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凤山县旧城西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山县旧城西门

图片来自chinatimes

凤山县旧城西门,另一名为奠海门。凤山县石城于道光6年完工后,因县治移往埤头街新城(今凤山区),衙署及文武官员不愿迁还,故日渐凋敝。西门段城墙更因日治时期都市计画道路开辟及左营军港建设,屡次遭拆除,仅馀约130公尺之城墙,位置在原西自助新村内。城门座原先认为已拆毁不存,惟民国103年(2014年)3月因眷村拆除而出土。[1]

左营西门城楼屋顶是歇山顶、三川脊。此外正面墙壁与山墙都有开长方形窗户。

西门段城墙遗构与城门遗迹

西门之遗址原本无法考证,后来于民国93年(2004年)8月到9月期间,在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高雄市旧城文化协会的努力下,借由比对日治时期所测绘的地籍图,考证出西门遗址位置在必胜路的自助新村376号全部及378号部份房舍。之后历史博物馆在同年(2004年)10月12日举行了“发现西门──为凤山县旧城西门定址”特展。高雄市政府则在该年12月20日举行“左营旧城西门定址揭碑”庆祝活动,并由当时的市长谢长廷装扮成知县骑马绕旧城一圈。民国103年(2014年)3月14日,西门城门基座在自助新村拆除工程中被发现,西门的确切位置至此完全确定。

目前西门附近尚存百馀公尺之城墙遗构,民国100年(2011年)经公告增列为国定古迹凤山县旧城之一部分(同次公告亦增加中正路左营大路间三角公园内约20公尺的城墙残迹)。原本此段城墙为西自助新村许多眷舍利用,将其作为自宅的一部分加以增改建。民国102年(2013年)中,军方开始拆除当地眷舍,民国103年(2014年)初在眷舍清除后,已可看到城墙矗立的风貌。同年3月14日,更进而发掘出已经拆除的西门城门基座及更多城墙遗迹。

西门门额及门闩

西门门额在西门拆除后,据说被弃置在北门南边的慕义巷内,之后被镇福社庙方交给左营区公所,而后再转交给高雄市民政局文献会。之后西门门额及门闩原保留于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特展室陈列,民国93年(2004年)5月1日移到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典藏陈列。现已移至见城馆展览。

参考文献

  1. 凤山县旧城西门,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