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皮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雞皮果 |
基本信息
藥材名稱:小葉黃皮
名稱出處:《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概況
異名:假黃皮、雞皮果(《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芸香科黃皮屬植物小葉黃皮的枝、葉、果。黃皮屬全世界約25種,中國有10種。
原植物:小葉黃皮Clausena indica(Dalz.)Oliv.(Piptostylis indica Dalz.),又名細葉黃皮(植物分類學報)。
形態
小喬木。枝圓柱形,暗灰色,無毛。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15;葉柄通常無毛,基部略增大;小葉片紙質,斜的長圓狀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12cm,寬1.5~3cm,先端短尖或漸尖,鈍頭或微凹,基部楔形,兩側不對稱,表面深綠色,具光澤,背面黃綠色,兩面無毛或嫩時上面中脈上被疏少微柔毛,全緣或具細小圓鋸齒;小葉柄長2~4mm,無毛。
頂生圓錐花序,花軸無毛;花蕾圓球形;花單性,細小,白色,芳香;萼5深裂,萼片卵形,細小,端稍尖;花瓣5,覆瓦狀排列,細小,長圓形,長約3mm,無毛;雄蕊10,排成2輪,外輪5枚與萼片對生,通常較長,內輪5枚與花瓣對生,較短,插生於花盤基部四周,花絲中部以下增寬,無毛,花葯廣橢圓形;子房近圓形,4~5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粗短,柱頭與花柱等長。果圓形至長圓形,長1~2cm,橫徑8~14mm,淡黃色,光滑無毛;果皮薄,有粗大透明腺點,果肉可食,每果有種子1~4。種子扁球形,長6~12mm,種皮薄膜質,2子葉等大,綠色。花期2~3月,果期5~6月。
生境與分布
全系栽培。分布於廣東南部、廣西西南部及雲南南部。
化學性質
附根含6-甲氧基庚非林(6-Methoxy-heptaphylline)、山黃皮定(Clausidine)、呋喃醌(Furanoquinone)、山黃皮檀香烯(Clausantalene)。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6。
藥性 功效:果實有消食化痰,健胃,去風濕的功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