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鵑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鵑鵙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鵑鵙(拉丁學名:cuckoo-shrike)是鵑鵙科鴉鵑鵙屬的鳥類。

簡介

雀形目(Passeriformes)鵑鵙科(Campephagidae)的數種東半球鳴禽。分布於非洲到太平洋島嶼的鴉鵑鵙屬(Coracina,包括Edolisoma),羽衣灰色,常有像杜鵑那樣的橫斑或像伯勞那樣的面部(兩性相同)。41種,其中許多種稱作灰鳥。

cuckoo-shrike 例如,大鴉鵑鵙(C. novaehollandiae, 即黑臉鴉鵑鵙)體長約30公分(12吋),分布在印度、中國到澳大利亞。鵑鵙屬(Campephaga)主要是一非洲屬,雄鳥呈黑色光澤,雌鳥淺褐色有橫斑。如黑鵑鵙(C. phoenicea,包括C. sulphurata),有紅肩和黃肩兩個亞種。非洲的種類,有人把它們作為單獨的一個屬Lobotos,嘴有垂肉。澳大利亞的細嘴地鵑鵙(Pteropodocys maxima)是唯一的非樹棲的鵑鵙。

雀形目(Passeriformes)鳴禽,包括鵑鵙(cuckoo-shrike)和山椒鳥(minivet)。見於非洲到太平洋島嶼,70種。體長13∼35公分(5∼14吋),嘴稍鈎曲,尾較長,羽衣蓬鬆,在背和腰有疏鬆的、挺直的羽毛。許多種呈灰色並有橫斑,又因它喜歡吃毛蟲,使人聯想到杜鵑。大多數也吃果實。棲居於森林和花園中,通常成群嘈雜鳴叫,囀鳴悅耳,隨著帶頭鳥在樹間飛來飛去。巢杯狀,通常在樹的高處,卵2∼5個。雛鳥可能體覆白色絨毛,再大些則像雌性成鳥,其顏色可與雄鳥大不相同。

評價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1]

參考文獻

  1. 鵑鵙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