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鶴年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鶴年堂 「老字號」最令北京人津津樂道。但北京所謂老字號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出現的,若以時間先後計,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於菜市口的「鶴年堂」了。北京鶴年堂成立於1405年(明永樂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醫學養生大家丁鶴年創建的。鶴年堂原址座落在現宣武區菜市口大街鐵門胡同迤西路北,騾馬市大街西口,與丞相胡同相對,牛街相鄰。鶴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宮和天壇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壇早一百二十五年。

店名由來

丁鶴年雖是風雅之人,但其家族是醫藥世家,丁鶴年的曾祖父就是元大都(今北京)名噪一時的飲膳太醫老阿丁。秉承家風,丁鶴年深得回、漢醫藥之精髓,養生之真諦,在中醫藥養生方面建樹碩豐,本人歷經磨難,目睹了戰亂中人民生靈塗炭瘟疫肆虐,疾病橫行,到處是受疾病折磨和夭折的百姓,加之自己父母的早逝,更讓他堅定了「不為良相只做上醫鴻儒」的志向,他所到之處,均以教書行醫為生,而且積累了許多民間驗方、丹方,收集了許多民間中草藥。他一路行醫治病的同時,遊歷名山大川,拜訪名人聖士,談詩論道,切磋易理,探討養生之法,他在《奉寄九靈先生四首》中寫到:「清泉白石兩悠然,仙隱何妨日似年。頗厭文章妨大道,卻從奇偶玩先天。

雲間犬砥燒丹鼎,雨里龍耕種玉田。終歲不聞城府事,閉門閒著養生篇」。其「奇偶」既指陰陽,「先天」指易經。他專心研究中醫學的核心理論——陰陽學說的真諦,通過總結自己的醫療實踐經驗分析陰陽理論對人們養生之道指導意義,並逐步有了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認識,這就使他打下了深厚的中醫藥理論功底,加之他擅長中藥的炮製之法,在處方的炮製上推陳出新,獨闢蹊徑,富有創造性,所以他留傳下來的不少古方、偏方、秘方,都很有實用價值,與社會上、市面上、江湖上所流傳的一般配方不同。

他行醫於戰亂,因此所接診的患者很多為戰亂中所得外傷、瘟疫流行中傳染所得的瘟病和因長期饑寒交迫所得的虛衰之症,使他在這幾個方面的實踐經驗更加豐富,從祖傳的驗方中發展而來的刀傷藥、愈骨散、辟瘟湯等用於治療和預防效果更加顯著,種類也更豐富。這些都為日後他創辦鶴年堂,開創獨具特色的鶴年堂養生理論打下了基礎。正是他在躲避戰亂之時仍研習養生之法不輟,天下基本安定之後,他年青時想做上醫鴻儒之志得以施展和實現。

於是,1405年,也就是永樂三年,他歷游北京時,在菜市口,創建鶴年堂,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內含《淮南子.說林》中「鶴壽百歲,以極其游」的意思,同時也取漢民俗「松鶴延年」之意,表明了他開辦醫藥鋪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健康長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丁鶴年以七十高齡開辦鶴年堂,既體現出他作為一代詩人特有的激情豪放,也飽含儒學之士命憂天下之風骨,有着強烈的大丈夫當做以興天下的大事而流芳百世的追求。丁鶴年作為中醫藥養生大家開辦鶴年堂,懸壺濟世,以醫術救助蒼生,為天下人解除病痛,希望鶴年堂得以長生,也能使自己名留千古。他雖然因種種原因只親自掌管鶴年堂三年就交由兒子傳承,自己回到故土杭州為母守孝十七年,靜心研究養生之道,雖已過古稀,仍鶴髮童顏,直至90歲高齡而鶴壽西去,葬阿老丁墓旁,稱「丁氏壠」。

