋表示,战后初期,中台湾小儿麻痹、痳疯及结核病横行,魏老师以最专精的外科矫正手术,让原本跛脚及佝偻的病患,不必终生在地上爬行,而原只能藉臀部移位、一拐一拐移动的病患,可直立前行。在彰基服务廿七年间,他特别关怀痳疯病人和小儿麻痹症、结核等患者,利用他外科矫正医疗手术,矫正他们身体上残缺和畸型。在彰化市大埔路开设玛莉诺圣母诊所的黎安德,也会将病患转介而来。
彰基切肤之爱总干事陈美玲说,1950年代的台湾贫穷、医疗简陋,但是魏克思每次休假都利用机会再到美国各大医院继续深造,有两年的胸腔外科训练及一年半的泌尿科专门训练,以为台湾中部病人提供先进的胸腔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整型外科的服务。魏医师也能自己动手做,如整修外国捐助的二手麻醉机、小儿麻痹患者用的支架、铁鞋,制作医院教材。彰基外科部主任陈守栋称赞,魏医师开刀病历不管是解剖层次、开刀过程,都写得非常详细。
魏克思在彰基订下了医护人员为病人上麻醉、手术前,要先为病人祷告的传统。林介山到彰基任实习医师,跟刀的第一天,他聆听魏医师的祈祷,内容是他自谦能力有限,祈求上帝悲怜病患,助其康复。林介山也说,魏老师是从胃穿孔、胆结石、结核性脊柱炎、摄护腺手术,到唇颚裂、尿道下裂及无肛症的整形手术、就连妇产科手术,也不遑多让。林介山印象最深的是,跟着魏医师在开刀房,常见到蛔虫过多而肠阻塞的病童,魏医师眉头不皱一下,用夹子把虫体一条条耐心地拉出来。
魏克思妻子魏爱伦则在彰基担任护理部主任,还出任彰基护校主任,培养近百名彰基的护理干部。
魏克思把教会发给他的零用金用于贫病者身上,若有病患无钱支付医疗费,他就代垫,此外他也设立了贫苦病患医疗基金,接济贫苦。他还固定每周一次到埔里基督教医院协助该院外科部门,并且帮助较落后山区、原住民的医疗,也时常关怀台南北门的乌脚病病人、以及屏东、台东等基督教医院有需要的病人。1977年,魏克思三子车祸身亡时,魏克思夫妻筹不出返美旅费,最后才在大家凑钱资助下,返美料理丧事。
1980年7月1日,魏克思与兰大弼两人同时荣誉退休。魏克思退休后仍到处投入医疗义工行,在巴基斯坦医疗服务时竟发现罹患摄护腺癌,回美国接受治疗。
1998年魏克思得第八届医疗奉献奖时,由彰基院长黄昭声力邀魏克思夫妇回台湾领奖。彰基医师们在同年4月19日举行三天的画作义卖活动,为事前不知情的魏克思夫妻募款,以改善他们退休后拮据的生活。2000年,黄昭声指派陈守栋医师、及院史文物馆陈美玲馆长到住北卡罗莱那州养老院,去关心魏医师夫妇状况。
魏克思于2001年6月11日去世后,彰基在8月19日举行追思会。他们将魏克思二十多年看诊的椅子放在礼堂中间。他的学生陈守栋说,这椅还是魏医师捡来的,在这椅子上,他挽救无数台湾人的生命、抚慰许多台湾病患的心灵,简朴、仁心仁术风范犹在,如今椅子的主人已不在人间。
视频
魏克思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宗教改革500周年:马丁·路德在沃尔姆斯大会,搜狐,2019-09-27
- ↑ 神圣罗马帝国(16)基督教再次分裂——新教诞生记,搜狐,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