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荡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荡平

鲁荡平(1895-1975),字若衡(鲁涤平之弟)。教育家,湖南宁乡道林人。曾就读于湖南铁路学堂,北京法政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革命中华党,曾任湖南益阳、湘乡等县县长,大革命后从事教育,在宁乡与周震鳞创办靳江中学,在北平创办民国大学,历任长沙民国日报社长、北平北辰报社长、湘军总部顾问兼军法官,驻粤湘军第三路司令,天津社会局局长兼市党部常委,天津《民国日报》社社长,中央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北平民国大学校长、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任内设立战区联中五校,解决沦陷区数万青年的就学问题,获二等景星勋章),国民党五大中央监委常委,湖北省党部特派员,武汉行辕秘书长。

基本内容

中文名:鲁荡平

出生日期:1895

职业:教育家、书法家

性别:男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1975

毕业院校:北京法政大学(现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面貌:国民党

人物简介

早年加入同盟会,入籍南社。1949年渡台,创办《湖南文献》,在台任“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湖南同乡会理事长,为南社少数渡台之社员之一。工书法,其书法深得于右任先生的赞赏。

鲁荡平挽于右任联:

订交四十年前,往事萦心,令我无言一哭;

思乡八千里外,余歌载箧,知公有恨多端.

黄兴逝世,鲁荡平曾撰联以悼,并广为流传,联云:

甲也为先生友,乙也为先生敌,丙也与先生叛离,丁也得先生亲信,三三两两,幸当大会齐临,试俯首扪心,亦曾愧对先生否?

成则受国人欢,败则受国人骂,生则遭国人猜忌,死则令国人悲哀,是是非非,直到盖棺论定,愿从头细想,果何辜负先生乎!

上联怒斥群小,痛快淋漓;下联评介黄兴,客观公允。如诗如史,有理有情,掷地作金声,足可振聋发聩。

人物生平

鲁荡平1895年出生于宁乡县花明楼元亨堂,为刘少奇表哥(刘少奇母亲鲁氏为其姑母)。早年曾就读于湖南铁路学堂,后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1915年回湘后,任省长公署顾问,后执掌益阳、岳阳、安乡、湘乡等县政,曾任湖南益阳、湘乡、岳阳等县县长。据岳阳市有关资料记载,1920年7月,鲁荡平在岳阳县任知事时,曾整修过岳阳楼,并撰有《重修岳阳楼记》。

1923年,鲁荡平随谭延闿入粤,讨伐陈炯明,先后担任湘军第七路司令、第三纵队司令。1924年冬,随孙中山北上,在北平创办《民主晚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6年,北伐战争暴发,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北洋政府及其奉系军阀张作霖、直系军阀吴佩孚等。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设立天津特别市。鲁涤平先后任战地政务委员兼前方办事处主任、天津特别市社会局长兼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天津《民国日报》社长。

1929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在上海创刊后改迁南京出版发行,鲁荡平任南京《中央日报》总编辑,这是继首任总编辑彭学沛之后的第二任总编辑。据说这一年,行政院长谭延闿五十寿诞,一个叫张冥飞的湖南人写了一篇讽刺谭延闿的祝寿文:“茶陵谭氏,五十其年,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用人惟其才,老五之妻舅吕;内举不避亲,夫人之女婿袁……”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祝寿文在相关报刊发表后,迅速在南京传播。谭延闿读到此文后,征求鲁荡平的意见。鲁荡平说:“此等小事不足介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昔者陈琳为袁本初草檄,辱及曹操祖宗。其后本初失败,陈琳被捕,曹操不加之罪,并委以记室。不如请张某来一谈,教训他几句。”谭延闿闻言称赞鲁荡平“见解超人百倍”,随即发帖邀请张冥飞前来赴宴,由鲁荡平、吕苾筹等人作陪。谭延闿以上宾之礼相待道:“足下,你是我的好友,当今无人不恭维我,足下独敢骂我,实在难得……湖南有足下这样的文才,延不知,深为抱歉!行政院已无适当职务位置足下,只有四百月俸的参议,暂望屈就。”张冥飞当即无地自容。事后逢人便说:“谭公真是宰相肚里好撑船。”谭延闿病逝之后,张冥飞亲往吊唁,抚摸着谭延闿的棺材痛哭不已。这则故事说明,鲁荡平的确具有长远的见识和眼光。

