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诗寄坐客次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鲍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诗寄坐客次韵》是南宋楼钥的作品之一。
楼钥,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楼璩第三子。
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记叙述途中所闻,写成《北行日录》。
“ |
鲍侯年少老文学,艺苑优游富耕获。胸中涵养自成趣,妙处正恐儿辈觉。 我惭门巷非尺五,字欲问奇谁与榷。开樽竹院望同醉,遮眼脑脂何太虐。 团𪢮十客踏雨来,相从不负东风约。投壶雅歌了无恨,只恨车公一前却。 海棠春深照眼明,风物融融悟非昨。从教雨洗烟脂淡,小摘何妨供把握。 夜阑烧烛照春睡,靓妆如在结椅阁。墙头西望烂蜀锦,嫣然一笑无声乐。 飞红点地绣作茵,正须席地天为幕。要知富贵出天姿,艳杏夭桃何足录。 主人小筑真好事,肯学区区专一壑。洞门不锁要客来,笑君大似羊公鹤。 雨余珠泪色惨凄,一顾正嫌无伯乐。忽惊新诗来叩门,妙语天然不烦琢。 坐中传亲字欲漫,我竖降幡甘面缚。清明已过雨不休,云雾犹屯四山脚。 揩摩病目不应迟,及此红英半零落。枝头尚有未开花,纵已离披亦何恶。 知君既负西岑游,可使一春终落寞。会须来此共赋之,正要重闻诵新作。 |
” |
— [南宋]楼钥 |
人物介绍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一字启伯,号攻愧主人,鄞县月湖边人。幼少好读书,潜心经学[1],融贯史传。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任温州教授,改任宗正寺主簿,继知温州。宋光宗继位,奏请爱护百姓,保养元气。擢起居郎兼中书舍人。直言敢谏,言奏不避。禁中有人以私事求光宗,光宗说:"楼舍人,朕亦惮之,不如且已。"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他上疏要求挽留。宋宁宗立,韩侂胄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任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宣献。学宗朱熹[2],性喜藏书,筑东楼于月湖畔,聚书逾万卷,勤于校雠。干道间曾以随员身份随舅父汪大猷使金所撰《北行日录》按日记叙行程见闻,对于中原残破情况及人民生活均有反映。另著有《范文正公年谱》、《攻愧集》120卷、《乐书正误》等。散文不事雕琢,所作奏议多论治国之道。兼工书法,有《梅天雨润帖》等传世。
北行日录
《北行日录》: 见闻录。南宋楼钥撰,2卷。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以书状官从试吏部尚书[3]汪大猷、宁国军承宣使曾觌出使金国,以贺正旦。楼钥留心观察,详细记录沿途见闻,成此书。全书以日记体裁,详记每日所见所闻。内容包括天气、行程、道里、城郭、古迹、人物、风俗、饮食、物产、典章等。书中重点记述金中都(今宣武区域)的见闻及使节入贺礼仪。还详细描述了汴京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和遗民的困境,记录了与北宋遗民的对话详情,金人对遗民的驱役与压榨,汴京城中娼妓盗贼的盛行,货物奇缺与物价的奇高等情况。
视频
鲍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诗寄坐客次韵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经学是什么|经学介绍,爱扬教育网,2016-08-14
- ↑ 朱熹,古诗文网
- ↑ 吏部尚书都有哪些?都分别担任什么职位,趣历史,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