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年少玩伴閏土 - 其子女完成了華麗轉變
魯迅年少玩伴閏土 - 其子女完成了華麗轉變
魯迅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早年學醫,後為救國救民棄醫從文,他深知在那個時代只有國民思想改變才能使國家強大。
魯迅一生都在創作,其文學作品揭露時代黑暗、批判舊社會,是舊社會黑暗中的一道光。由於他文學作品的貢獻,還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目錄
作品《故鄉》中,閏土確有這個人
魯迅的作品其中《故鄉》大家一定記憶猶新,魯迅筆下那個唇紅齒白的兒時玩伴閏土大家一定也印象深刻,閏土這個人物並不是魯迅先生杜撰的而確有其人。[1]
在魯迅的文章中,閏土只活了那麼短短的一段筆墨。在現實中,他在顛簸掙扎中度過了鬱鬱中年,在病痛悲涼中度過了淒苦晚年。他身上映照著普通農民家庭在當時那個大時代背景下的悲慘命運,好在如今那種錐心的痛苦已經終結,其後人走上了康莊大道,過上了安穩幸福的生活。期間數十年、幾代人的經歷卻是滄海桑田般的境遇。[2]
章週兩家的淵源——亦僕亦友
魯迅在《故鄉》中說過,兩人兒時相識,閏土是魯迅家長工的兒子,兩人年紀相仿,而且兩人身份差距大,各有各的世界,這讓年少充滿好奇心的兩人非常投緣。閏土原名章閏水,比魯迅大兩歲,因為八字缺水,所以取名閏水,後魯迅在小說中將水改為土。閏土本名章運水的父親叫章慶福,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了養家糊口經人介紹來到周家做工,由於其性格忠厚老實、做事勤懇,所以被一直留在周家做長工。
之前周家並未家道中落,而且待人隨和,不僅僱傭了章慶福還僱傭了阿長。提到阿長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她也出現在魯迅的小說中。也就是《阿長與山海經》、《百草園與三味書》中的長媽媽。阿長在周家很受尊重,擠著年幼的魯迅睡成「大」字也不受責難,魯迅的母親反而感嘆「 長媽媽身寬體胖,該怕熱吧!」
阿長為人善良、勤懇,是那個時代典型的農村婦女,而且與魯迅的母親關係要好,對魯迅也疼愛有加。她就是閏土的母親。章慶福和阿長兩口子長年在周家做工,也經常提到自己的孩子閏土,魯迅也非常期待見一見這個人。後來魯迅祖母去世,家中事務繁忙人手不夠,章慶福便經過周家同意讓自己的兒子閏土來幫忙,這也是魯迅第一次見到閏土。
魯迅和閏土,一個生活在城市的八角樓中,一個生活在農村。兩人對對方的世界都充滿好奇,所以兩人經常一起玩。閏土曾帶魯迅到瓜地裡捉鱉,魯迅在小說中把當時捉鱉的情景描寫得非常細緻,可見魯迅對那段時光是無比懷念的。
不僅如此,閏土還經常帶他做一些他沒做過的事,比如捕鳥、撿貝殼。而魯迅也經常帶對城市充滿好奇的閏土玩耍,經常會給他買些新奇的玩意兒。但是兩個人身份的差距,魯迅需要上私塾,而閏土需要繼續做工。就這樣一直到魯迅出國留學,兩人失去聯繫。
閏土晚年淒涼
自魯迅出國留學後倆人已多年未見,直到1919年魯迅回國,而周家也要搬離故鄉,這也是兩人多年後的第一次見面。魯迅家人將魯迅歸期告訴了閏土,於是閏土攜子前來幫忙,順便再看看自己的老朋友。當魯迅看到兒時好友時大吃一驚,站在眼前的已經不是多年那個唇紅齒白、精靈活潑的閏土,如今雖然身材高大,但是的臉上早已刻滿皺紋,眼睛周圍紅腫不堪,曾經紅活圓實的手也皸裂開來。
尤其當魯迅聽到閏土喊自己「老爺」的時候,閏土一下變得熟悉而陌生。這麼多年過去了,閏土已經飽受生活摧殘,還被封建思想深深地禁錮著,這使魯迅十分悲哀。
閏土的命運——昂揚而起,悲戚落幕
其實在魯迅出國求學期間,閏土的父親章慶福就去世了,家裡的經濟支柱倒塌了,所以生活的重擔就需要閏土來承擔。為了養活家庭,閏土接過了父親的任務,不僅要忙著地頭的農活,還要經常去做短工、長工,只要能賺錢的事他都找來做,年少的早早他就備受操勞。
後來閏土成家,家庭開銷變大,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到了1919年兩人再相見時,40多歲的閏土已經儼然一個老者,脊樑早已被生活壓彎,生活麻木不堪,可見其生活的艱辛。
後來嘉興曾發生嚴重旱災,當時糧食幾乎絕收。這對靠地吃飯的農民是巨大的打擊,閏土作為農民也不可能倖免。這一次的旱災讓這個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閏土不僅失去家庭收入來源,而且身體健康惡化,去給別人做工也早已心有餘力不足。後來閏土背上突生膿瘡,因家庭貧困無錢醫治,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於1936年病逝,更巧的是這一年魯迅也去世了,這兩個好友終於又能見面了。
子女後代生活富足
閏土一生有5個兒女,閏土之前和魯迅見面所帶之子便是自己的大兒子章啟生。
閏土的兒子——悲上加悲,早早離世
章啟生童年也非常淒苦,作為長子要幫著閏土一起承擔撫養弟弟妹妹的責任。在閏土去世後,家庭的重擔又落在了章啟生的身上。
後來章啟生患病離世,留下了三個子女,可嘆悲哀的歷史總是重複上演。為了養活孩子,章啟生的妻子帶著家人到上海謀生,可是生活依然淒苦。最小的兒子章貴只能和哥哥一起外出打工,各討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農民翻身做主,生活逐漸變好。國家為了紀念魯迅的貢獻,特在其家鄉修建了魯迅紀念館。1954年,在外漂泊的章貴被安排到魯迅紀念館工作。在此期間他拜讀魯迅作品,深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便開始學習知識,提高文化程度。
閏土的孫子及後輩——華麗轉變,安享幸福
魯迅直到去世前一直掛念閏土一家,其子周海嬰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在1959與章貴在魯迅紀念館相見。倆人由於祖輩的關係,再加上非常投緣,倆人也是私交甚好。
章貴一生都致力於研究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後來成為了閏土的兒子——悲上加悲,早早離世,還是魯迅研究學會的成員。他兢兢業業直到退休,安享晚年。
章貴趕上了新時代,雖然早年艱苦,但是沒有像祖父、父親一樣操勞一輩還生活淒慘。章貴的子女後來有做公務員的、有經商的,生活都非常富足。閏土後代生活的華麗轉變,其實就是對閏土淒慘一生最好的慰藉。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