1932年3月1日,《中央日报》改组为社长制,由从伦敦回国的江苏武进人程沧波任首任社长,鲁荡平调任北平市政务委员兼市党部宣传部长。1933年,鲁荡平担任北平民国大学校长。据传,该校前身由中国同盟会元老蔡公时于1916年创建。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在南京召开,鲁荡平以北平市党部主任委员、北平民国大学校长身份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尔后正式成为中央监察委员。这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据史料记载,当日示威游行队伍在王府井大街南口遭到反动军警镇压,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第二天民国大学学生参加了全市学生总罢课,同时全国各地的师生也相继举行罢课和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将一二九运动推向高潮。在这种情况下,鲁荡平在北平的民国大学难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得将北平民国大学校址迁至湖南,在宁乡西冲山陶家湾渡过难关。

1936年,鲁荡平调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他在任内设立战区联中五校,解决沦陷区数万青年的就学问题,因此获得国民党二等景星勋章。1939年5月,根据河南全省教育界代表建议,为新野、唐河抗战胜利修建纪念碑。1940年3月,纪念碑揭碑仪式在河南南阳武侯祠举行。该碑的正面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新唐抗战胜利纪念碑”。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致词,国民党高级将领孙连仲和汤恩伯亲自到会,时任中央监察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的鲁荡平为纪念碑揭幕。1942年,河南省教育厅长鲁荡平又在卧龙书院旧址上建造“教战亭”。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在重庆召开,鲁荡平再次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47年11月,蒋介石为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成立以孙科为主任的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国民党中央也成立选举指导委员会。这年冬,全国各地举行行宪国大及立监委员选举,鲁荡平派往武汉,任国民党湖北选举指导小组主任指导委员。1948年1月21日至23日,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举行选举,鲁荡平当选为立法委员。该委员会原定任期至1951年5月,但由于国民党被中国共产党打败,于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后一直没有进行改选。1949年,鲁荡平携眷去台湾定居。1964年,蒋介石曾对时任国大代表的鲁荡平说:“刘少奇这个人我看还不错,大陆这几年在他治理下经济有了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鲁荡平说:“ 刘少奇是我亲戚,他少有大志,关心民间疾苦。”这是鲁荡平访港时,告诉金石学家湖南人易越石先生的。[1]因为鲁荡平和刘少奇都属于花明楼人,只比刘少奇大三岁,并且刘少奇的母亲姓鲁,彼此相距不远,且有亲缘。1975年6月6日,鲁荡平于台北病逝。他和许多立法委员一样,这个职务一直当到过世。而未过世者,该职务则一直担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鲁荡平擅长诗文,尤其工书法,著作甚多。他在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名联:“到此沉吟,英雄安在?登高兴感,今古同情。”至今让人无限感怀。1916年黄兴去世后,鲁荡平曾撰联以悼,并广为流传,联云:“甲也为先生友,乙也为先生敌,丙也与先生叛离,丁也得先生亲信,三三两两,幸当大会齐临,试俯首扪心,亦曾愧对先生否? 成则受国人欢,败则受国人骂,生则遭国人猜忌,死则令国人悲哀,是是非非,直到盖棺论定,愿从头细想,果何辜负先生乎!”上联怒斥群小,痛快淋漓;下联评介黄兴,客观公允。如诗如史,有理有情,掷地作金声,足可振聋发聩。1949年去台湾后,鲁荡平一直在台任“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委员”。他曾创办《湖南文献》,并担任湖南同乡会理事长,为南社少数渡台之社员之一。他的书法造诣相当高,深得于右任先生的赞赏。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北去世,鲁荡平挽于右任联为;“订交四十年前,往事萦心,令我无言一哭;思乡八千里外,余歌载箧,知公有恨多端。”可见两人的交情深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