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茶竿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鸡公山茶竿竹 |
中文名:鸡公山茶竿竹 拉丁学名:Pseudosasa maculifera J. L. L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亚 族:北美箭竹亚族 属:矢竹属 亚 属:茶竿竹亚属 组:茶竿竹组 种:鸡公山茶竿竹 分布区域:中国河南 超 族:北美箭竹超族 |
鸡公山茶竿竹(jī gōng shān chá gān zhú),学名:Pseudosasa maculifera J. L. Lu,是禾本科矢竹属植物。 [1]
鸡公山茶竿竹形态特征
鸡公山茶竿竹 竿高2-4米,径粗0.5-1.5厘米,新竿绿色,微被白粉,节下方粉环明显,无绒毛,老竿黄绿色;竿中部节间长21-31厘米;竿环高于箨环;箨环常具箨鞘基部的残留物;节内长0.5-0.8厘米;
芽的先出叶在脊周围密生紫红色纤毛;竿每节分3枝,稀仅1枝,枝基部贴竿,向上约1厘米处始斜展。箨鞘淡绿色,略被白粉,有绿色条纹和棕褐色的斑点或斑纹,斑点在鞘基部和上部尤较密,或上部斑点不显著,背部无毛,或其上部在二侧散生浅褐色贴伏疣基刺毛,毛易脱落,仅留疣基而无凹痕,鞘基部有一圈浅黄褐色绒毛,边缘有短纤毛,易秃净;无箨耳和有易脱的少数条鞘口䍁毛;
箨舌拱形,高1.5-4毫米,背面被厚白粉,近基部具微毛,上部质薄而无毛,边缘具极短纤毛,但毛易脱落而全缘;箨片三角状披针形,外翻或直立,全缘。小枝具2-4叶;叶鞘背面无毛,在鞘节下方被较厚白粉,鞘边缘生纤毛;
叶耳椭圆形或镰形,边缘具放射状伸展的弯曲䍁毛,后者长约5毫米;叶舌拱形,高2-5毫米,背部具白粉,先端膜质,边缘无纤毛而全缘;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1.2-2.2厘米,上表面光滑无毛,下表面近基部有稀疏微毛,其余部分具极细的瘤状点而粗糙,次脉5-9对,边缘之一具稀细齿,另一边全缘,小横脉明显。
总状花序着生在侧枝的顶端,仅有小穗1或2枚;小穗绿黄色,通常长(3) 5厘米左右,具5-7朵小花,排列疏松,顶端1朵小花不孕;小穗轴节间长约6毫米,一侧扁而有二棱,下部无毛,上部具向上的微毛,尤以棱上明显呈短纤毛状;
颖2,背面和边缘均无毛,第一颖长卵状披针形,长0.8-1.4厘米,先端长渐尖,几呈短芒状,第二颖卵状披针形,长1-1.6厘米,先端渐尖,具11-13条脉,小横脉模糊;外稃长卵形,长1.1-1.8厘米,上部无毛,边缘下部生微毛,基部有绒毛,先端渐尖或钝圆;
内稃舟形,长0.9-1.6厘米,先端钝或2裂,先端和边缘被微毛,余处光滑无毛,脊上部具易脱落的短纤毛;鳞被3,膜质,几等大,长0.5-0.8厘米,边缘具纤毛;
花药暗黄色;子房先端具密毛,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有纵腹沟,顶端有毛,长0.9-1.3厘米,径3-4毫米。笋期6月上旬,花期5月。
本种箨鞘有锈褐色斑点,基部有一圈浅褐黄色毛环,与斑箨茶竿竹P. notata Z. P. Wang et G. H. Ye相近而与本属其他种易区别,但本种箨片三角状披针形,具叶耳和较长的曲䍁毛,叶舌较高,可以与斑箨茶竿竹相区别。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
鸡公山茶竿竹产地分布
产河南鸡公山周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