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鯉魚溪(Carp brook),位於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競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1]
名稱由來
說到鯉魚溪的由來,得從鄭氏南遷說起。南宋嘉定年間,鄭氏一支從河南遷到這裡,當時喝的是東洋溪的水,為防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養了鯉魚。為保護「救命恩人」,族長 鄭晉十公就召集村民訂了鄉規民約,保護鯉魚。為了服眾,晉十公還設下苦肉計:誘引孫子去偷捕鯉魚,並且當場抓獲。然後,在鄭氏祠堂里,當眾將孫子打得皮開肉綻,還自罰宴請了全村人三天。就這樣,代代相傳,先人的佳話成了後人的信仰,東洋溪也就成了鯉魚溪。
至今,浦源村的村民敬鯉如神。他們在岸邊種蒲草,修L形下水道,以便洪水來時鯉魚藏身。每年雨季,洪水漫上街道,鯉魚蹦進家門,主人就養着它們,等水退了再放生。山洪暴發,鯉魚便會乖巧地緊咬岸邊蒲草或藏身石洞以求存身,不願隨波逐流離村而去。縱使洪水沖至數里之外,仍會成群結隊地逆流而上。
景區簡介
鯉魚溪(Carp brook)位於福建省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曾被評為「福建最美的鄉村」,我省十大旅遊風景區。鯉魚溪源自宋代,歷經八百年,2008年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冢、魚葬、魚祭文),收錄吉尼斯——「年代最久的鯉魚溪」。 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競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
鯉魚溪並非是依靠景點的獨特壯美吸引遊客,而且向遊客展示了人與魚之間和諧共處,融為一體的美好畫面以及人與魚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愛戴的「人魚」文化,能讓你真切感受到與自然親近和自我心靈的淨化。
歷史淵源
鯉魚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歷史滄桑,雖經一次次的戰亂、災荒,鯉魚在村民的保護下繁衍至今,堪稱奇蹟。 幾百年前,沿岸有兩個村不和睦,經常發生械鬥,他們的祖宗就想到在溪里養鯉魚,這樣就不怕對方在水裡下毒,因為一下毒,魚就會被毒死,也就知道水不能喝了。漸漸地,整條溪里就有了幾千尾、幾萬尾鯉魚,就變成了鯉魚溪。
在鯉魚溪看到老人們穿着傳統的服裝,過着悠閒的生活,為一條死去的鯉魚舉行莊重的魚葬的時候,真的有些感觸鯉魚溪位於周寧縣浦源村,距縣城約5公里。鯉魚溪靜靜流過浦源村,在長500多米、寬僅數米的溪流中,有數千尾鯉魚在悠然自得地游弋。據地方史志記載,祖輩們立下規矩,在小溪中養鯉魚,還制定了嚴禁捕撈和傷害鯉魚的族規,村民們嚴守族規,代代相傳,到今天形成了這樣一條美麗的鯉魚溪。該溪中的鯉魚和人很親,聽到人聲、見到人影反而會靠攏過來搖頭擺尾。若投食入溪,鯉魚會歡騰跳躍,爭相逐食。如果用手去摸觸魚,魚兒會很溫馴地讓你撫摸。
同名小溪
除浦源村鯉魚溪外,周寧縣純池鄉禾溪村也有一條鯉魚溪。但那裡的禾溪鯉魚與浦源鯉魚有所不同,浦源鯉魚與人親近,禾溪鯉魚平時很少成群結隊地悠遊,但如果你在溪邊敲擊某樣東西,禾溪鯉魚聽到聲音後,會迅速由各處集合過來,擊聲越急,集結愈快,不時還來個躍龍門成為一道奇觀,所以人們也稱這種魚為「聽音魚」。
浦源鯉魚溪不但以神奇錦鯉聞名遐邇,且村景幽雅,名勝古蹟保護完好,溪兩岸民居富有明清水鄉建築特色。溪下游有1986年新建的鯉魚溪公園,占地近5畝。淺水池塘,澄碧一泓。鯉魚仙姑塑像及園中亭台樓閣、水榭小橋、鯉魚噴泉等讓人涉目成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