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瑞
出生 1858年
绍兴乡下安桥头
逝世 1943年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

鲁瑞(Lu Rui)

人物履历

鲁瑞的祖父、父亲当过京官,在偏僻的安桥头可谓是大户人家了。她从小接受传统的家庭教育,不仅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而且待人和蔼、宽仁而富于同情心。她时常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钱,送给急需的人。家里人有时对佣人说话不和气,她总是说:“不要大声小气说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可以同他讲么!……”她还给雇工王鹤照做鞋、袜、衣服。2013年绍兴鲁迅故居内,还陈列着她做针线活用的工具,和亲手为王鹤照缝制的一只袜船。 鲁瑞还热心教王鹤照识字,并说:“我就苦得不会写,你学起来,可以记记账。” 鲁瑞乐观、开朗。有时,媳妇们因生气不吃饭时,她便说:“你们每逢生气的时候,便不吃饭了,这怎么行呢?这时候正需要多吃饭才好呢,我从前和你们爷爷吵架,便要多吃两碗,这样才有气力说话呀。”用周作人的话来说:“这虽然一半是戏言,却也不难看出她强健性格的一斑。” 鲁瑞也是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清末天足运动兴起,她就放了脚。本家中有人扬言:“某人放了大脚,要去嫁给外国鬼子了。”她听到这话,不屑置辩:“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1902年,鲁迅在日本给母亲写信,要她放足、剪发,她回信说:“老大,我年纪已大,头发以后剪,足已放了。”后来鲁瑞又剪了头发。绍兴光复后,她还劝有的男人把辫子剪掉。在她七十多岁时,看到青年人织毛衣,她也要学,做得不好就拆掉重织,一次又一次,日日夜夜,坐下就拿着织针,终于,连复杂的花纹都给织出来了,衣服也编成功了。鲁迅看了也佩服地说:“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人物性格

鲁瑞性格坚韧刚强。她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等一个个的巨大打击,但她仍能泰然处之,沉着应付。自丈夫周伯宜死后,她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虽家庭破落,生活贫困,但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一心要把三个儿子培养成才。所以,当鲁迅提出求学要求时,她顶住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变卖首饰,送鲁迅去南京的洋务学堂读书,以后又让鲁迅东渡日本去留学,接着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也一一走出了家门。 1936年,她接到同乡宋紫佩送去的鲁迅病逝的电报,虽悲痛万分,但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只是颜色阴沉,待送走宋紫佩后便嚎啕大哭,说:“我不能累宋先生难受。”事后,她广集儿子死后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方面人士对于儿子普遍的悼念,真诚的爱戴,她自慰自解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总结

总之,鲁瑞是一个慈祥、乐观、开明和坚强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影响了鲁迅兄弟三人。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和他的母亲在性格上有着相似的一面。在鲁瑞的培养和影响下,周家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出了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她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值得后人敬佩和纪念。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