創始人

  • 大詩人丁鶴年:號友鶴山人,博學廣文,精通詩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響的詩人,有《丁鶴年集》傳世。《元西域人華化考》中記載:「薩都剌之後,詩人首推丁鶴年。」
  • 養生大家丁鶴年:出生在元朝皇封貴族世代精通回漢醫學和養生學,其祖父曷老丁以「善藥食(藥膳)、長樂飲(保健藥湯)」而聞名於大都。丁鶴年承家風,深得回漢醫藥之精髓,養生之真諦,創建養生鶴年堂,在中醫藥養生領域建樹頗豐,本人雖歷經磨難,仍鶴髮童顏,90歲高齡才駕鶴西遊。鶴年堂養生法傳承600年而不衰,成為養生老字號,中華第一家。
  • 大孝子丁鶴年:丁鶴年以73歲高齡為母守靈達17載,直到90歲去世。《四庫全書》收錄的《丁孝子傳》和《丁孝子詩》,詳細記載了鶴年堂創始人丁鶴年回鄉安葬父母遺骨的經過,詩開篇就讚嘆道「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百年老店

1405年(明朝永樂三年)詩人、著名醫學家和養生大家丁鶴年在北京菜市口創辦鶴年堂醫館和中藥鋪,他同時也開創了以養生立店的先河。鶴年堂原址坐落在現宣武區菜市口大街鐵門胡同迤西路北,騾馬市大街西口,與丞相胡同相對,與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鄰。1999年,原國內貿易部授予鶴年堂「中華老字號」稱號。2005年12月,國家有關部門經過長期的認真考證,正式宣布鶴年堂「京城養生老字號,歷史悠久第一家」並頒發了匾額和證書。由國家有關部門認定一個企業為「歷史悠久第一家」,自民國以來為首次。 鶴年堂歷史傳承: 丁鶴年家族120年(1405—1525年)共承襲四代 曹蒲颯家族230年(1525—1755年)共承襲七代 王聖一家族172年(1755---1927年),共承襲四代 劉一峰家族29年(1927—1956年)共兩代[1]

歷史傳承

鶴年堂以養生立店,更充分地發揮了中醫藥的作用,效果顯著,受到各朝代皇親國戚、名人聖士及庶民百姓的推崇。鶴年堂現存的匾額都是來歷不凡:相傳懸掛於正堂的「鶴年堂」匾額,是權傾明朝的首輔(宰相)後來成為奸臣的嚴嵩親筆手書;在此匾兩側懸掛的「調元氣」「養太和」這兩句鶴年堂養生理念精髓的牌匾,是出自抗倭英雄戚繼光親筆手書,而且戚繼光在抗倭得勝還朝時,又專為鶴年堂寫下了「擷披赤箭青芝品」「制式靈樞玉版篇」稱讚鶴年堂藥材品質之精良、藥方之經典。明朝名臣楊椒山也極為欣賞鶴年堂吸納百家的胸懷和顯著的養生效果,專門題寫了楹聯「欲求養性延年物,須向兼收並蓄家。」經過歷代傳承人的發展,鶴年堂養生理論和方法逐步豐富和完善,形成了食養、藥膳、動調、中醫診療於一體的中醫藥養生大家。

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1556年前後),鶴年堂曾相繼開設了五家分號,遂有「五鶴朝天」之稱,老店作為總店仍在菜市口原址,嚴嵩之子嚴世藩題匾「西鶴年堂」。1929年,劉一峰執掌時期,曾在東安市場開設分店;1935年,又在西單開設了分店,在陶然亭首建了鹿苑和藥圃,;1936年還在西安開設了分店,公私合營前1955年批准歇業。總店仍在菜市口。1956年公私合營前,鶴年堂在北京擁有菜市口總店、生產廠、東安市場分號、西單分號、陶然亭鹿苑、藥圃等。

1956年公私合營初期,鶴年堂繼續延續原有資產經營,總店仍在菜市口。1958年陶然亭地區城市改造,建立陶然亭公園,陶然亭鹿苑和藥圃被關閉撤消。同一時期,東安市場分號和西單分號、中藥生產廠又從鶴年堂的資產中劃出,只剩下鶴年堂菜市口總店。

建國後,1956年公私合營,鶴年堂先後歸屬於北京市藥材公司、宣武區一商局(即後來的宣武區百貨管理處、宣武區百貨公司)、宣武區醫藥藥材總公司。鶴年堂在「文革」中改名為「人民中藥店」,文革後更名為「宣武區菜市口中藥店」,後又恢復鶴年堂字號。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鶴年堂充分發揮中華老字號的優勢,溯根源、挖祖方、重文化、求創新、樹品牌,大力宏揚五千年中醫藥養生文化,開始了二次創業的歷程,如今鶴年堂已發展成包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鶴年堂中醫藥(養生)研究院、鶴年堂中醫門診、老年病防治中心、鶴年堂連鎖藥店、鶴年堂(吉林)參茸製品有限公司、鶴年堂(廣東)中藥材批發中心、鶴年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鶴年堂健康飲品公司、鶴年養生品牌推廣項目管理機構等以中醫藥產業為龍頭、以養生保健項目和產品為主,具有集團優勢的綜合性健康養生產業集團的發展之路。

1997年8月,在醫藥藥材總公司的領導下,實現資產重組,將原鶴年堂藥品經營公司,原廣安門中西藥品批發站,原牛街口藥品批發站合併為「北京市鶴年堂藥品經營公司」,註冊商標為"鶴年堂"鶴年堂藥品經營公司是全資國有企業,地址在宣武區廣內大街7號,法定代表人曹希久企業註冊資金100萬元,經營方式為批發兼零售,經營中藥飲片、中成藥、西藥製劑、醫療器械等,該公司30人具有醫藥藥學職稱,鶴年堂藥品經營公司其主要機構設置為一個批發部和六個零售門市部。

2002年實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組建北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第一任董事長為王勝利,董事長一職後由臧東坡擔任。

品牌文化

藥業最久、聲譽最着者,若鶴年堂……起於明。」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出自御醫之家的丁、曹、王、劉四大家族在創建和繼承鶴年堂的同時,對中華傳統醫藥進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並以醫術精湛、藥力獨到、養生有方名噪海內外,更成為歷代醫家妙手施乾坤的殿堂。

因此,在民間素有「丸散膏丹同仁堂,湯劑飲片鶴年堂」的美譽,而明朝名臣楊椒山盛讚鶴年堂的楹聯「欲求養性延年物,須向兼收並蓄家」亦流傳至今,寓意在鶴年堂名醫會聚、名藥雲集,名方薈萃。

鶴年堂已經挖掘整理了108種藥膳、138種藥粥、36種藥酒、82種藥湯等,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宮廷秘方和民間驗方,組合成益壽藥膳、滋補肺陰藥膳等不同系列產品,像明嘉靖年間的「長生不老鶴年春酒」、萬曆年間的「秘制鶴年四寶酒」等都是鶴年堂獨有的產品優勢。繼承歷史,開創未來,如今的鶴年堂正蓄勢待發,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三年發展戰略規劃,目標更是直指打造成中國中藥養生行業的強勢企業。

董事長臧東坡表示,鶴年堂將整合、優化現有資源,與廣州白雲區政府共同建立的第一個「鶴年堂養生城」將開業。在吉林建立了北京鶴年堂參茸生產基地,同時,與國家GMP大型企業合作開發新型腦病、肝病、骨病等治療藥品。機遇挑戰並存,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將為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今日風采

建國後,1954年公私合營,鶴年堂被並於宣武區醫藥公司,鶴年堂由此蟄伏二十多年,文革後鶴年堂又恢復老字號品牌,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鶴年堂充分發揮中華老字號的優勢,溯根源、挖祖方、重文化、求創新、樹品牌,大力宏揚五千年中醫藥養生文化,開始了二次創業的歷程,如今鶴年堂已發展成包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鶴年堂中醫藥(養生)研究院、鶴年堂中醫門診、老年病防治中心、鶴年堂連鎖藥店、鶴年堂(吉林)參茸製品有限公司、鶴年堂(廣東)中藥材批發中心、鶴年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鶴年堂健康飲品公司、鶴年養生品牌推廣項目管理機構等以中醫藥產業為龍頭、以養生保健項目和產品為主,具有集團優勢的綜合性健康養生產業集團的發展之路。

歷史傳說

鶴年堂與菜市口

早在盛唐時期,菜市口所在的廣安門內大街當時叫檀州街,是幽州城的鬧市區。到了明清,外省人士進北京城主要有兩條路:水路是京杭大運河過通州進北京;陸路是京漢路沿線過盧溝橋由廣安門進北京城,一進廣安門就是菜市口,所以這裡客棧會館雲集,商鋪茶樓林立,終日行人不斷,熱鬧非凡,據楊懋建在《京生雜錄中》描述:「宣武門外大街南行近菜市口,有財神會館;少東鐵門有文昌會館,皆為宴集之所,西城命酒征歌者,多在此,皆戲園也」。

鶴年堂就位於菜市口大街路北,屬於中心地段,而門前正匾「鶴年堂」三個大字又為明朝首輔、權傾朝野的嚴嵩親筆題字,招牌醒目,於是自然成了進入北京最明顯的標誌,以至人們介紹進京之路時,常把鶴年堂作為方位物:過了盧溝橋就是廣安門,過了廣安門,看見鶴年堂就算進了北京城了。明清兩朝曾在北京活動的文人、政治名流,與菜市口不沾邊的恐怕沒幾個。嚴嵩、楊椒山宅邸都在附近;僅原菜市口胡同,就曾住過曾國藩、左宗棠、劉光第、蔡元培等;秋瑾曾在胡同內的女學堂任教習,李大釗曾在胡同內創辦過《晨鐘報》。

譚嗣同故居、魯迅故居、康有為故居都在附近,又都與鶴年堂近在咫尺。到了清順治皇帝「定鼎燕京」,君臨天下以後的數百年間,菜市口又成為其「刑人於市,與眾棄之」的法場了,據《禮記·王制》中記載:「爵人於朝,與土共之。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可見將鬧市做法場的歷史在中國是很悠久的,清朝只不過是延續傳統罷了。肅順、「戊戌變法」中的「六君子」、據說明朝良臣楊繼盛都是在菜市口鶴年堂前被殺。每逢官府要殺人的前一天,鶴年堂都會被告之:明日行差,準備酒食,切勿外傳,日後付款。

到了第二日,藥鋪要關門停業,監斬官、劊子手們先集中在鶴年堂時大吃大喝一頓,酒足飯飽後,在鶴年堂門口放好監斬台,午時三刻一到,監斬官朱筆一圈,頃刻間人頭落地。因此,「鶴年堂前討刀傷藥——死到臨頭」就成了老北京的一句俚語。一般行刑之後,劊子手照例會向鶴年堂討點安神藥,而圍觀的人往往是一擁而上,有的搶綁犯人的繩子,據說拴牛拴馬不會驚;有的搶着買監斬官的朱筆,說是可以驅魔避邪。更有一些犯人家屬,在事前買通劊子手,請他在人頭落地時,適時用一個大饅頭塞入死者的脖腔,以防鮮血濺出,陰魂不散。

因此,人血饅頭的故事在清代就傳得很遠,據說魯迅先生的小說《藥》,就是吸收了這樣的典故而創作的。早年間,這樣的血饅頭,鶴年堂也曾保留過。鶴年堂就在這鬧市、名人、法場與治病救人之聖殿的矛盾的交融中,以文人開店的獨特之風,集鴻儒雅士風範與中醫、中藥、養生為一體,六百餘年長盛不衰,名聞遐邇,不但養生治病名方醫法留傳後世,更有嚴嵩父子、明朝忠良楊繼盛、抗倭名將戚繼光、變法先驅譚嗣同等歷史名人與鶴年堂許多歷史的典故和傳說,共同演繹了鶴年堂六百餘年歷史的傳奇。[2]

參考資料